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围绕亚洲制造业战略突破的主题,我们将目光聚焦在GE大中华区总裁兼CEOMarkHutchinson、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RamadoraiSubramanian、尚德电力董事局主席兼CEO施正荣以及华夏幸福基业全球产业促进中心总裁轷震宇四位企业家身上,一起寻求亚洲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如何看目前亚洲制造业所处的环境,未来几年全球制造业的布局会不会发生重大调整?
Ramadorai:
亚洲各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愈加密切,原因在于:亚洲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迅速;各国政府竭力促成各种贸易,其中包括亚洲内部的贸易往来以及“南南贸易”,这一点在金砖国家身上尤为突出。因此,无论是制造业或服务业都会持续增长。另外,由于“最惠国待遇”促进了双边贸易增长,亚洲俨然已成为未来10年、25年的经济增长引擎,除了出口增长,印度、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在大力促内需,以保持制造业发展以及低失业率。
轷震宇:
亚洲制造业已进入产业集群升级与转移,尤其在中国,区域间竞争更明显地体现为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实现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MarkHutchinson:
过去10年到20年,全球产业链在不断变化,这种演变还会继续,重要的趋势仍是全球化。
记者:
怎么评价日前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的再工业化政策,这对亚洲制造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MarkHutchinson:
美国制造业对GE而言非常重要。在我们看来,美国需要强有力的创新机制、稳定的金融系统和先进的基础设施支持制造业发展。我们认为在全球产业重组中,中国和美国将是一个双赢局面。一个强劲的美国制造业对全球都有好处,我们在中国创造就业的同时也为美国创造就业。
施正荣:
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会提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阶段性,过去的30年中国制造廉价的成本、廉价的能源,确实有优势。整个经济全球化就是两个因素导致的。现在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油价超过100美金/桶,回归也在意料之中。
目前中国制造业仍大部分位于低端产业链,我们更多的应该从企业还是从政府层面找原因?
施正荣:
这里有企业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政府层面在产业发展上应有一个统筹规划,不应遍地开花,就像我们光伏产能,举国上下搞光伏产业,不够理性。第二,我觉得还是一个创新问题,目前中国的整个企业健康成长和创新环境,欠佳!中国企业要注意的是投入新的行业需要慎重,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产出严重过剩。
MarkHutchinson:
政府应是在整个产业的治理上提供更好的法律框架,使我们产业发展有法可依,能尊重知识产权,有足够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中,那么市场会创造它应该创造的发展机遇。
如何看待中国要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提法?这场升级大战中,我们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Ramadorai:
中国仍是制造大国,必须完成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廉价向高端、专业的转变。与日本一样,中国价值链的成功转型同时也是其产业成熟化的标志,不是吗?中国正大力投资研发与创新,创新与研发还是有所区别的。后者最终体现于产品的市场表现,而创新是否能带来产品增值则需不断实践,失败也是常有之事。我认为政策应该更具包容性。
轷震宇:
亚洲在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机遇一方面是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提高,企业实力也伴随着公司治理的完善有所提高,此外,政府支持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来源于技术方面,毕竟我们基础薄弱,创新动力不足,而且目前的技术瓶颈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另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使得我们技术推进非常缓慢。
乐观的观点认为,欧债和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弯道超车机会。
Ramadorai: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制造业都很重要。制造业领域中,每个国家都应有自己的核心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围绕由制造业带来的增长和就业。有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而且也吸取了中国的很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