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集中精力亚太区运营总部迁至北京

卡特彼勒 2007-08-16
   11月21日,卡特彼勒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CAT)宣布将亚太区运营总部迁至中国北京。同时,卡特彼勒负责亚太部制造业务的副总裁里奇-雷伟恩(RichLavin)将从日本东京调往卡特彼勒北京公司。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不断增长,把亚太区运营总部迁至北京将有助于卡特团队更加集中精力,把业务做得尽善尽美。亚太运营总部是我们业务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里奇-雷伟恩说道。“在中国取得运营和销售方面的成功是公司长期发展和创收的一个关键成功因素。这次搬迁将有助于我们实现这些目标,同时为中国的增长、发展和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经卡特彼勒董事会推选,里奇-雷伟恩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担任亚太部副总裁。同时,他还担任新卡特彼勒三菱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卡特彼勒在亚太区的制造业务,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制造厂。Lavin即将调至北京工作。卡特彼勒亚太营销总部仍设在新加坡。 
    2005年10月,卡特彼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欧文斯概述了公司的新企业战略和目标,以此阐明卡特彼勒2020愿景。该战略将中国列为卡特彼勒实现新战略的七个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显然,中国是我们未来战略的重点,我们的业务正在迅速扩大,我们的客户群也在日益壮大,卡特彼勒全力支持我们的客户为中国基础设施和经济的建设、发展和现代化添砖加瓦”,负责亚洲业务的卡特彼勒集团总裁斯图-乐文礼(StuLevenick)说道。“亚太区运营总部迁至中国,这无疑表明中国对于卡特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反映出我们扩大制造基地并迅速执行我们的全球业务模式,以便为这一至关重要的市场以及亚太市场的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支持的强烈愿望。” 
    迄今为止,卡特彼勒在中国已经有13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它们与卡特的独立代理商网络一道,为中国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服务和支持,卡特彼勒也因此成为全球业界领袖。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实现了当代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将为卡特彼勒许多产品的销售提供最大的、独一无二的机会。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历史悠久。1975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售出第一台产品,并于1978年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制造商与卡特彼勒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开始制造卡特彼勒授权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一项更重要的当地生产战略的建立,卡特比勒在中国的业务扩张步伐得到了加速。 
    80多年来,卡特彼勒公司不懈努力,促使进步成为可能,并在各大洲推进积极、可持续的变革。卡特彼勒2005年全球销售额及收入达到363.39亿美元,是建筑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工业用燃气轮机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cat.com/。 
    声明 
    本文件中的某些陈述涉及将来和预期的事件,因而构成前瞻性陈述。由于各种已知和未知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卡特彼勒公司的实际情况与该前瞻性陈述中明示或暗示的情况有所不同。有鉴于此,本文中诸如“预期”、“期望”、“打算”、“计划”、“相信”、“寻求”、“将要”或其他类似词语和语句往往只表示卡特彼勒所做的前瞻性陈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因素及不确定性,本公司的实际结果可能与这些前瞻性陈述中所做出的描述或暗示有实质性不同,这些不确定性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状况、货币汇率或政治稳定性的变化;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接受度;竞争环境的明显改变;法律、法规和税率变化;以及其他常规经济、商业和金融条件与因素的变动,其更为详细的描述见于本公司呈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包括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6年11月2日归档的Form10-Q季度报告。我们不负责更新我们的前瞻性陈述。

卡特彼勒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