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工业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从同质化竞争中发现差异化机会
价格战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让企业很喜欢,又让企业很受伤。
manbetx.com
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加入WTO之后极少数没有被外资品牌大规模侵入的领域,国产装载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而国产manbetx app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仅有5%左右,二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尽管国产装载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行业发展比较成熟,整机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数量比较多,使得产品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并成为拥有先进技术的外资品牌也难以逾越的市场屏障。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国内装载机生产企业大多是“总装模式”,即依靠外采零部件及总成组装产品,缺乏核心技术。2000年,被称为国产装载机两大巨头之一的厦工发动价格战,行业内主要品牌迅速跟进,包括业内另一大巨头——柳工,使价格战迅速波及整个装载机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山工面临两难选择:参与价格战可以提升产品销量,但能否抵消因降价而损失的利润却难以预料;不参与价格战,产品销量肯定会受损失,一样会损失利润。当时,笔者陪同山工决策者一道深入到市场一线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参与价格战的企业并没有从价格战中获得预想的市场效果,反而损失相当部分利润,且整体市场竞争格局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没有参与价格战的山工,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和服务及时,销量还略微增长。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显现出来:既然不降价也可以维持相同的销量,那么山工能不能不参与价格战也可以提升销量呢?我们注意到,客观方面,当时的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00家,而市场年需求总量仅3万来台,平摊到每个企业只有区区300台,不仅谈不上什么规模效益,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很多品牌甚至就是“孪生兄弟”,图纸一样、工艺一样、配置也一样。主观方面,山工即使销量增加一倍,所获得的规模效益也并明显,不能形成竞争优势。与其降价销售,不如让利给代理商,提高代理商的销售积极性。另外,山工装载机属于国产装载机产品中的异类,其定轴式传动系统属于“少数派”,本质上有别于采用行星式传动系统的绝大多数竞争对手。经过深入探讨,我们从山工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挖掘出产品、服务、销售等三大方面的差异。浮出水面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指明了山工未来市场竞争方向的同时,还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信心。
差异化竞争“铁三角”
2001年下半年,山工开始全面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即通过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差异化销售推进市场、差异化服务占领市场,实现三者之间的互动,最终将山工塑造成为一个个性化品牌(即差异化品牌),如下图:
作为一种工业产品,装载机的购买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吸引用户的往往是产品的某一个特性,而促使用户下决心购买的则是产品各方面特性在用户心目中的综合得分。对于山工装载机而言,产品差异化是用户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特性。用户通过差异化产品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山工产品与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恰好是用户非常需要而普通装载机产品所不能提供的。因此,在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中,产品差异化是三个差异化之中最突出的“一极”,也是必须突出的“一极”!
山工的“铁三角”差异化竞争策略完全是针对国内装载机市场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状况而设计出来的。在这个“铁三角”中,差异化产品被认为是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龙头,是带动整个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先决条件,而差异化销售和差异化服务则被视为差异化竞争策略的两翼,发挥辅助与支持作用。但是,单一的差异化产品并不能决定差异化品牌的成功建立,原因在于国产装载机技术水平与小松、卡特彼勒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现阶段山工差异化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只是浅层次的,产品本质(如核心技术、配置等)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从根本上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差异化品牌的建立。如果,我们把产品称之为“硬件”,那么,一个缺乏“独门绝技”的硬件被模仿的可能性大大超过销售、服务等“软件”。所以,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没有选择单极化的差异化产品,而是“突出硬件,软硬结合”,选择了“铁三角”这样一个稳定的策略模式。
从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看出,工业产品的差异化与消费类产品的差异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消费类产品的差异化往往是突出某一个点,而不会强调一个面、一个体系,因为消费类产品对售后服务的依赖性较弱。工业产品作为生产工具,无论是使用强度,还是连续使用的时间,都是消费类产品难以相比的,售后服务不可或缺。
用差异化产品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距,国内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制方面几乎是全面采用“拿来主义”,用仿制替代研制,什么产品畅销就仿什么。于是,大厂跟着国外跑,小厂跟着大厂跑,个体户跟着小厂跑,这就是工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产生的根源。
山工是国内最早生产装载机产品的专业制造商,也是最早将斯太尔发动机引入工程机械领域的厂家。“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山工曾经因为大胆采用斯太尔发动机,而在装载机市场大出风头,斯太尔发动机成为山工产品的最大卖点,也是与竞争对手之间最大的差异点。随着斯太尔发动机被越来越多的装载机品牌采用,山工产品的相对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发掘新的差异点就成为山工开发差异化产品的前奏。最初,山工差异化产品的开发是受到煤场用户的启发。有用户反映,山工装载机的力量要比同等配置的其他品牌装载机产品大不少,如果换上一个容量更大的铲斗,就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顺着这条线索,山工研发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论证、开发、试制,很快就拿出了第一个差异化产品——山工“装煤王”,实地使用之后,效果非常好。“装煤王”的成功,使山工认识到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必须是将自身产品的特点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不顾自身产品特点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中看不中用”。为了加快差异化产品的开发速度,山工不仅将研发部门一分为二,在销售公司专门设立市场开发处,负责差异化产品的研制;还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销售人员和代理商深入市场调研,寻找差异化产品线索。在很短的时间里,山工先后成功推出“岩石王”、“掘土王”、“装砂王”、“高原王”、“高卸王”等差异化产品,特别是ZL50F“岩石王”,因其力大耐磨而成为石料场、采矿场等用户的首选产品。2002年,在山工全年销售量中,差异化产品所占比例已经接近40%,被销售人员亲切地称之为“攻城拔寨的急先锋”。不止如此,山工差异化产品的推出,还带动整个装载机行业开发差异化产品的风潮。
与研制全新产品相比,差异化产品研发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市场接纳速度也快得多,能够给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是一种“短平快”式的市场竞争策略。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差异化产品实际上是常规产品的变形产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产品。企业在实施差异化产品开发的时候,不能“因噎废食、逐本求末”,必须将新产品的研发与差异化产品的研发同等重视。当然,如果企业实力雄厚,完全可以考虑研发真正的差异化产品,从产品实质上寻求差异性,避免同行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进行仿制。
用差异化销售落实相对竞争优势
所谓“差异化销售”,指的是产品销售模式的差异化。山工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最早实施代理制销售模式的企业之一,当很多同行还停留在产品直销阶段的时候,山工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十家代理商,通过代理商销售山工产品。2000年前后,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程度的深化,工程机械用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国有企业用户为主体转变为以个体用户为主体,企业直销模式显然难以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装载机这样需要量比较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必须通过代理商进行销售。
当时,以柳工、厦工为代表的装载机生产厂家都采用多家代理模式,即在一个区域市场同时设立多个代理商。多家代理模式对厂家提高销量有一定好处,也便于厂家控制代理商,但弊病是代理商之间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拼杀价格。由于装载机产品属于高度同质化产品,价格战已经让代理商进入微利状态,同一品牌的代理商之间再拼价格,代理商基本上就无利可图了,甚至连年终返利都会提前预支用来拼价格。山工在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代理商的利益保障问题。山工认为,代理商是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代理商没有销售企业产品的意愿和积极性,企业即使有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获得满意的销量,只有代理商获得满意的利润,企业产品才会占领市场。因此,山工果断地对全国的代理商进行了重新调整,将代理销售模式进一步界定为区域独家代理销售模式,每一个区域市场只设立一家代理商,严格划分市场范围,禁止跨区销售,从体制上避免了代理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区域独家代理销售模式解除了代理商的后顾之忧,明确了责任与义务,代理商的利益得到保障。这样一来,代理商对销售拥有绝佳卖点的山工差异化产品就不仅有热情,更有动力!事实证明,山工代理商的单台利润水平远远超过竞争品牌,差异化销售不仅给代理商带来了实惠,也直接提升了山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山工的差异化销售并没有因此而止步。2002年,山工本着“突出重点,精耕细作”的市场原则,将全国市场划分为重点区域市场与一般区域市场,并细分重点区域市场,杜绝空白市场。2003年,山工向代理商推出“大额买断制”销售方式,进一步让利于代理商的同时,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为了继续强化精耕细作,山工还积极鼓励和引导代理商开展网络建设,在用户集中的地方设立二级销售与服务网络,让用户能够“就近购买、就近维修”。
市场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销售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人们对厂商关系的认识存在极端化倾向,有的人认为厂商之间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有的人认为厂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差异化销售则是以一种十分务实的态度看待厂商关系,将代理商视为厂家的利益共同体,用市场共识和利益保障来打动和激励代理商,使代理商的销售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在山工的差异化销售中,我们不难看到,销售模式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紧紧围绕市场和产品来进行的。因此,差异化销售并不是指形式上的差异,而是“立足自我、服务自我”所带来的差异。
用差异化服务保证相对竞争优势
从事工业产品销售的人可能都知道,第一个产品是销售人员卖出去的,从第二个产品开始都是服务人员卖出去的。由此可见,售后服务对于工业产品销售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在山工,无论是服务理念“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我们的最低工作标准”,还是服务口号“山工服务、全力以赴”,都表明山工始终将用户服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山工认为,售后服务尽管是属于滞后环节,但在下一次销售过程中又会变成前置环节,服务是保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因此,山工在设计差异化服务的时候,只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让用户得到更快更专业的服务?山工服务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模式,二是服务承诺。
前面也曾提及,装载机行业由于发展比较成熟,无论是维修服务人员,还是配件供应,都比较充足。大多数装载机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工作基本上都是委托代理商负责,甚至委托社会专业维修机构负责。山工的售后服务则显得有些“另类”,不仅全部服务都是由厂家自己来承担,而且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维修中心,使服务开始超更加专业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山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代理商只负责销售,发挥的是专长,还能更加专注,把销售这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也是很不容易的;厂家负责售后服务,不仅服务更快捷、专业,还能在最短时间将产品质量、性能问题反馈回来,提高厂家的市场反应速度;另外,用户对厂家服务人员的信任度更高,这也从侧面促进了代理商的销售。目前,山工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数十家维修中心,其中大多数是与当地代理商合资建立的,这种全新的服务合作模式将厂商利益关系紧紧绑在了一起。
除了服务模式的创新之外,山工在服务承诺方面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以质保期为例,国内装载机生产厂家普遍承诺“3个月”或“半年”,而山工却率先承诺“质保一年”,被许多同行认为是冒险之举。其实,山工在推出“质保一年”之前,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很多人认为山工“质保半年”的服务承诺已经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再提高承诺标准,只会给自己找麻烦,增加服务费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山工产品质量完全可以支持“质保一年”,而不至于导致服务费用大量增加;好的产品质量也是一种营销资源,可以通过服务承诺标准的提高来转化成为一种竞争力;而且,这样的服务承诺对于山工来讲是新的竞争力、新的卖点,对于大部分竞争对手来讲是一种难以超越的竞争壁垒(质量难以保证半年以上);利用新行业标准打击竞争对手,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竞争对手模仿。
服务在很多工业产品制造商眼中,仍然停留在“服务是销售的补充”的认识水平上。山工的差异化服务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服务也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手段,更关键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用系统整合营销资源,制造差异,就是制造竞争优势。
用差异化品牌决胜未来
山工自全面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来,已经成功地在用户中间建立起国产高档装载机产品的品牌形象。在继续保持高价位的基础之上,近两年销量连续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行业的一面旗帜。2003年11月,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珠海《世界宣言大会》上宣布,将与山工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也将借此机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发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