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外工程起重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欧洲作为工程起重机的发源地,也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代表轮式起重机的最高水平,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同时还有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多田野·法恩、波塔恩、奥米格、里格、PPM等著名企业,该地区主要现状为:主要生产全地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紧凑型轮胎起重机,也生产少量汽车起重机。其中全路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以中大吨位为主;紧凑型轮胎起重机则以小吨位为主;汽车起重机一般为通用底盘组装全地面上车,即以改装为主。其产品技术先进、性能高、可靠性高,产品遍布全球。美国工程起重机相对落后于欧洲水平。近年来,通过收购和合并的手段,先是格鲁夫收购了欧洲老牌起重机企业克虏伯公司,然后特雷克斯收购了德国德马克;随后,马尼托瓦克兼并了包括美国格鲁夫公司在内的国内大部分工程起重机企业,使美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得以蓬勃发展。目前该地区主要生产轮胎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高、可靠性能高,其中汽车底盘技术和全路面技术领先于欧洲,产品主要销往美州地区和亚太地 区。
日本作为二战后崛起的经济强国,轮式起重机开发生产虽然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发展很快,很受亚太市场的欢迎;同时,日本通过收购的手段来更新技术,加快发展速度,如日本多田野收购德国法恩底盘公司来发展其全路面技术。日本主要生产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其中越野轮胎起重机产量最大,汽车起重机的产量次之,呈减少趋势,全路面起重机的产量最少,呈上升趋势,主要生产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落后于欧美水平,40%的产品用于出口。
二、我国现状
1、从市场方面看:中国工程起重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2003年工程起重机的销售量近9000台,比北美、西欧和日本的需求总和还要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起重机的中心。但另一方面,虽然年产销量巨大,但所生产的起重机是很单一的汽车起重机产品,履带式起重机的产量全年不到100台,而汽车起重机的产量也集中在12吨到25吨的吨位区间内,35吨以上的起重机全年总量也只在500台左右。主要生产厂家为徐重、浦沅、北起、长起、泰起、蚌起和锦重。近年来徐重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一度打破了“四大家族”的行业格局,使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一度飚升,同时依靠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虽然我国曾于上世纪引进了德国和日本的先进技术,但由于国内配套件水平跟不上以及国内工艺水平跟不上等原因,即使是同样的技术,由于工艺水平和配套水平的差异,造成产品实物水平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同时,近期我国起重机市场以个体用户为主,各生产厂家不断完善产品系列,不断提高产品作业性能,而相对忽视了对产品可靠性的改进(受国家基础工业的限制),对结构创新、新技术的运用推广相对较少,严重减慢了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目前我国工程起重机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部分销往非洲、中东、南美、澳州和前苏联市场。
其他地区如印度主要生产小吨位汽车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可吊重行驶但不能回转),韩国生产小吨位全路面起重机、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生产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其产量较低、技术比较落后,发展前景容乐观。
2、从产品类型上看: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在94~99年是发展低谷,5年中行业几个主要的生产厂家,苦练内功,积极 组织产品变型和换代,在产品外观上下功夫。
从99年以来,随经济建设新一轮启动,工程起重 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企业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产品重心也从8t、12t向16t、25t、50t中大吨位发展,25t增速最快,产量不断翻新,基本占据主导地位。50t产品由于需求面较广,技术逐渐成熟,也大批量进入市场。目前国内主要产品系列,汽车起重机为8t、12t、16t、20t、25t、35t、50t、65t、80t、l00t,全地面起重机为25t、50t、125t、160t和履带起重机为35t、50t、l00t、150t。
3、从产品整体技术风格上看: 下车有全头和半头两种不同风格,多年来半头车因总体布置的方便性及价格因素一直被广泛采用。但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提高,操作方便、舒适、可靠 逐渐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中大吨位向全头方向发展。上车操纵从传统的机械操作向液比例和电液比例方向发展,起重吊臂也从传统的三节向四节、五节方向发展,产品的起重性能和起重高度有了较大提高,产品的外观和可靠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4、从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上来看:国内工程机械产品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性能、 可靠性、外观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国外 工程机械比较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就工程起重机而言,今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整机性能:由于先进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同种型号的产品,整机重量要轻20%左右。随着结构分析应用和先进设备的使用,结构形式更加合理;
②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配套件,选择余地大、适应性好,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③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显示系统的推广应用;
④操作更方便、舒适、安全,保护装置更加完善;
⑤向吊重量大、起升高度、幅度更大的大吨位方向发展。
三、我国工程起重机的国内发展对策
最近两年,我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像工程机械的其它行业一样经历了火爆市场的发展高峰,目前各工程起重机生产厂家和配套厂家都已经恢复了活力,为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必须首先解决整机可靠性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工程起重机与国外水平相比,最大的差别莫过于可靠性差、故障反馈率高,而反馈最大的以配套件为多,因而配套厂家有义务在主机厂的带领下,转变观念,增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振兴民族工业。
工程起重机生产企业必须依托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行业,具有成熟的技术,深厚的研发试验基础,齐全的配套和服务体系,工程起重机采用通用汽车底盘有利于提高行驶机构的可靠性和驾驶舒适性以及维护方便性。
在行业内开展像高新技术产品竞赛的活动,逐渐淘汰低技术含量、低性能产品,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全地面起重机产品,提高行业整体水平。随着我国汽车起重机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起重机产品将涌入我国起重机市场,我们的产品将与国际品牌产品公平竞争,性价比将成为生产厂家和用户所关心的永恒主题。高新技术产品对我国起重机市场的冲击,将加速我国工程起重机高新技术应用的步伐。
着力研制大吨位工程起重机产品,通过对多桥底盘技术、多节伸缩臂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用国际化配套体系,大力研发吨位起重机,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国外工程起重机的平均吨位数为200吨,而我国则在25吨左右,八倍的差距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
产品改造和开发注重环保、安全、可靠、节能高效,以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我国已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对产品的环保、安全性能提出了硬性要求,但对可靠性、节能高效等要求的不多,这就要求起重机行业以造福社会为己任,开发出高效可靠的产品。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研发能力。一方面要求企业对开发手段进行更新,加强同科研、院校的联合,积极利用可利用资源,提高研发水平。抓住欧美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势头减慢的契机,加强同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减少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我国工程起重机的国外发展对策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博弈国际大舞台,现已成为行业主要企业应对国内市场回落的有力武器。与狼共舞,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加快国际化进程,博弈国际大舞台,并不仅仅是工程起重机行业应对当前市场变化的权宜之计。多年来,工程起重机行业同其他工业行业一样,在国家较高关税的保护下,并没有经历真正意义上充分而完全的市场竞争。但自今年起,我国轮胎式起重机关税税率从加入WTO之日的12.8%,降至5%;履带起重机从2002年的12%降至8%;全路面起重机取消了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也就是说,中外工程起重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平等竞争已经真正开始。在这一政策调控的直接影响下,与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逐步回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程起重机产品进口出现了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共进口各类工程起重机894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62.3%;在工程机械各个子行业中,工程起重机进口量增幅列第三位,仅比进口量增幅列第一位的装载机行业低3个百分点。
不仅进口量在激增,而且国外著名工程起重机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向国内市场渗透的步伐也纷纷加快。伴随着国外工程起重机企业强攻中国市场信号的频频发出,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行业经营环境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全方位的变化。与这些环伺的强敌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规模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国内企业,拿什么跟人竞争,也许国际化战略是可以选择的,与狼共舞的国际化竞争无法回避。因此,尽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中国工程起重机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工程起重机国际化,要跨过三道“关口”
中国工程起重机企业要博弈国际大舞台,建立起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跨过三个“关口”:
核心技术关:
长期以来我国起重机以中、小吨位为主,而发达国家需求以中大吨位为主,只是在近几年才推出百吨级起重机产品,但国外企业中,800吨级工程起重机都已是较为成熟的产品;二是欧洲市场全路面起重机占有率达80%以上,美、日等国以轮胎式起重机为主,我国只有徐重在近几年涉足这些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全路面产品系列。
产业规模关:
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在规模上偏小,对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形成制约。但近五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工程起重机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已经越来越接近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关:
对于已经或将要走上国际市场的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来说,海外市场拓展与建设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企业人员素质高低、对驻外机构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等,都关乎到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
在此方面,除徐重作为徐工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依托徐工强大的集团优势,已经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外,几乎没有企业真正具备这一能力。
我国企业在通过上面三个关口后,为了能够更好的走出去,扩大国际化,专家给出如下对策。
1、规范出口经营机制
扩大工程建设机械出口,首先必须规范出口经营机制,建议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具有进出口权的各种类型的外贸公司,国家主管部门应规范其进出口业务范围,进行清理整顿。对经营范围内的业务应按行业进行分类,特别是对于机电产品出口,除熟悉行业业务之外,还应具备资金、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条件。我们希望国家能尽早采取措施,使各类外贸公司以现代化的机制促进各行各业的产品出口,搞好主营业务,树立良好信誉;二是对于出口企业,除自营出口以外,应委托有能力有条件的外贸公司进行代理。出口企业还应协助外贸公司做好售后服务,以维护出口的信誉。要随着业务量的扩大,逐步形成专业性的代理公司。
2、树立团队思想共同开发市场
目前工程建设机械行业已经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有20多个,有的企业已在海外设立销售点,我们建议这些销售服务网点不仅仅要经营出口本企业的产品,还要根据当地的建设需求多方位的开拓市场,代理其他企业不同产品的出口业务。对出口外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成为多面手,全面提高外销人员的基本素质。销售推土机的也能销售装载机、混凝土机械、叉车等产品。使这些企业自有的销售服务网点经过自由选择、相互联合,逐步成为独立的专门经营工程建设机械的股份制代理商社。
3、加强与对外建设公司的联系
中外建设总公司、中国路桥对外建设总公司、水利水电对外建设总公司、中铁对外建设总公司等单位在海外均有建设基地、办事处,这些公司除对外建设中本身需要施工机械以外,也熟悉当地的情况,熟悉工程建设机械,通过他们的渠道,建立销售工程建设机械的网络,建议各企业联合起来,由行业协会进行协调组织。
4、利用海外的销售代理商
包括香港从事工程建设机械销售的代理商等,通过他们在世界各地的销售服务网点进行代理,在国内也要组织相应中介机构,组织产品货源、供货计划、产品质量保证、维修服务的综合管理工作。在国内交通方便的口岸组建工程建设机械维修配件供应的保税仓库,使海外用户对我国的产品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