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品牌源于执着
200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的布什总统专程参观了装有康明斯天然发动机的北京公交环保客车项目。事后有媒体称康明斯为“布什总统在中国捧红的美国明星”
“玉米地”长出的发动机巨子
与许多全球知名跨国企业打上了深深的家族烙印一样,世界发动机巨头康明斯公司的名字也来源于一位自学成才的机械发明家——创始人克莱西·莱尔·康明斯。早在1888年,此时的美国还没有汽车,绝大多数城市没有电灯,而印第安纳州的亨利小镇甚至连民用的自来水管道都没有安装,这一年,克莱西出生在这一落后小镇上。
地处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纳州,幅员辽阔,一马平川,素来为享誉全球的玉米产地。克莱西生长在农村,却从小对机械着迷。上小学时,看到父母花很长时间手工剥豆荚,克莱西便琢磨出一个机械开荚器,一夹豆荚,豆子就蹦了出来。十一岁时,克莱西在镇上钟表匠的帮助下,自行设计出一个“尖端”产品——一台微型蒸汽机,更出人意料的是,年少的克莱西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 —— 他把微型蒸汽机出租给同学们玩耍,自己坐收租金。
上中学时,为设计一台功率更大的蒸汽机,克莱西用木头刻了一套蒸汽机零件,然后说服镇上一位蒸汽机厂的老板免费给他开模做了一套铸件,还瞒着母亲将家里的橱柜卖掉,换回一个蒸汽机水箱。很快,在自家的后院里,克莱西的蒸汽机灌水点火之后像模像样地运转起来。后来,他不断试图加大蒸汽机的功率,最后一声巨响,锅炉炸开了花。
1997年,在康明斯公司成立75周年之际,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两位教授在公司“蹲点”一年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便是,由一位机械发明家创建的康明斯公司,未重蹈很多“工程师型企业”过分强调技术、脱离市场和用户的覆辙,而是成功地实现了从技术主导型的企业文化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
克莱西20岁时被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的银行家威廉·格兰顿·埃尔文雇为司机并负责专车的维护保养。看到克莱西酷爱机械,银行家埃尔文便支持他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车间,一战期间,这家机械店获得联邦政府的订单,业务迅速壮大。
19世纪90年代,德国发明家鲁道夫·迪赛尔发明了柴油发动机技术,其燃油经济性和耐用性比一般发动机好得多,克莱西对此很感兴趣,便买回其技术,并进行持续的改进。
1919年2月3日,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在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正式成立,包括克莱西在内的13位创始人一致确定的企业目标是“做发动机及其相关的零部件技术”。
1929年,席卷美国的股市大崩盘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康明斯的主要业务也急剧萎缩。当年10月,已成立10年的康明斯公司仍未能实现盈利,作为投资人的银行家埃尔文已缺乏耐心,他告诉克莱西,若不能在12月15日之前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公司就只好关门。如何才能让埃尔文继续保持投资的兴趣呢?
1929年圣诞节前,克莱西跑到州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花600美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买了一台1925年出厂的二手七座帕卡德高级轿车,当夜在几位工程师的帮助下,悄悄将车上原装的汽油机改换为一台四缸U型康明斯发动机。
第二天早上六点,克莱西开车驶过五个街区,将车停在埃尔文家的车库前。然而,埃尔文一见这一辆帕卡德轿车却冲克莱西大喊:“你发疯了吗! 你的生意完蛋了,债台高筑,可你却跑去买了台轿车?好吧,你马上把它送回去,你不能拿我的钱买这个高级玩意儿!”
最后,克莱西好言相劝,对更换发动机一事毫不知情的埃尔文不情愿地坐上前座,一路上车子跑得又快又稳。不久,克莱西感觉发动机有些过热,他让埃尔文下车打开机盖看看——机舱内原是一台康明斯U型柴油机!这可是美国第一台柴油轿车!
从此, 埃尔文开始将U型发动机称为“我们的发动机”,只字不提公司关闭之事。克莱西后来频频参加车展以及赛车等活动,康明斯及其发动机迅速为美国各界知晓,经营状况逐渐好转。
1937年,康明斯首次实现赢利,这期间的18年(1919-1937),银行家埃尔文资助的金额达200多万美元。事实上,因对新技术颇有兴趣,埃尔文前后资助了十多个类似康明斯发动机这样的“风险投资企业”,但发展壮大的只有康明斯公司一家。
与众多美国制造业企业一样,康明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康明斯成为美军卡车发动机的主要供应商,装备了康明斯发动机的15万台军用重卡伴随西方盟军转战南北,足迹遍布欧亚非各个战区。
二战结束后,美军将大部分军民两用装备就地拍卖甚至无偿转让给驻扎地区,这些军车成为许多国家在随后10年的经济恢复期中主要的民用运输车辆,康明斯发动机的声誉传遍了世界各地。
康明斯的第二次机遇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此时美苏冷战对峙,积极“备战”的美国兴起一阵“修建州际国防高速公路”热潮,联邦政府的巨额基础设施投资,相应地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而国防公路后来转为民用又刺激了美国卡车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制造施工机械和重型卡车“心脏”的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受益匪浅,50年代末康明斯的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成为发动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此时,康明斯已积累了向海外拓展的资本,开始了国际化的步伐。1956年,康明斯在苏格兰的肖茨建立第一家海外工厂,随后,又陆续在西欧、巴西、澳大利亚、墨西哥及日本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或许可证生产厂,到20世纪60年代末,康明斯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已扩展到98个国家,拥有2500多家代理商,成为最早开始国际化的美国企业之一。
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康明斯也开始新一轮海外业务扩展,先后在印度、中国、韩国、土耳其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销售网络更是延伸到俄罗斯、东欧、蒙古和中亚地区。如今,康明斯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50家分销机构和5000多个代理商,77个发动机和零部件工厂分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2个国家建立了17家发动机技术中心,其中两个研发中心在中国(无锡和武汉)。
2005年4月,《商业周刊》杂志评出2004年度美国企业50强,其中康明斯以8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和34%的增长幅度名列第29位,同时还入选《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受敬仰的公司之列。
康明斯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一家独立跨国发动机企业, 尽管多年来也面临诸多机会和诱惑,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康明斯不会进入整车行业,而是继续专注于发动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卡车工业进行了一轮整合,越来越多的发动机制造商与整车制造厂合并,期间康明斯也萌发制造整车的冲动,因为进入整车行业可以摆脱单纯供应商“受制于人”的地位。
1963年,康明斯开始同美国怀特汽车公司洽谈合作,但在大多数创业者们的反对下,最终放弃了这一努力,继续沿着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近100年来,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诸如计算机、互联网等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产业不断涌现,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向,许多成熟的企业开始推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康明斯却始终认为,专注于本行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发动机是一个具有很强适用性的产品,如果在产品线上进行延伸,则可以满足各类机械设备的动力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分析全球成功的商业案例时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康明斯的创业目标未曾改变,“基于对发动机的执着造就了一家成功的跨国企业”。
根植中国三十年
2005年8月25日,康明斯公司在纽约股市的收盘价为83.9美元,与三年前相比增长了4倍。康明斯公司于2005年8月2日发布的季报指出,“公司的优秀业绩来自于在新兴市场的成功”,并以大段文字描述了康明斯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
事实上,作为发动机行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康明斯已在中国拥有6家合资和独资制造企业,生产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滤清器、发电机和发电机组等产品,在其全部14个系列的发动机产品中,已有8个系列按全球统一标准在中国生产,目前在中国投入使用的康明斯发动机已超过85万台。据悉,康明斯2004年在华年营业额达11亿美元,占康明斯全球业务的十分之一以上。
康明斯公司东亚区市场传讯部经理杨方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表示,康明斯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仅因为它是最早来华寻找商业机会的美国企业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自1975年进入中国以来,康明斯一直致力于本土化建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从未动摇,“康明斯在中国的步子走得比较稳健,选对了东风汽车公司这样的优秀合作伙伴,把握住了一些关键的发展机遇,从而取得今天的成就。”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徐徐打开。1974年初,辽宁本溪钢铁公司下属的南芬铁矿接到通知,为加大这一亚洲最大露天铁矿的开采力度和运输力量,冶金部决定为其配备10台120重型卡车(载重108吨),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几经筛选,初步定为美国伟步公司(Wabco,小松公司前身)生产的120重型自卸车。
但此时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中断了20余年的中美贸易能否顺利进行?通过经销商的从中斡旋,双方均表示了真诚的合作态度,但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此前南芬铁矿使用的是四冲程柴油机卡车,伟步卡车安装的却是底特律的二冲程柴油机;康明斯公司生产四冲程柴油机,但尚未用于重型卡车,且与南芬铁矿要求的1200马力也相差150马力。
对此,本钢向经销商提出,若康明斯公司能将安装在轮船上的柴油机进行技术改造,将功率提高至1200马力,然后安装在伟步120卡车上,本钢就采购10台此类卡车。在得到康明斯公司的肯定答复之后,1974年底,本钢与伟步公司签订了10台卡车的购买协议。
1975年6月,时任康明斯公司董事长的埃尔文·米勒为此首次访问中国。在中国的10多天中,米勒乘坐轰鸣的火车走访了半个中国,在闷热的车厢里,年届66岁的米勒始终一副严谨的西装领带打扮,与穿短裤、T恤的随从们相比显得十分特别。期间,米勒与本钢就发动机的服务维修事宜进行了磋商,并同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建立了直接业务联系。
不久,第一批康明斯KV12型发动机伴随着伟步卡车来到中国。为确保发动机的顺利安装和正常运转,康明斯派出了工程师莱姆森先生随同前往进行指导。其后,鞍山铁矿、抚顺煤矿、霍林河煤矿及首钢铁矿等许多矿山、工地的重卡上都引进了康明斯的大功率发动机。
1979年1月,中国开放伊始,中美正式建交,康明斯旋即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1981年,康明斯在华第一个发动机许可证生产项目在重庆启动,其后20余年中,康明斯陆续在中国建立了20多家机构,其中包括6家独资和合资企业。
东风汽车公司是康明斯全球重要合作伙伴之一,除在1996年合资成立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外,双方还在上海浦东建立了弗列加滤清合作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是双方各持股50%。如今,东风康明斯年产发动机愈12万台,占康明斯全球产量的六分之一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康明斯如此看重同东风汽车公司的合作关系,主要因为东风康明斯公司近80%的产品都为中国最大的卡车制造商——东风汽车公司配套,襄樊工厂的销售额已经从3年前的6300万美元增加到了现在的5.54亿美元,康明斯公司无疑受益匪浅,同时康明斯也确实需要东风汽车公司这样的一流合作伙伴帮助其打开中国市场。
2005年7月26日,由康明斯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建立的发动机技术中心在武汉奠基。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金声说,研发中心的设立,是康明斯与东风公司合作的又一次提升,东风康明斯也将从单纯的发动机生产基地向生产、研发基地转变。
美国《商业周刊》曾载文指出,“推动康明斯2004年业绩成长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三年衰退周期之后全面复苏的北美卡车市场,还源于康明斯在中国市场的强大实力。”
与众多外资汽车生产商在中国市场上搅得风生水起却利润日渐稀薄相比,在很多人眼中,康明斯似乎深得“闷声发财”之理。但2002年2月21日之后,康明斯在中国的知名度也急剧攀升。当天下午,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专程参观了装备有康明斯 天然气发动机的北京公交环保客车项目,康明斯公司副总裁玛莎·布鲁克斯及北京 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郑树森为布什做了讲解。
尽管此项活动只持续了20分钟,但康明斯与布什的名字一道迅速传遍海内外,事后有媒体甚至称康明斯为“布什在中国捧红的美国明星”。据透露,布什选择参观康明斯,主要因为这一环保合作项目在美中关系中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代表性意义”。“北京公交采用的康明斯低排放天然气发动机,改善了中国首都的大气质量,同时还为北卡罗莱纳州(康明斯工厂)的美国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这些工人们挣来的工资又可以购买中国生产的消费品,这样的双边贸易,使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都从中受益。”布什在即席讲演中如此评价康明斯与北京的环保合作。
据悉,如今在北京大街上,已有逾2500台装备有康明斯天然气发动机的公交车。
中国发动机行业曾有一个“蜜月10年”之说,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几乎所有外资柴油机厂都来到中国,但1989年的风波之后,不少外资企业的驻华办事机构纷纷撤离中国,发动机行业中惟有康明斯留下,并且在邓小平南方视察后的中国新一轮开放热潮中很快开始投资建厂。正因为如此,如今诸如 沃尔沃等跨国企业尚在谈判筹建合资厂等事宜,康明斯在5年前就已完成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业内人士说,“在中国市场上,康明斯的外资竞争对手的步子比它晚了至少10年”。
自今年4月起,康明斯在许多场合开始将“服务中国三十年”这一句话醒目地与公司标识放在一起,并且打出“三十而立”的口号。今年10月,康明斯全球董事会议将在北京召开,这是过去15年以来康明斯董事会年度会议第一次在美国以外举行,这足以显示康明斯对中国市场持久的执着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