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路机:火热市场需要冷静思考

2006-09-16
目前国内m.1manbetx 制造业已经在全球m.1manbetx 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盘点近年来国内压路机行业,无疑将对2004年以及未来几年国内压路机行业的走向提供很好的预测依据。

  市场容量持续走强行业风险依然存在

  作为一种压实路基和路面的专用设备,压路机的市场容量主要受制于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公路建设的投资情况对压路机的需求影响较大。2000年以来国家连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使得压路机的市场容量急剧扩容,尤其是以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为首的国内压路机主导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稳步攀升。当然我国民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资本的加入有力地盘活了社会闲散资金,也给包括压路机在内的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遇。根据行业10家主要企业2003年压路机销售统计,销量达到了11114台、销售收入创下了26亿元的历史新高。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毕竟有限,国家不可能长期依靠拉动内需的政策来带动行业的增长,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且近年来压路机保有量急剧暴涨,4年的销量已突破3万台。国内有限的消费市场必将阻碍压路机新品的销售,能否进一步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的大门将是影响压路机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品牌效应日渐凸显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目前压路机销售有向前几家品牌集中的迹象,行业前三家的销售比重高达84%,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一家的销售就达到了5239台,市场份额高达47.1%。可见今后品牌将成为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但总体上看压路机行业的品牌建设不够理想。虽然品牌建设需要长期的管理、技术、质量的积淀,但针对性的专项操作也必不可少,各企业应更加注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识别的设计和传播,注重与用户的深度沟通。

  随着众多国内外工程机械厂家的进入,市场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市场结构的重新划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徐工集团的流程再造和全面改制,以及其他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结盟、强强之间的联合、金融大鳄的跨行业经营等手段的运用,将使得能在全国行销的品牌数量减少到3~4家左右。其他企业依据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各霸一方的地方品牌,继续维持其一定的生存空间。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中高产品将成主流

  从产品销售结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各类产品在用途上各有特色,但静碾压路机因使用范围、工况适应性的限制,所占比重呈大幅下降趋势,并且今后这一趋势仍将继续。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和施工工艺的进一步规范,振动压路机的需求量成快速增长趋势,估计今后市场比重将突破80%。因此,从产品结构来看,今后各企业间的竞争,基本上可以说是凭振动压路机一决胜负。因此,对于静碾压路机等低端产品来说,各企业不要过多的关注和投入,只要作为一种产品储备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即可。

  从用户的需求结构来看,目前中低档产品比例依然很高,大致可占80%以上。但随着公路施工工艺的进一步规范和国内用户购买力的增强,用户的产品需求将会逐步向高配置、高性能、全液压的高档产品转移。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时间里,低档次的产品需求比例将逐步减小,中、高档产品的需求比例将会快速增加。因此传统主导企业在以机械驱动、静碾等低档产品占领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全液压等高档振动压路机的开发力度。

  强化关键发展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终的竞争必将归结于技术、成本和质量等关键因素上的竞争。为此,如何提高以上因素的建设,成为企业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克敌制胜"的关键。

  技术虽然国内压路机行业是典型的垄断竞争行业,但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国内压路机行业的产品利润空间已经大为压缩,压路机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也限制了压路机的需求规模。在这种背景下一味以价格战为竞争手段,只能是相互残杀。我国压路机产品技术上"同质化"严重,关键技术和配套件选择上可以说"千人一面",目前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整机结构、外观造型、操纵舒适性。

  成本经过两年的拼杀,各个企业基本都将成本降到了最底线,水平大体一致,甚至有的个别产品已无利润可言。如何向企业内部"挖潜",获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有关专家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获得:一、如行业龙头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厂的举措,通过工艺、物流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来提高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产品的生产周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二、通过提高振动轮等关键件的自制率,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关键部件的技术泄露,保持在关键技术上的独特优势,提高"造假者"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三、加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树立员工的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也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外观造型和可靠性等内在和外在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目前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各个企业百般努力而收效甚微,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关键问题还在于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上。例如: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厂能持续保持行业排头兵地位,就是坚持走"品牌化"发展战略,将质量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因为,质量问题不仅是检验、制造和管理出来的,更是设计和认识出来的。"质量为上"可以说是每个成功企业的"秘籍",当然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和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