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工程机械行业的分水岭

2007-08-17
较之前两年的元旦,今年的日子过得明显的不同,有些平静,有些淡然。如果我们不愿意用“冷清”这个字眼的话。
  从1999年起,工程机械行业连续攀升,产销总量一再让人看不懂地增长,直至“井喷”出现。在一些企业加紧扩大产能、“城外”企业拼命向里进入的时候,宏观调控让所有向前狂奔的脚步在“点刹车”面前不得不改变频率,很多人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且很残酷。2004年除装载机仍然保持上扬之外(预计总量突破10万台),推土机下降约5个百分点,挖掘机基本与上年持平,压路机不足万台,低于上年水平,平地机摊铺机等受制于土地管理政策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预计全行业产销量不超过1200亿元,远没有人们早些时候预期的红火。

  盘点收成,即便是销量创新高的装载机制造商内心也不会太好受,2004年的利润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部分企业亏损已成定局。

  钢材等原材料价格、银行贷款等金融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措施等将是影响2005年走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金融按揭,将不仅仅考验流通领域代理商的融资能力,也将考验主机制造单位的资本运作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主机厂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同时回款压力增大,减少应收账款和在途资金成为很多企业下半年的重要课题。中小企业明知市场销售不佳,仍不敢停止生产,面对贷款与赊销结构件的压力,只能硬挺。主机制造商顾影自怜,经销商的情况同样悲凉。一些代理商在2004年初期的乐观形势下,多以重金出手,十分不幸地将自己套牢。这些流通环节能否在2005年一季度前后调整松动,成为左右上半年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颇具代表性的经销商说,原本实力最为强劲的挖掘机行业的代理商受挫程度最大,2004年后期观望的心态也最为明显。他们认为,2005年一些经销商可能上演“生死时速”,挺不过第一季度,将面临生存危机,直至出局。

  在中国市场普遍获利颇丰的跨国公司挖掘机制造厂家,是最关注宏观调控政策走势的制造商之一。在他们正欲加大进入,谋求全球市场最大的利润的时候,遇到了这一情况。韩国大宇、现代重工是其中的代表。市场占有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就像命根子,就连一些原本非常理性的跨国企业也概莫能外。所以销售总量中出现了这样的怪事:只要发出货物就算已售出,管它是在中环还是在别处。

  据说,现代公司进入2005年在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裁员。一位龙头企业的领导人判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死掉一批企业。这位领导者笑言,不怕死的人可以放马进来,但是他会很快感到难受。话虽如此,任何时候都有无知无畏或说是勇于前行者。2004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宝马”展会上,仍然让人们看到了热闹的场面,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有人测算,仅装载机制造厂家已回复到最多时候的水平,大大小小超过2000家。

  作为外资最早进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行业,工程机械一直十分活跃且发展迅速。民营等非公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国有资本,决定了这一行业的市场经济运作能力较强,加上它的五大主要服务领域如水利施工项目、铁路建设工程、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农村城镇化等仍然有待开发和建设,作为社会进步与文明产物的工程机械行业确实存在着十分美好的前景,有着十分远大的前程。所以,人们仍然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主要装载机生产厂家2005年普遍计划产量调高15%~20%,意味着这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代表产品总量将超过12万台,接近13万台。工程机械仍然是一个令人热情激荡的产业。

  业内另一位企业家曾说过,任何市场都有长线和短线之分,产品也如此。长线市场中照样有短线产品,反之亦然。如何成为短线市场中的长线产品,是每个企业研究的课题。虽然去年整个挖掘机行业不景气,但是国产挖掘机市场份额仍然上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15%。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市场充满机会,是一句绝不会出错的话。不一定正确的是,能否在经历宏观调控等政策初见成效的情形下,保持清醒,不以肓目追求产量为目标,而转向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为目的。既然我们承认“井喷”是一种不正常的地质现象,任何事情持续亢奋都不可能,那么必然的结果是,回归理性。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