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国内挖掘机的几点看法
以manbetx app 为背景,分析了国内manbetx app 近年的发展特点,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与 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挖掘机 发展 看法
概述
按国际惯例,挖掘机按其结构功能一般分为履带式、轮胎 式、特种用途(如步履式、水陆两用、隧道用、伸缩臂等)正反铲挖 掘机;按其吨级一般将6吨级以下挖掘机称为微型挖掘机,6~ 40吨级称为中型挖掘机,超过40吨级称为大型挖掘机。国内制造 销售的20~23吨级挖掘机占挖掘机市场份额的85%以上,国内 一般将10吨级以下称为小型挖掘机,分类尚没有明显的概念。 挖掘机的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因此关注挖掘机发展的意义十分 重要!
上 篇 挖掘机近年的发展
1 挖掘机1978-2004年现象与国内政策
1.1 1978年—1997年
1978年至1986年期间国内液压挖掘机平均年产量为1230 台,1987年至1993年期间,国内液压挖掘机平均年产量达到 2000台。1992年挖掘机市场在“大起”之后,1995年转入低谷, 企业经营渗淡。据有关材料显示,在1992、1993年热销之后, 一些挖掘机产品的产量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整个挖掘机市场消 化了大量中间环节的积压,直接的消费需求量并没有减少。1997 年国内液压挖掘机产量增加到3802台。
1.2 1998年和1999年
1998年和1999年,我国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的液压挖掘 机的产销量占我国挖掘机的总产销量的80%以上;在我国液压挖 掘机行业中,外商投资已达1.6亿美元以上,占我国液压挖掘机 行业总资产的40%;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1999年的 销售额已达到33亿元,占我国液压挖掘机行业总销售额的82%。 据统计,1999年全国液压挖掘机产销量近6000台。在这近6000 台的销售量中,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销售量为5194台, 占总销售量的90%。从销售情况来看,20吨到22吨级的中型液压 挖掘机最受用户欢迎,约占挖掘机总销量的78%以上。
1.3 2000年
2000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阶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新的城 镇化建设等,刺激挖掘机行业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2000年以后 形成了一个高潮期。据统计,2000年国内挖掘机企业产量为 8111台、销售量为7926台,与1999年相比,产销量均增长30% 以上。2000年全国液压挖掘机产销量近8000台。在这近8000台 的销售量中,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销售量为6890台,占 总销售量的90%。从销售情况来看,20吨到22吨级的中型液压挖 掘机最受用户欢迎,约占挖掘机总销量的78%以上。市场的火爆 使得挖掘机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三班倒进行生产。各种型号的挖 掘机都卖“疯”了,即便是在北方传统的冬季停工期,依然供不应求。在这一时期,制造商急于 开三班,招收大量临时工,对供货商一再追加订货量,对代理商 则压低销售指标,不断召开各种形式的产品推荐会、展示会、介 绍会。全国成百上千家代理商也毫不示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通过一切手段搞到更多数量的挖掘机。一时间,制造商、经销商、 代理商、维修厂家搅得挖掘机市场热火朝天。银行按揭、银行、企 业、保险三方合作对扩大挖掘市场、刺激用户购买欲起了催化作 用。2000年,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工程机械担保贷款 即按揭销售业务,推动了厂家产品的销售,加速了其资金周转, 降低了财务成本与风险;同时拓
宽了代理商、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增强了竞争能力,达到了银 企双方“互动、双赢”的效果。
1.4 2001年
2001年的挖掘机市场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尽管各大挖 掘机制造企业都开足了马力,且销售量均以50%~100%的幅度 增长,但依然供不应求。据业内人士分析,这里有经济持续增长 的外因。曾经一度有所争议的分期付款购买挖掘机的方式也得到 了同行的赞同和效仿,银企合作或银行、企业、保险公司三方合 作已开始正常运行,这对拉动内需、激发用户购买挖掘机起了催 化作用。同时2001年发布了“工程机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中 的挖掘机产销量预测数(见表1)。
表1 主要挖掘机产品销量、预测与比较
产品名称 | “十五”规划预销量 | 2001年行业销量 | 2002年8月份主要厂家销量 | 2002年全年销量预测 | 同比增长% |
挖掘机 | 12000 | 12397 | 11981 | 18000 | 45 |
2001年我国挖掘机产量达到12569台,挖掘机的销量12397台。2001年与2000年比较,全国 挖掘机的产、销量分别增长55%和56%。2001年的履带式液压挖 掘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是整机质量为20-22吨的机型。2000年时 这一机型销售量占履带式挖掘机销售量的87.3%,占所有挖掘机 销售总量的85%。2001年由于小型挖掘机和较大型液压挖掘机 (整机质量在30吨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故2001年的20-22 吨级液压挖掘机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85%减少为2001年的 73%。
1.5 2002年
2002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堪称“井喷之 年”。挖掘机全年销量1.9万台,同比增长58%,挖掘机成了整个 工程机械行业中产、销量增长最快的机种之一。在这如此火爆的 一年,挖掘机销售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而国内挖掘机部分厂家 由于对2002年的挖掘机市场预测不当,或国内一些厂家对挖掘 机信息研究不得要领导致了国内挖掘机生产厂家因为国内挖掘机 市场供不应求而失去市场份额!从理论上讲国内企业的做法为: 每一年的下一年要对挖掘机的产销规模进行预测、制定出挖掘机 生产经营大纲,并以此作为生产能力平衡及技改投入的决策依 据。经营大纲如果定高了,就会形成过度投资、造成浪费;定低 了,就有可能失去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2年挖掘机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的主要因 素有以下几点:
①根本原因。国家持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加大了对 交通、能源、水利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了城镇化 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西气 东输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拉动了各地的工程施工量持 续大幅增长,从而直接带动了挖掘机的销售。
②国产挖掘机的企业策略的变化。挖掘机行业内普遍实行的产品按揭贷款销售以及持续 蔓延的价格战,大大降低了挖掘机的购买门槛,使得大量的 潜在需求快速转变为现实需求。另外挖掘机生产企业越来越多 地采取中间代理的销售方式,使挖掘机产品更贴近了市场和 用户。
③人工方式的变化加速了挖掘机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 国内的人工成本以及附带的福利、安全等支出迅速水涨,使人 工作业的成本越来越超出机械作业的成本,从东部到西部,挖 掘机械替代人工作业的进程已经明显加速;另外由于工程对工 期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人工作业虽然在经济上可行 ,但在时间上、效率上却不能满足要求,于是机械化施工也就 成为必然选择。
④诞生了新的用户群。近年来个体、民营经济得到了蓬 勃发展,其购买力大大增强,使得挖掘机的用户群从以国有性 质为主体的大型单位向个体、民营业主转移,诞生了一大批 新生用户。
据有关材料显示:2002年并没有出现1992年市场过热中的 “炒卖”、“囤积”等非理性现象,产品基本上都到了直接用户手 中。
1.6 2003年
据统计,2003年我国挖掘机总销售量突破6万台,成为世 界第一大挖掘机市场;国内所有挖掘机生产企业销售量之和达 到3.48万台。2003年中韩合资的常州现代、北京现代和烟台大宇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分别为23.3%和20.3%,居前两 位。烟台大宇一家就取得了销售6000余台的骄人成绩。据了 解,烟台大宇具备1.2万台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小型挖 掘机也第一次成为亮点,达3000台,增幅为100%;日本的小松和日 立挖掘机市场份额分别占17.8%和15%,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全球最大的挖掘机生产企业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市场份额占12%,居第五位;沃尔沃等其 他企业市场份额占3.5%。 国内企业加在一起只约占13%的市场份额。
2003年国产挖掘机的价格优势仍然是十分明显的。以13 至14吨级的轮式挖掘机为例,虽然其关键零部件系国外配置, 但价格与国外同等机型相比仍相差25万至30万元。小功率、多 功能的挖掘机尤其受到青睐。通过快速换装不同的工作装置 以完成挖、装、填、夯、抓、刨、吊钻、剪等多种作业,挖掘装载 机出现了需求不断上升的势头。除了JCB、凯斯等品牌外,德工 的WZ25-20型也出现了较好的销售趋势。轮胎挖掘机的需求 一直在稳步增长,如常州现代的轮式挖掘机从0.25至0.92立 方米都可生产,詹工可生产14至30吨级的轮式挖掘机,其中 20吨级的轮式挖掘机的行驶速度可高达54公里/小时。目前我 国轮式挖掘机的生产企业大约为10家。
2003年的大型挖掘机在我国一直处于薄弱地位,主要依 赖进口。长挖的CE600-5型斗容达4立方米,常州现代的R450LC-5型挖掘机属于43.53吨级,而德国的利勃海尔生产 的600吨级的挖掘机最大斗容可达34立方米。
2003年小型挖掘机的需求继续旺盛。2003年产销3000多 台,而需求量在5000台/年左右。久负盛名的久保田已落户 上海,久保田生产从0.5至5吨的33个产品系列,年产量在1. 2万台左右,久保田先推出无尾超小回转机型的主导机型,以 后陆续有其他型号上市,意欲占领中国20%的小型挖掘机市 场,其产品的数字化液晶显示、自动怠速功能博得了用户的赞 誉。凯斯的小型挖掘机同样采用无尾回转及动臂可回转技术, 采用橡胶履带用于液压锤、液压剪的双回路辅助输出液压回 路,同样受到使用单位的欢迎。
机型分析
①2003年1月与2002年1月。15吨级129台(2002年1月为23台),20吨级587台(308台), 22吨级590台(238台),25吨级17台(6台),30吨级80台(27台), 35吨级3台(4台),40吨级12台(4台),从上述看出,除35吨级 外,各吨级挖掘机都比2002年1月同比有成倍增加。其中20吨 级占当月销量41.40%,22吨级占41.60,二者合计占83%。
②2003年2月与2002年2月。15吨级135台(2002年同月为129台),20吨级1082台(587 台),22吨级973台(590台),25吨级37台(17台),30吨级117 台(80台),35吨级11台(3台),40吨级4台(12台)。除40吨级
挖掘机外,其余各吨位挖掘机销量都比上月普遍增加。
③2003年3月与2002年3月。15吨级276台(2002年同月为135台),20吨级2025台(1082 台),22吨级1777台(973台),25吨级65台(37台),30吨级213 台(117台),35吨级11台(11台),40吨级12台(4台)。各吨级销量 (除35吨级外)几乎比上年同月增加一倍。
④2003年4月与2002年4月。15吨级219台(2002年同月为726台),20吨级1914台(2025 台),22吨级1592台(1777台),25吨级61台(65台),30吨级176 台(213台),35吨级7台(11台),40吨级11台(12台)。其中20-22 吨级挖掘机继续占销量的主要地位。
⑤2003年5月与2002年5月。15吨级187台(2002年同月为219台),20吨级1032台(1914 台),22吨级995台(1592台),25吨级58台(61台),30吨级117 台(176台),35吨级4台(7台),40吨级18台(11台)。其中20吨 级占本月销量42.8%,22吨级占41.27%。
⑥2003年6月与2002年6月。15吨247台(2002年同月187台),20吨级1283台(1032台), 22吨级818台(995台),25吨级62台(58台),30吨级155台(117 台),35吨级14台(4台),40吨级14台(18台),其中20吨位级 占31.55%。
⑦2003年7月与2002年7月。15吨级262台(2002年同月247台),20吨级933台(1283台), 22吨级845台(818台),25吨级53台(62台),30吨级145台(155台),35吨级14台(14台),40吨 级18台(14台)。
⑧2003年8月与2002年8月。15吨级214台(2002年同月262台),20吨级725台(933台), 22吨级771台(845台),25吨级23台(53台),30吨级109台(145 台),35吨级6台(14台),40吨级8台(18台)。
据海关统计,2003年1-12月我国进口各类挖掘机23500余台,同比增长10倍;进口金额 9.83亿美元,同比增长7倍多。其中履带式挖掘机进口数量 22560台,占所有进口挖掘机的98%。
1.7 2004年
据了解,2004年的年初各挖掘机生产企业纷纷上调了销 售计划。常州现代、北京现代去年销售7011台,2004年将销 量上调至1.01万台;烟台大宇重工计划由2003年的6116台上升为 2004年1万台。各企业不但上调销售计划,更加大马力,扩建厂 房。现代重工业与常州合资兴建的第三家工厂2004年6月份 已竣工投产,计划年产量达1万台。烟台与大宇重工合作投资5000万美元,将合资建设第二 家挖掘机的工厂。
由于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2004 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43%,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 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中央政府在2004年4月出台了一系列 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资过热的行业。目前,宏观调控已初见 成效,经济开始向“软着陆”发展。专家预计,2004年下半年 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较快的下降,挖掘机械行业 增速将随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将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 速度。这必将对挖掘机行业带来冲击!
2004年1-8月份主要企业挖掘机销售统计(见图1)
2004年1月到8月份13家主要企业挖掘机销量变化柱状图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报表归纳,2004年8月份实际按地区销售 挖掘机统计,这次共有13家主要企业在统计之列,总共销售 977台,比7月份销售935台增加42台,增幅为4.5%。
2004年1-6月中国独资、合资挖掘机企业挖掘机销量见表2。
表2 2004年1—6月中国独资、合资挖掘机企业挖掘机销量(台)
从2004年上半年销量吨级统计(表3)可以看出20t-25t级占 80.4%,30t-40t级以上占7.5%,10t-15t级占1%,而10t级以下小挖机占 11.1%。销售吨级变化不大,但小吨位与大吨位挖掘机销量明显 增加。
表3 2004年上半年销量吨级统计
机吨 | 6t以下 | 6-10t | 10-15t | 20t | 21t | 22t | 25t | 30t | 35t | 40t以上 |
百分比% | 8.5 | 2.6 | 1 | 45.7 | 11 | 16.7 | 7 | 6.5 | 0.6 | 0.4 |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全国挖掘机2月份销 量是10709台,3月份达到了创纪录的12545台,但就是从这个 月开始,全国挖掘机行业就一路走下坡,4月份销量是9745台,5 月份就直降到7460多台,8月份销量比去年同期1856台减少879 台,减幅达47.4%。”这次统计中,10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销 售量为933台,占总销量的95.5%,比上月这些企业销售量(889台)增 加44台,增幅为4.9%,比去年同期(1828)减少895台,减幅4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销量从5月份起连续三个月一路下滑后,8月 份销量暂时稳住且略有增加,但是否真正止住下滑还要看今后的 几个月份情况。由上看来,在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 2004年4月以后中国挖掘机行业市场出现了几年来的首次大幅滑 坡。整个行业销售急剧下降。
1.8 1999年-2004年履带式挖掘机进出口量
中国挖掘机近三年增长极为迅速,虽然国内产销量已成为国 际上的挖掘机大国,但历年仍有大量挖掘机产品进口,进出口逆差仍较大。1999年-2004年履带式挖掘机进出口增量见下表4:
表4 单位:万美元
年份/项目 | 出口 | 进口 | 当年进出口额 | ||||
台数 | 金额 | 台数 | 金额 | 占进口额比% | 出口 | 进口 | |
1999 | 1 | 7.59 | 23 | 1101.4 | 0.8 | 50121 | 137210 |
2000 | 24 | 108.86 | 15 | 513.11 | 0.4 | 50961 | 130565 |
2001 | 19 | 93.08 | 40 | 1069.8 | 0.7 | 68876 | 155057.5 |
2002 | 31 | 52 | 113 | 4375 | 2.14 | 74285.5 | 204108 |
2003 | 23 | 14 | 245 | 8340 | 2.34 | 104906 | 356209 |
2004 | 15 | 188 | 261 | 12168 | 4.9 | 87091 | 248529 |
*上述资料引自历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数量及金额统计
2004年国内已形成的局面:
随着我国挖掘机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尚未引进外资的企业纷 纷加快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合作、资产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 补,创中国人自己发展之路。如柳工、玉柴、南特、卓尔、军联、 山河智能、山东常林、徐工、临工、黄工等相继完成技改,成效 显著,争创年千台目标企业。同时,一些大型国企改制后也焕发 出极强生命力。如长挖改制后的四川邦立重机有限公司扬长避短 搞发展,2004年目标大挖260台,销售收入3亿元。2004年上半年研制出中国最大的液压挖掘机——100t级强力矿山型全液压挖 掘机,CE(D)1000-6斗容6m3、373kw。同时还为中国矿山研制 出系列全液压挖掘机CE400-6、CE420-6、CE(D)460-5、CE(D) 550-6、CE(D)650-6、CE(D)900-6系列产品供应市场,物美价廉, 深受市场欢迎,已成为中国大型挖掘机研发基地。玉柴、卓尔、南 特、智能也正在成为中国小挖研发重要基地。柳工、临工、三一、 徐工、贵矿、力士德等将成为国产中吨位挖掘机名品与国外品牌 抗衡的生产企业。2004年上半年国内挖掘机已销售2500多台,成绩喜人。
中 篇 挖掘机发展特点
2 发展特点
2.1 具有明显周期性
挖掘机十多年来的发展具有明显周期性。早在70年代末期中 国就开始研制和发展液压挖掘机产品,1978年至1986年期间国 内液压挖掘机平均年产量为1230台,1987年至1993年期间, 国内液压挖掘机平均年产量达到2000台。从九十年代来看,1991 年1月至1993年12月为挖掘机繁荣阶段;1994年1月至1996年 12月为挖掘机萧条阶段,自1994年起该行业业绩开始滑坡,直到 1997年年初才开始止跌回升;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为复苏阶段,该行业业绩逐渐回升; 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挖掘机行业又进入了另一个景气周 期,再次进入繁荣阶段。2004年的5月份宏观调控的影响更加显 现,增长的幅度进一步减缓,挖掘机等全都出现负增长为-26. 1%。如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不改变的话,2004年下半年到2005 年下半年挖掘机的经济形势会更加严峻。
可以预计2004年4月到2008年为挖掘机萧条阶段;2009年到 2012年为挖掘机逐渐回升与发展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挖掘机 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表5 1994-2003年挖掘机产销量
年份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全国液压挖掘机产量(台) | 2150 | 2336 | 3104 | 3802 | 4500 | 6114 | 8111 | 12569 | 19000 | 34800 |
2.2 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趋势对挖掘机行业的影响
挖掘机行业是一个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一旦国家宏观经 济出现明显紧缩,行业产销增速将同步呈现快速下滑。国家宏观 调控的发展趋势对挖掘机行业影响得分地区来讲,就目前来看, 有些地区所受影响相对小,比如东北地区;但是,对浙江、江苏、 安徽三省的影响相对较大。目前的调控是挖掘机行业洗牌的过 程,挖掘机行业市场正在进行规范调整,今后的挖掘机行业发展 将在一个稳健的环境下进行。
另外我国挖掘机市场与其他工程机械市场一样,正在发生以 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关税将进一步 降低;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有利于扩大出口;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协作配 套。上述几个方面的变化将对我国挖掘机企业产生以下影响:对 现有国内的中外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的冲击不会很大。他们 与世界上一些最著名、最有实力的挖掘机制造企业之间似乎有点 像母子公司的关系,尽管这些企业产品价格低于同类进口产品价 格的10%左右,也不可能出现母公司将子公司冲垮的情况;对国 有和集体所有制挖掘机生产企业来说,其中产品技术水平落后、 作业可靠性差、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挖掘机生产企 业可能将面临困境或被兼并、重组、转产甚至倒闭。
2.3 宏观调控政策将会促进挖掘机租赁业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施工企业全面推 行项目法管理,以及建筑业流动性大的特点,孕育和促进了挖掘 机租赁业的产生和发展。目前国内挖掘机租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 题主要有:租赁企业数量少且绝大部分为小型企业,尚无归口管 理的部门,没有相应的行业准则和市场法规;拖欠租赁款严重;租 赁价格低且混乱,多数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企业的装备水平、管 理水平、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租赁公司业务 发展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运作,即服务优质化、业务专业 化、经营连锁化。
①重视企业协调运作
如今,企业发展多有两种倾向选择:要么做强做大,要么做 精做专,对挖掘机租赁业也不例外。挖掘机租赁业要尽快形成一 个稳定的经营格局,既要有一批有规模、有实力、规范运作的大 型挖掘机公司担当市场的中流砥柱,起到稳定和推动作用;同时 也要孕育出一批规范、运作灵活的中小型挖掘机租赁公司,对市 场起平衡和补充的作用。
②服务优质化
近年来挖掘机用户的需求正在经历着从“单纯挖掘机需求” 到“解决方案和服务需求”的变化。挖掘机租赁企业要树立为用 户服务的思想,更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要不断学习国内外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切实 满足挖掘机用户的施工需求,并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求挖掘 机业务人员既要精通业务知识,又要成为挖掘机客户的好参谋; 挖掘机服务人员在操作好设备的同时还要协助客户(尤其是那些 缺乏经验的客户)做好设备管理、现场调度、安全检查等工作;挖 掘机出现故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设备;财务部门要提供最清 晰、准确的结算凭证;……从而实现挖掘机企业与用户在利益上 的“双赢”。
③经营连锁化
挖掘机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 式,是挖掘机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和品牌竞争力的有效保 证,具有广阔的适应性。挖掘机租赁更适合于区域化的市场经 营,而连锁经营正是实现区域化与集团化的最佳策略。目前挖掘 机租赁连锁集团在我国还比较少见,但知名的租赁企业都在向连锁方向发展。挖掘机的连锁经营 是租赁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连锁经营的市场战略有以下几大优 越性:完善的租赁营销网络、为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租赁服务, 可以真正体现租赁业务灵活性和便利性;可以降低经营成本,降 低后续管理风险,迅速提高品牌竞争力;便于及时了解用户情况 并调整管理方式和手段,获得可靠的资讯和服务;可以构建完善 的关系网络,取得当地行政、工商、税务、商检、保险和公证等 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争取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在全国推行 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服务装备,实现服务的标准化、规 范化和制度化,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知名度。
④挖掘机的融资租赁逐步引入市场
根据挖掘机用户付款方式的不同,目前挖掘机的销售方式可 分为:全额付款、分期付款、银行按揭,先租后买、融资租赁等等, 前三种方式人们已经非常熟悉。按揭销售带来了挖掘机的销量的 大幅增长,同时也出现了较多按揭风险。保险公司自2003年8月 因理赔率高而退出按揭保险,转由制造厂家自己承担回购责任。 为了降低风险,银行方面提高了制造企业的保证金比例,厂家增 加了按揭手续费。对用户来说,银行按揭同融资租赁相比费用 低、手续快捷方便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融资租赁销售将逐步引 入市场。据徐工集团统计,徐工集团每年大约有50%以上的产 品流入了租赁业主手中,租赁增加了徐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壮 大了徐工集团的技术经济实力。据估计,近年中国工程机械有10%是通过“以租代购”方式销 售出去的。
随着挖掘机行业间的整合、洗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 信在未来的5至10年里,一个崭新的有秩序的挖掘机的租赁行业 必将在中国出现。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挖掘机的融资租赁是个很好 的发展势头,但是这种形式仅仅处在初步的尝试阶段。因为第 一,过去对这方面了解的不多;第二,国内目前各种租赁机制并 不十分规范等。另外,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国挖掘 机的制造厂商开始以融资租赁方式在中国全面推销其产品。一方 面,外国银行通过分兵突进的方式,分别设立证券、保险、租赁 等金融机构,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埋下了伏笔。另 一方面,跨国挖掘机的制造厂商通过设立租赁公司,把金融服务 和租赁营销体系引入中国。因此,我国挖掘机的制造业不仅在 资金实力、技术创新等方面面临跨国公司的巨大压力,随着跨国 公司在中国租赁市场“跑马圈地”,我国挖掘机的制造业在营 销方式、流通渠道等方面也将遭遇严峻挑战!
下 篇
如何发展挖掘机行业
1 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大宇、日立、现代、小松、神钢和卡特彼 勒等公司所研制的挖掘机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质量和可靠性,配套件的质量与配置、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大修期限,用户满 意度指数,易损件更换周期,平均使用寿命和市场占有率等等; 只有把这些参数和指标搞清楚了,才能制定我国国产挖掘机的 参考系和可比度,为我国设计新型国产挖掘机提供依据和基础。 另外因国内的挖掘机产品趋向同质化、用户可面临多种选择。不 少企业已开始注重在挖掘机新产品开发前的市场调研,对挖掘机 用户的需求和挖掘机偏爱进行调查,了解现有挖掘机产品的特点 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及差距,从中找到挖掘机市场的空白 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机新产品的研发。国外挖掘机公司虽然 强大,但由于其研发中心在国外,对中国挖掘机市场的反应仍 然是滞后的。中国挖掘机市场是一个需求层次极其丰富的市场, 外国挖掘机企业要独霸国内挖掘机市场也很难。面对挖掘机市场 需求的进一步细分化,国内挖掘机生产企业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如今后几年仍将是国家其他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高峰期。投资 1500多亿元的南水北调(2002年底—2010年)、5260亿元的西电 东送(2001年—2010年)、260亿元的青藏铁路(2001年—2007年) 等重大项目都将在今后几年进入建设高峰期,另外北京2008年奥 运会的场馆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上海黄浦江两岸开 发及世博场馆建设。未来五年国内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路、 水泥路的目标将继续有效拉动挖掘机产品的市场需求。估计,未 来几年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采购总量将达50亿— 80亿元。以上这些项目都将有力拉动国内挖掘机部分产品的部分品种、部分地区的市场需求。因 此国内挖掘机要不断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新品和变型产品。开发 新一代液压挖掘机的变型产品(如焊接车、高原型等),针对市 场和用户个性化要求,及时开发出国内外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机型 和专用工作机具,扩大产品品种和数量,涉足一直靠国外进口的 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市场,培育和培植市场增长点,进一步提升企 业的竞争力。
2 认真分析国内外挖掘机的差距
我国国有挖掘机的弱点是整体结构、管路布局、配件选择和 发动机排放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以致一些整机质量隐患时有 发生,满足不了用户要求。我国挖掘机厂家在研制挖掘机过程 中,没有很好地贯彻标准化;此外,生产工人中有的素质不高, 尚缺乏精益求精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以上这些弱点是影响 我国国有挖掘机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1 国内挖掘机新产品
国内挖掘机新产品在外观质量和驾驶室合适性方面有所提 高,但与国外产品相比,外表加工面及焊缝不平整,涂漆质量不 好,附着力差,噪声大。挖掘机没有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可 靠性试验;挖掘机的新产品试验周期短,投入台数少,负荷小,而 且小问题、小故障较多;挖掘机鉴定时没有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评 审与分析,可靠性指标无明显提高,影响了挖掘机新产品的销售 和批量生产。挖掘机的主要部件
非等寿命设计,造成在产品寿命期内使用不经济,不便于维护和 修理。挖掘机产品使用说明书、企业生产标准不规范,在产品质 量纠纷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英国工程机械咨询公司对国内挖掘机观点(日、美、欧的资料 来源)
从近几年的挖掘机销售额分析,我国是生产及销售挖掘机的 大国,但不是强国,而且离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现挖掘机行业 主要问题:
①挖掘机产品品种不齐,缺少大型、小型的产品,特别是大 型挖掘机;
②挖掘机产品性能在智能化、电子控制、自动监测、机电 液一体化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③挖掘机产品质量差,具体表现在耐久性及可靠性上与国外 先进挖掘机相比差距较大,国内挖掘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及第一个 大修期仅为国外先进设备的一半;
④挖掘机产品结构策划缺乏前瞻性研究等。
3 大集团公司和大型民营企业参与生产挖掘机
鼓励并支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大集团公司和大型民营企 业生产挖掘机,因为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经济实力, 有技术人才,有制造经验,有市场网络,有销售渠道,有社会影 响和声誉。这些都是研制挖掘机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如柳工 集团先后研制了CLG200-3型、CLG230型、CLG300型等液压挖 掘机系列,2001年销量为168台,预计2005年实现年产挖掘机1000台。临沂工程机械股份公司 引进国外技术,先后研制出PC100、PC120、LG120、LG230、 R924型等液压挖掘机系列;厦工集团已引进技术组装了挖掘机, 在2001年已销售挖掘机95台。大型民营企业三一重工集团已研制 了挖掘机。我们寄希望于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研制 挖掘机的力度,作为我国振兴挖掘机行业的中坚力量和核心依靠 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鼓励、支持这些大企业集团,大型民营 企业与原来生产挖掘机的制造经验丰富,但现已陷入困境的老企 业合作,注入资金,利用其技术、经验、市场网络、生产设备和技 术力量,使其重新振奋起来,研制出市场需求的新型挖掘机。
4 认真分析调整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
陷入困境的国有挖掘机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国产挖掘 机的性能价格比和竞争优势,提高其产品的技术档次、技术水平 和整体实力,以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以恢复其以往有市 场,有影响力的品牌、名牌,或创名牌,发挥名牌效应的作用, 如贵州詹阳机械工业公司的挖掘机获银质奖的名牌“强力牌”。
4.1 对于生产有一定技术含量,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成 本较低的小型挖掘机生产企业来说,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 竞争能力,国外的小型液压挖掘机由于价格水平较高,对国内的 生产企业不构成威胁,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因此要求这些企业 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发挥特色、改进服务,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得以永远生存和 发展。
4.2 对已开发出新一代液压挖掘机且成本又较国内合资、独资企 业同类机型低的国有企业来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使新品 形成经济规模,发挥产品特色(主要是指产品在不同场合使用 或在特定场合使用的适应性),做好服务,如果停滞不前后果也 不会太理想。
4.3 国内大型液压挖掘机
我国大型液压挖掘机发展速度较慢,用于各项重点工程的大 型液压挖掘机(铲斗容量在4立方米以上)主要依赖进口,由于 需求量不大,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依靠进口。
调整国有挖掘机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战略 重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国有挖掘机行业中力争形成几个 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且开创新局面的大型挖掘机企业,或兼营挖 掘机生产的股份制企业,以防范和抵御挖掘机行业下滑和不景气 的风险。中国挖掘机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以下的问题: 一是加快国内挖掘机产业资源整合,培育世界级的挖掘机品牌; 二是参与国际挖掘机制造商的合作与并购,强强联合;三是进一 步实现国际化专业分工,主动参与跨国挖掘机企业集团的生产转 移和分包制造;四是加强挖掘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应 用,将企业资源纳入到世界工程机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
5 认真分析培育和制造挖掘机市场
采取先入为主的措施,打入并占领外商尚未进入或占领的我 国挖掘机低端市场,如农用挖掘机市场和小型挖掘机市场,逐步 做大做强这些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逐步壮大实力,以求更大的 发展。开动脑筋、培育和制造挖掘机市场,特别要在制造市场上 狠下功夫。国产挖掘机企业也要制造出其它部门需要且尚无人发 现用途的冷门挖掘机,以扩大挖掘机的应用范围。要提高产品的 技术含量,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目前国内产量较大 的挖掘机等产品,都已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产业。这些 已经具备了规模的生产企业,应着力把挖掘机技术水平提高到新 的层次。提高挖掘机产品的技术含量的同时就提高了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挖掘机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可以 从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入手,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国内外 挖掘机的知名企业合作,不断的向竞争对手学习,迅速的提高企 业的技术水平。另外积极主动的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合作。 挖掘机的国际市场存在着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市场。对于国内大多 数挖掘机企业而言,可以将挖掘机市场细分为四部分:第一是东 南亚市场和澳洲等地;第二是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等中东 市场;第三是拉丁美洲等地;第四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 市场。前三个市场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要求较低,适合中低档产品 的销售。
6 国内企业应着手建立起国内的挖掘机配套体系
6.1 挖掘机逐步实施国际采购,尤其是在挖掘机新产品开发的初 期。
国内的挖掘机零部件等基础件的生产制造水平决定了我国挖 掘机的整体水平。因此,要想提高挖掘机质量和整机水平,必须 逐步实施国际采购。国外,基础件、部件的生产和研究都历史悠 久,其产品品质和可靠性是国内无法比拟的,其差距不仅仅是十 年、二十年的问题,由其组装出的产品也是可靠的、高品质的。 没有可靠的质量和品质,迟早会被挤出市场。另外,国际采购还 应包括工卡量具的采购,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6.2 从长远来说,建立起国内的挖掘机配套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但这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仅靠单个企业的努力并不现实。目前 国内挖掘机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总的来说开 发的挖掘机仍然处于模仿国外同级产品的阶段。新品开发的全球 化采购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国内挖掘机配套体系不健全,水平落后 的问题,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内挖掘机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的 问题。从模仿到自主开发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建立自己的配套 体系,是国内企业走向自主开发的必由之路。从挖掘机来 看,国内企业的很少,而且都没有涉及到重要的技术层面。
7 认真分析挖掘机进口与加强挖掘机出口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挖掘机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进 口将进一步增加。为保障用户的权益、支持挖掘机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部门、商会、行业协会 有必要对挖掘机进口加强协调和管理。①学习欧盟等发达国家和 组织的经验,加强对挖掘机法规和挖掘机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制 订,建立必要的进口技术保障体系;②鼓励先进的挖掘机进口, 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大型关键设备;③完善二手挖掘机产品 进口管理,防止一关就死,一放就乱;④逐步完善我国挖掘机市 场的结构,开放二手挖掘机市场和租赁市场。国外挖掘机(包括 二手机)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冲击了国产挖掘机的生产和销售; 2003年挖掘机进口出现了“井喷”。做为土方机械的主要设备, 履带式挖掘机进口同比增长677%,进口台数27890台,达11.47亿美元,其中包括大量二 手设备,成为2003年进口增长的主力。虽然早在1998年国家 有关部门就下发了禁止二手挖掘机进口的文件,之后挖掘机 的进口量一度明显下降,但近两年国内市场对挖掘机需求旺 盛,进口量明显回升。为了保证用户的权益,根据国家有关部 门的要求,国内将完成标准制定,对二手挖掘机的排放、噪 声、安全、效率、三包期等都要有所规定,保修期方面至少要 求要有半年的保证期,预计明年开始实施,以控制不合格的 二手挖掘机进入中国,维护用户权益。
加强挖掘机出口。中国挖掘机已具有走进国际市场的实力, 但实现挖掘机出口还有若干关键问题须解决,包括品牌、产品、服 务、贸易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国际挖掘机市场进行细分,加强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市场研究;加强对发达国家与地 区的零部件和主机的出口;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大型工程 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机械项目的出口;其次是以国际标准为基 础,针对不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强对发达国家技术法规 和标准的研究,建立我国完备的挖掘机出口“技术标准体系”;再 次是挖掘机建立代理制。充分发挥我国挖掘机制造企业产品优势 和有实力的进出口企业熟悉市场的优势,在当地寻求挖掘机合格 的代理商,确保挖掘机用户售后服务。
8 认真分析挖掘机代理制
代理制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营销模式,在中国的挖掘机行业 推行了将近10年,这10年也是一个对代理制的认知和检验的过 程。
8.1 挖掘机代理商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进入快速发展 期,世界著名工程机械制造商也相继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公 司。以挖掘机行业为例,从1995年起,国外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 相继在中国建立了徐州卡特、小松山推、合肥日立、成都神钢、烟 台大宇、常州现代等独资及合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格局 开始发生变化,用户群体也开始由国有企业向私营业主和个体户 转变,这些变化为代理商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代理制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初见端倪。1998年以后,代理商的数量 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挖掘机行业内已有1000多家代理商。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工程 机械市场的持续火爆,代理商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8.2 挖掘机代理商的发展特点
挖掘机代理制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 模和数量。从代理商的发展现状,我们总结出代理商如下的发 展特点。
①年销售额在0.5亿~1亿元的代理商在行业里已经具有相 当数量,但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的代理商并不是很多。
②大多数挖掘机代理商的代理品牌还比较混乱,只有极少数 挖掘机外资品牌的代理商能够达到区域独家代理;大多数挖掘机代 理商代理多个品牌的产品,这其中有一部分代理的产品是互补型 的,不代理有竞争性的同类产品;另外相当数量的挖掘机代理商代 理互有竞争性的同类产品。虽然近几年,很多企业提出了产品多 元化的发展战略,但一个企业充其量也只拥有几种,最多十几种 产品,而且各种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用户认可度也都不尽 相同。另外,近几年的价格战使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 情况下,代理商若只代理某一品牌的产品,很难支承其生存与发 展,这正是目前许多代理商代理多家产品的原因之一。
③以挖掘机行业为代表的代理商发展较成熟,数量也较多,其 次是路面机械。而建设机械的代理商数量较少,有相当数量的建 设机械制造商实行的还是直销制。
④挖掘机的代理商的市场瓜分已经接近尾声,挖掘机代理制 开始向有序竞争的方向发展。但代理互有竞争性产品的代理商数量过大,距独家代理还有较大差距。
8.3 挖掘机代理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3.1 过于注重短期利益
有相当数量的挖掘机代理商总是以扩大销售量和利润为最终 目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 规划。有一些中小型代理商,因为过分注重短期利益,不惜以牺 牲市场为代价。国内制造商大多数因为产品缺乏强有力的竞争 力,因此多采用密集分销的方式,导致其代理商数量多,但质 量不高,互相竞争激烈。一方面制造商怕失去市场,不敢采取区 域独家代理;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代理商的利润空间有 限,也难以壮大。制造商与代理商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造成互 不信任、互相猜疑,不能以诚相待,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从长期看,弊大于利。因为目前的混合销售体制既不利于培养忠 诚的顾客,也不利于培养忠诚的代理商。
8.3.2 品牌意识不强
挖掘机代理商存在一个普遍 问题,即品牌意识薄弱。因为代理商没有自己的产品,所拥有的 可能只是品牌和信誉。而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就是信誉。
8.3.3 客户关系管理较弱
目前,很多挖掘机代理商已经开始引进CRM(客户关系管 理),但是总的来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很多代理 商连最基本的顾客档案和交易记录都不完整。
9 认真分析正确认识挖掘机的合资
外商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以雄厚的资金、优质 的配套件,高速生产挖掘机投放我国建设市场,它们的营销网络 密布我国各地,以致其占领了我国挖掘机市场90%左右的份额, 造成我国国产挖掘机的产销量急剧下滑。另外韩国建设机械工业 协会相关人士谈到:在中国销售的挖掘机都在中国国内生产不需 要交关税,因此在价格上占优势,同时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 提高。另外,我国挖掘机行业对与外商合资抱有不切实际的幻 想,把合资想得太天真了。用国内的市场换外国的先进技术、雄 厚的资金和第一流的管理技术。结果我们不但未换到外商的技 术、资金和管理,反而让国外的挖掘机占领了中国相当大的市 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挖掘机行业中的7家合资企业和4家独 资企业是造成国产挖掘机产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外商来合资是 要赚钱的,外商必然要摧垮中国国产挖掘机的品牌,抢占中国的 市场。
国内专家认为:合资企业对外国公司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过 渡性策略。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外国企业通过合资进来受 到的限制少,进来十分容易,并享有多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外 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不熟悉,通过合资可以利用中国企业的资源, 开拓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但合资企业内部不论是在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股东利益等方面都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合资企 业寻求独资化的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得 十分明显。国内的合资企业合资重要的不是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 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国外公司的管理经 验,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合资企 业成立以后,一般都连续亏损了三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中方 持有的股权要么在对方的增资过程中被稀释,要么已全部转让给 了外方。目前在挖掘机行业的合资企业中,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很少。因此,在近几年挖掘机市场的爆发式行情中,这些合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中方实际得到的利益微乎其微。
业内人士认为:合资企业的韩国挖掘机近年生产企业的崛 起,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建立了自己的配套体系,国外挖掘机生产 企业总起来说都是组装厂,分别都有自己的配套体系。健全的配 套体系是一个产业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基础。随着国外合资企业品 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相应的配套体系也都在向中国转 移,但国内挖掘机企业并不能因此受益,因为这些配套厂基本上 都与主机厂有严格的保密协议和专供协议,它们只是按照主机厂的要求加工配套件。
参考文献
1、郭春利,国产挖掘机与manbetx.com 产销量巨大反差的探源—— 兼论我国国产挖掘机振兴之路,今日工程机械,2003年04,p32- 34
2、张凯丽,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 势,今日工程机械,2003年03,p23-25
3、孔凡宏,季霞,十年一轮回?近期工程机械市场情况的分 析和预测,工程机械与维修,2003年05,p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