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中国名牌称号 太重起重机起吊“世界”

2007-08-17
     "太重起重机技术水平已与国际水平同步,每台大型起重机价格约为进口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前不久,太重牌起重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太重牌油膜轴承也被评为了中国名牌产品。"太重起重机公司经理张志德对记者说。 
    太重牌起重机连获中国名牌,在行业内仅此一家。此时,记者想起太重集团董事长高志俊所说的"’十一五’,太重要评上3件中国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创建世界太重。" 
    信誉创名牌:高出对手600万元中标 
    三峡大坝,高高耸立着两台1200吨单小车桥式起重机,在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 
    上世纪末,三峡工程指挥部召开了两台1200吨单小车桥式起重机招标会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台起重机,要求它在可靠性与技术性能上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将担负长江三峡工程水电站26台机额定容量700MW大型水轮发电机及辅助系统关键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检修的吊装任务。 
    若起重机质量不可靠,导致吊装出错,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两台起重机事关三峡大局又影响生产企业的名声。 
    为此,国内几家大企业都瞄准了这一目标。投标前,他们商讨对策,设计、质量和制造水平的保证自不必说,有些企业甚至打出了最低价参与竞标。 
    太重自然也不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把这次机遇当做太重起重机创名牌的实战。当时,山西省一位政府官员说:"太重如若中标,就等于在三峡大坝贴上了’太重制造’四个字,其品牌价值将远远高于产品制造价值"。 
    太重管理层深知品牌的威力,他们研究了对手及三峡工程需求,随后制定了策略:打品牌信誉战、不打价格战。 
    2000年年初的一天,三峡工程指挥部做出"反常"决定:太重以高出对手竞标价600多万元的价格成功中标。 
    太重沸腾了!据三峡工程指挥部内部人士透露:这一次"反常"决策,主要缘于太重的几个第一---中国第一台起重机诞生于太重;太重是中国最大的起重机生产厂家……一句话,是缘于对太重品牌的信任。 
    2000年8月21日,当1200吨单小车桥式起重机在三峡大坝成功安装投产时,三峡的外国专家对太重起重机伸出了大拇指。 
    2005年,太重又生产了两台1200吨单小车桥式起重机,现正准备接受第五和第六台的合同。 
    制造创名牌:宝钢送"红包"38万元 
    焊花飞舞,太重起重机公司一片繁忙;机声隆隆,当宝钢一公司的21台起重机在太重完工后,流传着用户送来38万元"红包"的故事。 
    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宝钢集团始终思考着一项重大决策:铸造吊是继续进口还是国内生产? 
    在这之前,宝钢每年约需要30台铸造吊。这些吊机大多从国外进口,一是价格高,一台铸造吊大约需7000多万元人民币,而从国内购买约需3000万~4000万元;二是进口周期长,大约需1~2年时间,而国内只要花8个月;三是备件价格高,服务半径远,从国外购买备件及维修件是国内价格的3~4倍。
      在这种情况下,宝钢决定从国内寻找厂家生产,但怕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难以保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宝钢订了一批太重产品,他们感觉比较满意。 
    2002年年初,宝钢一下属公司同太重一下子签订了21台起重机合同。刚投产时,这家公司有些不放心,派来技术人员监管检查。但没有半个月,这些人员发现太重在生产过程中精益求精,十分认真,而其技术与制造水平也已达到国际水平。 
    到2003年下半年,当21台起重机交货时,宝钢发现无论从外观、性能还是技术水平及操作使用,太重产品都远优于国内产品。第二年春节刚过,宝钢集团一钢副总史国敏一行,专程来到太重,他把支票与现金共计38万元"红包"送到太重领导人手中,以示感谢。 
    高志俊感慨万千,激动地说:"用户给承制单位发奖金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面对鼓励,我们要用更好的产品来感谢你们。" 
    产品精益求精是太重一贯的精神。从我国第一台50/10吨到世界第一台国际水平的1200吨单小车桥式起重机;从自己制造到同德国、日本等国合作制造;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开发;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制造到编写、制订国内技术标准制造,太重逐渐形成了大型和特型起重机制造体系。 
    服务创名牌:用户授予"名誉职工" 
    钢花飞溅,15吨的铸造吊在济钢钢水车间穿梭运行;隆隆转动,450吨的铸造吊在武钢吊起一包包钢水。 
    当宝钢、武钢、鞍钢、济钢等大型钢企的起重机出现故障,急需备件时;当济钢求救一台小型起重机时,太重驻厂办事处的"名誉职工"来了,济钢流传着太重服务的故事。 
    记者翻开太重集团铸造吊起重机的样本,眼前出现了10多幅各大钢企的铸造吊图片,有宝钢450/80吨、鞍钢165/40吨、济钢240/15吨等。 
    记者又翻到最后页码,发现有太重生产的各式各样起重机的记载,国内的有几百种规格型号,还有出口欧洲和亚洲等国的各种产品。 
    面对如此之多的国家及钢铁企业,记者问张志德:"你们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他兴奋地说:"我在宝钢、鞍钢、武钢、包钢等大型企业都设立了驻厂办事处,大多数人员被这些钢企授予了’名誉职工’。 
    我们对所有用户的产品都建立了用户信息档案,定期上门服务。哪个企业的产品该维修,该换备件,我们是一清二楚。" 
    接着他告诉记者一件事,济钢同一家企业签订了一台小型起重机合同,时间约5个月,但到4个月头上催货时,这家小企业才开始下料投产。 
    济钢急需要这台产品,但对方无法满足济钢的需要,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展,济钢一名副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张志德。张志德一听到老用户出现困难,也心急火燎起来。 
    虽然当时企业任务排得满满的,简直无缝可钻,但仍承诺打开"绿色通道",抢时间、抢工序完成。 
    其实张志德认识到,在竞争这台产品的背后展开的是一场争夺客户资源的大战。
    结果,全公司不但按期完成了任务,还主动提前几天交货。 
    类似的这种服务,在太重举不胜举,太重因此赢来了许多客户资源。目前,太重冶金铸造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其中300吨以上为100%,水电站300+300吨以上双小车桥式起重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300吨以上单小车桥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干熄焦提升机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