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未来五年发展基础建设需一万亿美元投资
上世纪90年代爆发经济危机之后,在印尼和菲律宾等国私人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下滑,若干年很少或完全没有新增投资,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严重缺失。在东亚地区较贫穷的国家,如老挝和柬埔寨,仍然难以吸引到私人基础设施投资。目前东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基础设施融资的巨大挑战。研究报告估计,参与研究的21个国家每年将需要2000多亿美元投资兴建和维护道路、电厂、通讯设施、供水和卫生系统。
中国预计将需要全部投资中的80%。东亚地区的居民日趋活跃,他们也要求得到更好的服务,包括通往市场的农村道路和桥梁、清洁的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亚洲开发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世界银行首次合作研究的成果《连接东亚:基础设施的新框架》报告注意到,东亚以及其他地区投资基础设施的企业都表示,他们迫切希望在政府政策和法规比较容易预测的地方投资。研究报告是在与政府官员、私人投资者、民间组织、学者专家和发展合作机构开展广泛磋商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外还对东亚以及其他地区48家企业的官员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测定对基础设施投资(电力和天然气、电信、水和卫生、交通)的兴趣大小,了解企业在决定投资地点时采用哪些标准。在投资制约因素方面,被调查的企业列举了执行合同不力、法规和司法缺乏连贯性以及腐败等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GeertvanderLinden说:“政府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和确保设立可靠的公共政策以吸引适当的投资,显然有很大的积极性。在过去,基础设施一直是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关键驱动力。制定适当的政策明显将成为东亚地区各国的优先重点,才能吸引到所需的私人资金以推动经济增长,并与较贫困的群体共享增长的成果。”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在对区域出口具有吸引力的中国的推动下,东亚地区正在通过供应链生产网络加强相互联系,扩大跨境贸易。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行长KyosukeShinozawa说:“为了保持增长态势,东亚国家必须跟上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能源、可靠的交通运输线路和其他服务。在新增投资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在基础设施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尤其对贫困国家而言。”虽然私营部门将提供一部分融资,而且公私合作也十分重要,但在私营部门融资不足、没有或成本过高的地方,公共部门本身也应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较小的国家。重点必须放在选择适当的投资,建立适当的体制机构和政策架构上,使得投资值得进行。支持此项研究的三个机构准备在支持研究成果和帮助各国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和体制机构建设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孔杰忠说:“在磋商过程中,我们的调查对象都强调基础设施发展的长期性,其过程要求有专心致志和可靠的合作伙伴参与。虽然官方贷款机构和捐助机构将为这个行业提供一小部分融资,通常用于比较复杂的项目或创新的做法,但是负责此项研究的机构在考虑加大我们的投入力度,包括提供的资金额和支持的项目范围。关键是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来加强本地区的减贫能力,增加机会,共享未来增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