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起重机:迎接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在2002年11月,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就引进了一台特雷克斯-德马格1250吨CC8800履带起重机,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名副其实具备吊装1250吨能力的起重吊装设备,并在同年12月16~18日在上海炼油厂新建的14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采用滑移法分别将两台重量为642吨和604吨的加氢反应器顺利吊装就位,此举也打破了国内单机吊装重量不足600吨的界限,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轰动。随后又分别转场扬巴乙烯、四川川化、上海赛科乙烯、广东南海乙烯、宁波台化、海南实华大炼油、及湖南岳阳、湖北枝江、安徽安庆、广西柳州四套煤气化工程等项目工地;并创下了日吊装总重1368吨的全国记录,也因此获得建设部颁发的奖项。
2006年2月,当人们还沉醉在春节长假之中时,马尼托瓦克907吨M21000也已在齐鲁石化炼油厂柴油加氢精致工程工地上装配完成,并于2月10 日,成功地将一个430吨、高29米的R-101反应器吊装到位(相关信息参见本刊2006年第2期第15页相关介绍)。
2006年6月17日,玛姆特吊装公司双环梁起重机,成功完成内蒙古神华集团煤变油项目中2050吨反应器吊装工程,堪称世界第一吊(详见本期相关报道)。
而就在利勃海尔LR11350起重机在大连刚刚结束第一吊之后,中核中原建设工程公司也已正式决定购买一台利勃海尔LR11350。
在经历了1997~1998年的低谷之后,工程起重机市场开始走向复苏。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快速膨胀,有力地促进了火电、核电、化工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建设。工程起重机,特别是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在大型吊装工程中的优势日显突出加。2006年初,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火爆的市场需求情景入选了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十大新闻。
大型起重机步入黄金时期
1 相关政策推进大型起重机市场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计划投资1800多亿,建设大连石化、独山子石化等7个具有世界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四大化肥生产基地和大庆石化等7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到2020年,中国核电总装机也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就意味着中国在未来15年中,要建设大约32个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除沿海能源缺乏省市之外,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广西等内地省份也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建设核电的要求,中国核电将进入超高速发展阶段。发改委《“十一五”时期七大主要行业投资展望》报告预计,今后5年,我国煤炭业年均投资600~700亿元,天然气年均投资200~300亿元,电力装机年均投资5000~6000亿元,特大城市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超过1500公里。而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及配套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之中。
另外,从2004年起,中国为履行入世承诺,将大型起重机进口关税从12%下降到8%,从政策上也进一步刺激了大型履带起重机的进口。据统计,2003年至2004年我国进口的602台起重机中,800吨以上的大型起重机5台,750吨级的有10台,600吨级的10多台,400~500吨级的30多台。
2 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大型吊装设备
前些年由于吊装设备的制约,在吊装工程中对大件设备或结构的安装,采用先分散后组合的方法,单件随工程进度一步一件的进行组合安装,以时间换取“空间”。另外,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型履带起重机的购买能力有限,当时的大型吊装设备基本采用的是“抱杆”,或者叫“桅杆”,后来又发展为“门式桅杆(通过一根横梁将两根桅杆连接成门式)”。中核中原建设工程公司吊装运输部张鑫经理表示:“以前的门式桅杆机械化程度不高,建设手段不先进,占用施工场地大且施工周期长、严重地制约了整个工程的同步发展,而大型履带起重机不仅省时、省力、快捷、安全性高、吊装能力大,而且占用施工场地和空间小,对地面要求不是很高,只需确保其吊装站位所需的地耐力、保证地面平整和组对相应工况所必需的长度及空间要求即可。”
随着现代吊装施工工艺和手段的不断发展,愈加趋向设备、结构的整体安装。一套装置或某种结构件的组装尽可能的划为几个单元,分别在地面制作完成,然后进行整体组装。这就需要大型吊车的配合。这种吊装施工是以“空间”结构的组合来换取时间,无论对工程质量还是工程周期的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机施公司大型设备吊装队的曹宝平经理和工程起重机协会沈永明秘书长道出了同一观点:“履带起重机有它自身的特点及优势。第一,相对全地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接地比压小。第二,虽然履带起重机不能像全路面起重机那样可以在公路上行驶,但履带起重机可以带负荷在工地上短距离移动,而全地面起重机不能带负荷或者只能带小负荷移动,它主要通过变幅来实现物料的转移,履带起重机在工地内转移起来就相对方便一些,特别是在大量的大型设备需要吊装到同一个工地区域内,履带起重机的优势更可以发挥出来。而且,履带起重机可负载移动的特性可以使它承担吊装超大、超长设备溜尾的任务,确保了被吊装设备的稳定性和特大型吊装的安全性。”
3 “大型化”是施工用户的需求
投资要有投资效益,要缩短工期。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沈永明秘书长认为:“大型或超大型起重机投资成本很高,用户在购买履带起重机时,首先要拿到施工项目,然后才会根据自身的设备状况进行购买,一般估计三年内有回报才会决定购买品牌和型号。”
“对大型设备的招标采购,价格不是考虑的首要问题,设备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购买设备时首先自己要有定位,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要考虑性价比,性价比相近时再看价格。购买程序首先要与各制造商进行长时间的技术交流,然后对各厂家的产品性能进行综合比较,在报国家商务部批准购买计划之后,开始下发发标通知,在确定卖方之后,还要进行技术探讨。” 中石化集团工程建设管理处处长兼中国吊装协会秘书长孙晓波先生表示说。
“中石化系统施工企业有80多家,其中从事吊装工程的专业公司有10多家。从2000年起,中石化集团开始大规模进口大型或超大型起重机,其吨位基本都在500t以上。” 孙处长向我们介绍了集团大概情况。他还表示:“作为用户,我们看中的是产品快捷、方便以及高效率,其他技术方面不是考虑的重点。近期,我们还将购买更大的起重机,进一步提高中石化的市场竞争能力。中石化集团公司今后原则上通过内部资源整和和集约方式,在现有大型吊装设备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集团向起重机高端市场发展。目前中石化集团拥有的超大型起重机包括一台特雷克斯CC8800型1250吨履带起重机、两台利勃海尔LR1750型750吨履带起重机、两台利勃海尔LR1400型400吨履带起重机、一台马尼托瓦克M21000型907吨履带起重机,以及两台特雷克斯TC2600型500吨全地面起重机。”
国内制造厂家“大型化”的追求
国内的起重机制造商在稳固中小型吨位起重机的基础上,也羽翼渐丰,通过技术创新,采用跨跃式的发展方式,仅用两年的时间相继研发制造出200吨 、250吨、 300吨、 350吨、400吨中大型液压履带式起重机,并陆续投放市场,600吨、800吨产品正在研发之中。
相对于其它类型起重机而言,履带式起重机具有接地比压小、转弯半经小,可吊重行走,稳定性好等作业优势,且技术复杂程度低于全地面起重机,是近几年我国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开发迅速的原因之一。国产大吨位产品关键元件采取通用的国际化采购方式,也保证了产品技术性能的稳定。从目前已投放市场的国产中大吨位产品看,在外观质量、技术性能上已有了很大提高。
抚顺manbetx app 有限公司,这个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履带起重机的百年老厂,已将中大型履带起重机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从35~350吨十个吨位等级形成了产品系列化。2005年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7%。在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北京奥运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海浦东陆家嘴X2工地,黄浦江十六铺新码头建设工程,天津钢厂建设工程等等都可见到抚顺manbetx app 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QUY100A、QUY120、QUY150A产品。作为业内著名民营企业的三一集团,其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400吨履带起重机已顺利交付用户使用。徐州重型机械厂和中联浦沅这两个行业内的排头兵,无论是在履带起重机还是m.7manbetx 和全路面起重机领域上,都在不断开发新的大型设备。2005年,徐重300吨级履带起重机和浦沅250吨级履带起重机都已下线。据悉,在今年11月的上海Bauma 2006展上,徐重将展出其450吨履带起重机,中联浦沅更将推出600吨履带起重机。国产起重机的快速发展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大型液压履带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在中大型液压履带式起重机的研发制造领域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2005年1~10月,履带起重机进口数量为156台,较上一年减少51.9%。
孙晓波对国内制造商近几年的发展表示了认可,三一目前已经开发出400吨,接下来将要开发600吨、800吨。从技术储备来看,徐重想开发800吨履带起重机,也是有这个能力的。目前,我国的大吨位起重机外型特点与国外产品相似,产品性能基本与国外差不多,这对国外同级别的产品是一个挑战。
透视市场背后
1 业内人士希望提高国产设备技术
沈永明秘书长表示:“由于国产大型起重机尚属新产品,使用时间不长,对其可靠性现在还无法评价。但相比国外三大起重机巨头的产品,我国的大型履带起重机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的鲍志渊总经理也从起重机直接用户的角度谈了他的看法:“由于国内的原材料、配件、润滑油等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且起重机加工工艺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国产的起重机在某些方面仍然无法与国外设备抗衡。如果国产起重机的技术能达到国外产品的技术,我们会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因为国产设备具有价格优势,而且配件供应及时。”
就国产大吨位起重机的开发,孙处长还提到:“400吨起重机既能承担一定规模的大型吊装工程,且整机的价格又相对可以承受,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吨级,属经济型起重机。这就导致目前国内各主要企业都在开发400吨履带起重机。但各企业都在开发同一吨级的起重机,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在这方面,国际上的三大起重机巨头,有我们国内制造商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的产品很少在吨级上出现重复,产品开发总是定位在竞争对手空缺的吨位上,虽然有时候差异很小,但这可以成为产品吸引客户的卖点之一。另外,国内起重机的核心部分,如臂杆、液压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钢丝绳、吊钩,包括部分高强度钢都为进口,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太少。另外,国产设备在提高产品性能和技术的同时,还应在满足环保、节能方面进一步提高。”
2 吊装行业盲目采购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盲目采购大型起重机的现象。吊装行业的发展不仅是在起重机的使用上,还要将起重机管理进行延伸,我国的大型吊装行业现在的弊端是行业间割据式、封闭式管理,资源不能共享。
张鑫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受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很大,国家也加大了火电、核电、化工等行业建设投资,大型起重机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一旦国家将投资重点转向其它产业,我国现有和即将购买的起重机如何处理,是我们要面对的大问题。十多年前日本因为国家建设发展很快,也曾大量购置500吨以上大型吊车,经济发展高峰期过后,大量的起重机过剩,一些起重机作为二手设备变卖,中国就不乏这些日本二手起重机。
曹宝平也赞同以上观点:“一方面,现在国家重点大项目建设需要大型起重机,以现有的吊装能力来看,起重机在数量和吨位上难以保证施工要求,需要不断购买超大型起重机;而另一方面,建设高峰期过后,如何确保起重机购买投资回报,这是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中石化集团宁波公司也正在尝试一些新的途径来应对矛盾。我们一方面走出行业承揽工程,这主要包括,承担石化系统外的工程以及承担宁波公司以外的工程;另一方面走出国门。2006年11月,宁波工程公司CC8800履带式起重机就将作为中石化集团首辆特大型吊车前往沙特进行海外项目吊装任务。”
孙晓波认为:“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家都自给自足,对系统外的市场开发重视程度不够。今年是“十一五”第一年,国家各大项目上马早,其中大部分为能源、钢铁、冶金、水电、核电、公路等,因此大型履带起重机市场还是比较大。但五年之后的“十二五”,国家政策会向哪些方向倾斜,我们都不得而知,如果国家将固定资产投资转向其它行业,中石化这些大型吊装公司就将面临很大的危机。”
行业试探新的发展途径力求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1 牵手高等院校,企业高校实现双赢
大型起重机的研发每提高100吨,难度就要上升一个台阶。一方面国内各起重机制造商需要引进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也需要结合国内实际生产研发现状,各自的需求让校企联合,共同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先后与徐州重型机械厂联合开发了150t履带式起重机,与中联浦沅联合开发了200t履带式起重机,现正在进行450吨和650吨产品设计。
打造先进的吊装团队,是确保吊装质量和吊装安全的基础。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在这方面已有了几年的尝试,该公司鲍志渊总经理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企业可以依靠装备优势创造价值,但这种装备马上就会被别人超过,因此企业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将装备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几年宁波公司不仅吸纳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且每年还派技术人员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接受培训。公司还与大连理工合作开发出三维图画软件,将吊装过程通过三维效果图动态演示出来。鲍经理还向我们透露,公司正在与大连理工合作,将现有的1250吨特雷克斯CC8800进行技术改造,将其吊装能力提高到1600吨。另外,还在共同开发一些非常规的产品,满足不同吊装工程的需要。
2 吊装行业变松散型管理为集约式管理
中石化、中石油、冶金、中核等各大集团及其下属的吊装公司应当意识到三个层次的问题,国有大集团购买哪个吨级以上的起重机,下面的分公司购买哪个吨级的起重机,国外进入中国的租赁公司购买哪个级别的起重机。这需要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大件吊装工程进行整体管理,对现有的资源合理调度,进行一体化承包,也就是对工程项目中的大型吊装进行专业总承包。
孙晓波指出,“首先,各集团内部要进行整和,以解决起重机过剩、资源浪费、资金过散的现象,将现在的零散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式管理。目前,中石化集团内部正在力推专业化总承包模式,即对每一个石化项目中的全部吊装进行总承包,这种模式成功之后,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良好的利益,在管理上也会给大家带来新的理念,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对国有大型吊装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将集团下面的分公司组合成大的股份制公司,实行产权多元化,国家持有一部分股份,余下的为个人集资股份,让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挂钩。然后再与国外企业合作,使企业成螺旋型上升,将企业逐步做大、做强。集团公司的起重机从松散式转为集约式,从而提高集团公司整体的实力,实现集团公司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在国内走,一条腿可到国外去承包工程。”
3 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6月29日在大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大型吊装市场研讨暨技术交流会”除了各公司交流吊装经验之外,此次会议的另一重要议题就是成立中国工程建设吊装协作网。会议和网站的派生与我国大型吊装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会议发起方中国石化集团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希望通过网站的建设,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平台,对市场动态进行公示,并联合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中国冶金建设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核工业建设分会等五大协会,将各自的资源发布出去,引进自身缺乏的资源,包括企业间的往来联系,企业的最新动态,设备工作现状等。另外,网站还将把国内几家主要的起重机制造商,如徐重、浦沅、抚挖、三一等,国外主要起重机制造商,如利勃海尔、特雷克斯、马尼托瓦克等的最新产品及相关技术参数、产品性能表公布在网上,便于各吊装公司时时掌握最新的技术。
4 加大与外资企业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有大型吊装公司还在守着自己那块责任田的时候,外资、合资吊装企业也已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他们不能像本土的国有大型吊装公司那样具有深厚的行业垄断本领,但他们有着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也有着多年的吊装经验和丰富的设备、技术储备。荷兰玛姆特公司是一家全球著名的起重机租赁公司,曾承担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工作,并承揽了国家体育馆鸟巢工程的部分大型吊装工程(见本期相关报道)。他们将履带吊与抱杆技术有机地结合,大大提高了起重吊装能力。前面提到的2006年6月17日在内蒙古承担的神华集团煤变油2050吨反应器吊装工程,也是他们的杰作。上海腾发公司也是业内著名的合资租赁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购买了大量的起重机承接各项吊装任务。
外资、合资企业的这些技术优势和雄厚的资金促使了国有大型吊装公司开始走与外资企业合作的道路。孙晓波介绍说:“中石化已与玛姆特、腾发在石化工程项目上开展了多项合作,中石化提供吊装项目,玛姆特和腾发作为中石化的分包商承包部分吊装工程。通过这种合作,互相学习,实现合作方双赢的目的。”
而在产品生产方面,国际著名的制造企业也开始尝试在中国建厂生产其设备。2006年5月,全球最大的起重机公司马尼托瓦克在张加港的新工厂开业,该工厂除了生产波坦(Potain)塔式起重机之外,还生产履带起重机部分吊臂。特雷克斯收购长江起重机50%股份,也是国际起重机巨头在中国投下的“点眼”之子。
5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随着大型起重机使用越来越平凡,如何在不断提高吊装吨位的同时提高起重机的安全成为大型设备管理的核心问题。
“起重机,特别是大型和特大型起重机安全事故是灾难性的”,孙晓波说,“大型机械作业如何加强管理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现在的技术发展来看,起重机自身基本不存在安全问题。造成吊装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吊装公司自身的问题,有很多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主要是看安全管理的横向和纵向是否能到位。首先,必须对每台起重机进行定岗、定人管理,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对每个员工要落实责任。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企业自身管理混乱,例如吊装现场的地基没有进行处理,造成不均匀沉降,导致设备发生倒塌。第二,起重机在管理过程中,合理设计吊索具,避免造成吊装物脱落。第三,对起重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起重机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一些部位出现老化或微裂纹,要进行探伤检测。第四,重大吊装项目要聘请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保证吊装安全就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安全,也就保证了施工工期,因此起重机安全管理要与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