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别让并购遮住了你的“眼”

2007-08-16
    关于如何看待国外投资集团入主国内本土企业一事,据调查,有42.59%的人认为是扼杀了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有28.39%的人认为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好的理念,有15.46%认为国内企业当自强,有13.56%的人认为间接放弃了对本土企业管理发展的自主权。而自从徐工被收购一事出现,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业内人士和媒体便议论纷纷。这其中持乐观态度的人并不多。 
     不管反对与赞成者提出了多少理由,他们的市场立足点只能是:第一,并购市场是否是个开放的市场,可以由市场生成合理价格;第二,并购是否对交易双方有益,而不是损一方肥一方的私下交易或不公平交易。 
    在凯雷收购徐工案中,第一个立足点由于三一重工的出现受到质疑。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中激愤地指责此次收购不公,却被明确排除在合作之外,“拥有强大品牌优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年收入170亿元的徐工竟然20亿出让!现在我的问题是: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也就是26亿人民币,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当然,向文波不会放过战略产业发展主导权究竟应该落在谁的手中这一挑动社会敏感神经的核心话题。 
    但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徐工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年销售额超过150亿人民币,拥有着品牌和市场的广阔天地,徐工为什么要到非卖不可呢?现在的徐工年销售额达到170个亿,是全国工程机械的领头企业,他的产品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这样的企业为什么非要把自己买给外资?许多人都显示出了对此的不理解,因而才有了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所说的“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也就是26亿人民币,三一能否收购徐工?”的话。 
    向文波的话似乎有理却又不能服人,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外资在收购过程中的风险溢价部分,你可以觉得市场风险不高,但外资收购方有可能觉得很高,风险边际可能在30%甚至50%以上。标准不同,就不能轻易判断谁有理谁没理。而向文波只看到了要保护民族企业这一方面,却忽略了祸起萧墙的历史典故,自己的“内战”并不能真正的带来市场的繁荣和行业的发展。市场是灵活的、多变的、谁也不能说三一重工收购徐工后会一帆风顺,当然,我们同样也无法证明凯雷收购之后就能让徐工走上康庄大道。 
    不管徐工是被凯雷收购或是被三一收购,我们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内战”并不能换来中国工程机械业的繁荣发展,放开市场笑迎四方宾客,而后让专业人士对近远期的种种风险与利益进行切实的评估,并向社会公开。只有这样“就市论市”,市场才能走向理性。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