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放缓的局面下,工程机械行业随之步入调整期。
根据2011年的行业统计数据,工程机械行业设备营业收入近三年平均复合增长了23.79%。然而从毛利率来看,却连续三年下滑,已经从30.14%下滑到了去年的28.1%。但这份业绩报表中仍有企业表现抢眼。
行业龙头企业三一重工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以上,2011年其桩工机械类产品更是高达46.84%。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介绍,尽管市场相对低迷,公司产品毛利率和业绩增幅始终高于行业水平。
相关行业研究员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产业链的完善,和一些零部件实现了配套生产。这一说法,与唐修国关于三一打造“全产业链”的说法不谋而合。唐修国认为“混凝土机械、挖掘机、起重机等产品齐头并进,并且三一依托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统把关全产业链”是三一打造的独特的全产业链模式。此一模式,不仅将三一产业做大,也将产业做强。
过去多年时间里,三一一直不断丰富和拓展产品线。1994年,三一重工以泵送产品为敲门砖,进入工程机械行业,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其中代表混凝土泵送最高技术的86米泵车、超高压拖泵等产品,为企业赢得丰厚利润。为进一步获得发展,2009年和2010年,三一重工先后收购大股东三一集团的挖掘机和汽车起重机等优质资产。
产品线拉通之后,聚集效益很快产生。产品类型的齐全,最大限度满足了客户需求,而三一泵送产品最初积累的品牌效应,很快在其他产品上得以延续。各事业部发展迅速。2011年,三一泵送事业部销售突破 300亿规模,挖掘机过百亿,后起之秀起重机事业部发展势头迅猛。
与此同时,与其他企业的合资或外协外购不同,三一一直在核心零部件上发力。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也认为,关键零部件制造及核心技术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而目前,我国的液压件、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导致国内整机企业生产成本高企,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核心零部件的问题上,三一认为,选择合资,外国企业并不一定能将核心技术拱手相让;而若采用外协外购的方式,首先国内零部件的质量无法跟上企业需求,进口的话,价格又实在是太高,总是会受制于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只有依靠自主研发,才能降低企业成本,确保产业的安全。以工程机械中技术最为密集的挖掘机为例,其零部件进口价格昂贵,以至于工程机械行业70%利润被吃掉。
三一是中国挖掘机行业里,首家对四轮一带(支重轮、拖链轮、驱动轮、导向轮、履带)进行自主研制的企业,历史上这一产品由日本厂商垄断,如今三一四轮一带的自产率达到50%。粗略计算,仅履带、支重轮、拖链轮实现批量生产后,就能节约生产成本近20%。
“相对外协外购而言,自制四轮一带不仅可打破供应瓶颈,延伸产业链,更能严格控制其质量与稳定性,使其性能与挖掘机的匹配更佳。”三一重工负责四轮一带研发工作的工程师陈琬说。
高强度钢板也是三一率先研制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且打破了国外对这种基础材料的限制。三一集团首席科学家易小刚表示,“如果三一每年生产10万吨高强度钢替代进口,至少节约10个亿。”
除此之外,三一混凝土搅拌车、汽车起重机的底盘已实现自主生产,液压油缸已经实现完全保供;液压阀等液压元件研制成功,开始量产;自主开发了全系列起重机、挖掘机驾驶室,并实现100%保供;三一的智能控制器、显示器也已完全保供。
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进一步提升了三一产品的竞争力和产品利润空间。唐修国表示:“在‘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三一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公司仍将加大对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