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们为什么打桥牌——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论坛启幕,建桥企业发表宣言:团结整合,发挥武汉
宣言称:10年内,力争武汉建桥产业年产值从3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从占据桥梁市场六成份额的国内领跑者,成长为国际市场重要竞争力量。
与武汉新闻界、史学界、文化界联手,从新闻、图书、馆展等方面着手,构建武汉新一代建桥文化。
论坛上,5家企业负责人细说主张:
“十一五”,我国大规模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各地市政建设进入高峰,长江规划再建60座大桥,黄河上计划再建20-30座桥梁。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我国建桥事业发展的机遇期,前所未有。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自明说,武汉打“桥”牌,就是要抓住这个机遇期。
中交集团二航局局长王海怀,着眼行业发展,提出两大“政府课题”:以“桥产业”为支点,把建筑业作为武汉市支柱产业之一,纳入产业规划;同等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本地优先”,促进武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桥梁产业链,把不自觉的行为转化成自觉的行动,武汉市还必须挥起‘有形的手’”。
进军千亿产业,中铁大桥院提出,不断科技创新,提升武汉建桥核心竞争力。武船重工倡议:讲究诚信,维护品牌,避免恶性竞争。武桥重工则渴盼真正融入“武汉制造”序列,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
“十一五”湖北规划发展五个千亿产业。市政协主席刘善璧豪情满怀地分析,不需10年,5年内,湖北第6个千亿元产业,有望诞生在武汉建桥业。
他用“四个开启”评价论坛的现实意义:开启武汉建桥企业强强联合新篇章,开启企业和谐创业新篇章,开启武汉桥文化研究新篇章,开启武汉建桥产业新篇章。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车延高肯定论坛对树立城市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论坛由大桥局、二航局、中铁大桥院、武桥重工和长江日报共同发起。此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苗圩批示了“建桥之都”宣传推介活动方案,市长李宪生要求活动办好、务实。
论坛上,企业商议决定,下月初筹备成立武汉建桥行业协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互通,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市领导王成宇等出席论坛。
武汉建桥宣言
半个世纪前,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也是第一座现代化特大桥梁在武汉架设,全国各路建桥精英汇集三镇,江城诞生第一个国家级的建桥专业企业,从此成为中国建桥大本营。
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几十年过去,几代武汉建桥人继续担任中国建桥主力,从大江大河,跨向海洋,从国内冲向国外,累计勘察设计大型、特大桥梁2000多座,施工建造大型、特大型桥梁1000多座。
经过改革铸造,市场洗礼,如今,这个大本营,建桥企业发展到10多家,实力倍增,兵强马壮,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维护、专业教育,其产业链的完整,国内无出其右。
自主创新,屡改国家桥史纪录,屡获国家科技嘉奖,武汉创造的中国建桥“第一”难以计数,领跑神州。
有武汉建桥军团在,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顺理成章。
有武汉建桥人在,建桥之都的大旗,定会招展江河湖海、挺立崇山峻岭、高高飘扬在雪域莽原。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路桥基础设施建设,远未到饱和期。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中国进军现代化,建桥工程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广阔。
作为建桥之都,推动中国建桥产业“走出去”,攻略国际市场的使命责无旁贷。
这些任务,考验武汉建桥企业的创造力。
这些任务,考验建桥产业——这种国内产业排名中“武汉第一”,这种舍我其谁的城市功能。
应该清醒看到:面对新的战略任务,我们的建桥思维、设计理念、技术设备、基础材料、施工方式,许多东西还要更新、创新。比如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建桥市场生态环保标准很高,这方面,我们还得学习。
在今日论坛上,我们宣言:我们有准备,我们做好了准备。
我们有一个奋斗目标:未来10年,建桥产值从现在的300亿元左右,增加到千亿元。从占据桥梁市场六成份额的国内领跑者,成长为国际市场重要竞争力量。
树立“建桥之都”品牌,于城市,是形象的提升,于建桥企业,则树立一面旗帜,从建立行业协会起步,团结起来,整合起来,发挥武汉建桥产业链整体优势,以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武汉,历史文化的星空灿烂,建桥文化是一颗时时伴随当代武汉人的新星。我们建桥企业,乐意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弘扬武汉建桥文化。
首先是建桥产业更好地与地方经济,与武汉发展规划相融合,真正成为地方优势产业.
我们愿意与武汉地区新闻界、史学界、文化界联手,从新闻、图书、馆展、论坛等各个方面着手,构建武汉新一代建桥文化。让这种文化走向三镇,走出武汉,走向世界。
今日,武汉第一次举办“建桥之都”论坛。这件事,我们所有建桥企业非常感谢长江日报。是这一主流媒体发端,实现了我们多年夙愿。
明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桥50周年纪念日,我们希望,武汉会举办一个影响力更大的建桥论坛。
武汉建桥企业
2006.6.13
汉网消息(记者王南方)13日,本报与四家建桥企业联合主办“我们为什么打桥牌——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论坛,提出武汉要树“中国建桥之都”品牌,探求建桥企业联合做强之道。
13日,新华社转载“建桥之都”相关报道,中新社以《武汉造桥“散打冠军”抱团出击国际市场》为题,向国内外发出电稿,介绍武汉建桥企业正在“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竞争力量”。14日出版的《经济日报》,以《六成以上桥梁为“武汉造”武汉建桥产业全国称“最”》为题,大篇幅介绍武汉建桥实力与特色,介绍建桥企业发展的雄心与主张。我省、我市12家新闻单位,14日当天均以较突出的位置和篇幅,集中报道论坛内容。
论坛举办次日一早,一家中央在汉生产通用桥梁机械的企业致电本报,称赞“建桥之都”宣传策划,遗憾本企业没有参加论坛,希望7月份的武汉建桥企业协会通知他们参加。
两日来,毛遂自荐的还有本地一些中小企业,与本报联系,意欲加盟“建桥军团”,为产业链上的主力军做配套。
论坛也得到市政府方面的充分肯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勇说,武汉难得有个全国位居第一的行业,值得大力宣传。而媒体搭桥聚集企业研究共同发展问题,则是帮政府做了应该做的事。他要求本报做好后续报道,继续扩大活动的影响。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力仔细了解建桥企业资讯,充分肯定“建桥之都”策划,表示支持类似活动的举办。
读者和市民也给予“建桥之都”系列活动以热情支持。读者郭尔东昨日来电说,他收集了长江日报关于“建桥之都”的所有报道。他认为,武汉有很多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烟草等,但武汉的建桥以及相关产业此前似乎被忽视了。中部要崛起,资源整合很重要。他建议,将“建桥之都”论坛办成全国规模;整合资源,建一个桥梁博物馆;与防洪纪念馆结合,适时举办“桥博会”。
不谋而合者大有人在。13日,市品牌战略促进会与本报联系,提出两家合办“桥博会”。
在建的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记者詹松通讯员周裕桥李潜军摄
汉网消息(记者李丹)6月9日早8时,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徐徐倾入,天兴洲大桥2号桥墩浇筑至武汉关水位27.6米设计高程。4天后的昨日,中铁大桥局等武汉桥梁“五霸”缔盟:力挺武汉担当中国“建桥之都”。
在2号墩浇筑完毕的刹那,泥灰工孙朋喜脱去安全帽甩了把汗,眯眼眺望504米外的3号“兄弟”墩。“没看过这么大的桥吧?粗,结实,能跑火车的”,他得意地笑。但孙朋喜和他1000多名工友不知道,在天兴洲大桥“出生”前,江城大小桥梁已超过1200座(包括立交桥、高架桥等)。
今天,武汉人耳熟能详的城市“钱袋子”仍是武钢、汽车、烟草和光电子。而造桥业——这个一年创造300亿产值的香饽饽,在武汉人的盘子里一睡多年,武汉人却没把它当道“菜”。
去年至今,阳逻大桥、天兴洲大桥先后出水,月湖桥、江汉一桥纷纷“美容”,本地“造桥运动”风风火火。而遍数全国,六成以上桥梁都是“武汉制造”,八成以上桥梁钢从武钢的熔炉里炼出。
据统计,长江上每年要新增2~3座大桥,而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海、公路马路之上,规划中的桥梁更是不可胜数。
昨日,经媒体撮合,多年来各玩“散打”的本地桥梁五霸——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中交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武船重工、中铁武桥重工,首次坐到一起,共缔合作盟约。下月,武汉还将成立建桥协会,包括“五霸”在内的数十家以武汉为总部的中国桥梁企业,立志携手托起武汉这个中国“建桥之都”。10年后,靠水吃水的武汉,凭着一手建桥手艺,预计每年能给城市“钱袋子”塞进上千亿元。
桥梁“五霸”话蓝图
一段盘龙城残存桥桩,可把武汉建桥史拉回到3500年前。1853年,太平军用浮桥连起三镇。民国时期,人们四次提议在汉建长江大桥,无果。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生息在大江大湖之畔的武汉人,“攒”了几千年的桥梁情结,终于在公元2006年大声吼出——我们要打造中国的“建桥之都”。
昨日上午,武汉“建桥之都”论坛举行。
中铁武桥重工董事长兼总经理黄雍:“十一五”里怎么没建桥业?
桥梁产业每年产值300亿,在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中,却没有体现。该是对建桥产业予以重视关注的时候了。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自明:长江上未来还要建60座桥
半个世纪前,恰在此时,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词章。
现在起至2020年,是我国建桥发展机遇期。“十一五”期间,长江上规划建设的桥梁达120座(已建成60座)。黄河上还将再建20~30座桥梁。我们一起打“桥牌”,就是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田道明:武汉桥梁科研底子最厚
武汉拥有大桥局、大桥院、二航局、铁四院、公二院、武钢、武船等十多家涉桥企业,形成了国内独有的科研、勘测、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完整桥梁产业链,年产值数百亿元。而且我们依靠产业链条的自主互助,自我调节,已经产生了“火花”。
中交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局长王海怀:要打“桥牌”,先做计划
建议政府将桥梁产业纳入产业规划。同等市场竞争条件下,“本地优先”,促使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武船重工总经理杨少稀:建桥企业应形成“利益共同体”
武汉有专事桥梁的高等院校、设计院所、制造企业、钢材生产、土建施工、水工施工、桥梁机械等单位,这一优势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大家应加强联合,实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共遵市场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市场的占有率。
[学者观点]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武汉为什么不建彩桥?
我前不久刚从美国回来,去年去了趟澳洲。在国外,大桥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特色,美国金门大桥、澳洲悉尼大桥都是如此。为什么武汉的桥都是灰扑扑的,不能像橘黄色的金门大桥那样,刷成彩色的呢?其实在国内,宜昌大桥就刷了彩,尝试很好。
相关文章:年产值300亿跨向1000亿 武汉打造中国建桥之都 -- 湖北日报
建桥产业年产值要从现在300亿元,跨向1000亿元!昨日,总部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局、二航局等10多家桥梁建设企业发出联合宣言:携手共进,将武汉打造成为“中国建桥之都”。
据了解,自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诞生,该市就聚集了国内顶尖的建桥队伍。他们分布在桥梁的研究、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各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桥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武汉桥梁产业上下游年产值合计约300亿元,与该市光电子信息业的年产值相当。
众桥梁企业在昨日的“我们为什么打桥牌——武汉担纲建桥之都”论坛上发出宣言:联合起来,发挥武汉建桥产业军团的综合优势,在未来10年,使建桥产值从现在的3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从占据桥梁市场六成份额的国内领跑者,成长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力量。
众企业表示,将在建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合力攻关创新,以树立“建桥之都”的城市新品牌和“武汉建桥军团”的产业形象。他们同时呼吁,在政府支持下,制定武汉建桥产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成立建桥企业协会,让建桥业真正得到优势产业的发展环境。
据介绍,武汉桥梁企业已在国内勘测、设计了2000多座桥梁,承建了1000多座桥梁。其中10家有代表性的桥梁企业,直接就业者达10余万人。(记者习少颖、张勇军)
合力打一手漂亮“桥牌”
当重庆亮出“桥城”的名号时,武汉提出了另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口号:“中国建桥之都”。
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称呼。重庆虽是全国拥有桥梁最多的城市,但全国目前桥梁市场的六成份额都是“武汉制造”。
桥梁建造,有大桥局、二航局等。在全球桥梁企业产值前10名中,大桥局是唯一的中国企业。从万里长江第一桥、神州第一跨(西陵大桥一跨过江),到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再到世界第一长桥(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投资100亿元,武汉三家企业就拿下一半份额)等等,武汉建桥企业在建桥史上写下一页页灿烂的篇章。
桥梁设计、勘测,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铁四院、省交通规划院,实力居全国之首。大桥院设计的14锰铌钢,改写了国外高强度桥梁钢材称霸中国的历史,成为国内第四代钢种使用标准。
桥梁用钢,武钢提供着我国80%以上的桥梁用钢。桥梁钢结构,则有国内市场份额第三的武船。武桥重工制造的桥梁机械,其吊装负载创世界纪录。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则提供着建桥的智力与人才。
迄今,长江上所有大桥,国内所有跨海大桥,众多铁路大型特大型桥梁,都有武汉建设者的身影。
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武汉市的钢铁贡献为468亿元,汽车与机械贡献为393亿元,光电子产业为298亿元,建桥产业则为300亿元。
中交集团二航局局长王海怀说,中国正在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国内的设计、施工主力大多集中在武汉,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武汉不仅可以担纲‘中国建桥之都’,甚至可以成为‘世界建桥之都’”。
但建桥产业,并没有出现在武汉市的“十一五”规划中。全市40多个专项规划,也不见桥梁产业内容。全市10大优势产业,也没有“武汉造桥”。
此外,武汉建桥企业虽众多,但分散在不同领域,大多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甚至出现过低水平恶性竞争。
为此,王海怀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整合优势互补资源,打造桥梁产业链,把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业内人士分析,从现在至2020年,是中国建桥产业的发展机遇期,“十一五”期间,长江上规划建设的桥梁达120座,目前仅建成60座。黄河上还将再建20座至30座桥梁。因此,中铁大桥局股份公司总经理刘自明急呼:武汉建桥企业要抢抓发展机遇,亮出“建桥之都”的旗帜,打好组合“桥牌”,联手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武船重工公司总经理杨少稀则倡议:共同成立一个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维护、专业教育等企业参与的“武汉建桥之都联合会”,建立互动信息平台;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桥梁制造产业链;共遵市场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市场的占有率。
对桥梁产业和桥文化颇有研究的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教授说,武汉有楚文化、首义文化,但身边最具武汉特色的桥文化似乎受到忽视。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破除条块分割的积弊,推进产业集聚;强化建桥产业上下游关联和延伸,如桥梁经济、桥梁旅游等,将之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产业发展着眼中国和世界,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塑造“武汉——中国建桥之都”的城市新名片!
【总投资1491亿元 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领域 滨城20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日前,滨海新区2023年夏季重点项目集中开。
基建强国,甘肃省多项亿元项目获发改委批复!详情如下:新建平凉至庆阳铁路项目总投资:约138 3亿元项目概况:平庆铁路自宝中铁路平凉南站。
浙江在线11月2日讯(记者 余勤 刘乐平 金梁)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省委、省政府于2日上午举行全省稳进提质金融工。
9月21日上午,广西来宾市举行2022年工业项目集中攻坚暨新桂系新能源产业园·联合动力新能源绿色制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证券时报e公司讯,中国核电(601985)9月14日晚间公告,2022年9月13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对已经全面安全评估审查且纳入国家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