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压路机 守城还是突围

2007-08-16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宝马展(BaumaChina2006)上,国内外筑养路机械知名品牌纷纷亮相,维特根、戴纳派克、住友建机、酒井、法亚等外资企业悉数登场,国内著名筑养路企业徐工、一拖洛建、厦工三明、柳工、西筑、镇江华晨华通、陕建等,均带来了无论从外观还是质量上都堪与国外品牌相媲美的产品。

  由于前些年压路机市场的过热发展,原有的一些压路机生产企业纷纷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了生产能力。许多其它行业的国有企业或新的民营企业也纷纷涉足压路机领域,国内压路机的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局面。同时由于世界压路机知名企业加速在中国建立生产或销售基地,使我国压路机市场的竞争日趋升温。在此局面下,国内企业如何满足用户需求,适应市场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市场迷失谁之过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因为“献礼工程”频繁,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前几年修建的高速公路,尽管并没有承受大型重载车辆的碾压,但已经是补丁连补丁;有的高速公路通车才1年多的时间,车流量很少,一场雨过后车辙显露无遗。这也是我国道路养护机械比预料提前得到发展的原因,但问题是省略了经济效果好的预防性养护过程,直接进入维修性养护阶段,道路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却促进了压实机械的需求。另外道路等级越高,要求使用的压路机吨位越大,希望铺层厚一些,压实遍数少一点,最好是一两遍成活。这直接导致在国外作为主力机型的10、12、14吨级振动压路机,在我国基本“淘汰”,不仅老外们开始时看不懂,连我们自己也始料不及;照此发展下去,22、25吨级机械驱动的振动压路机也会大有市场。

  据了解,在公路施工行业,无论是工程监理,还是用户,都只认吨位不认产品的具体性能;而且有趣的是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影响了谁,或者是互相影响。另外,过分追求“物美价廉”。市场对“物美价廉”的不懈追求,直接导致静碾压路机、机械驱动式振动压路机经久不衰,甚至曾经供不应求。专家指出,其实“物美”与“价廉”只是相对而言的,既“物美”又“价廉”是矛盾的。结果则造成了我国压实机械市场繁荣背后的效益低下,企业没有财力和人力进行技术创新,而且相对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主机企业被迫在低水平下竞争,无意中或无可奈何中将高技术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让位于进口产品或合资企业,即所谓“人家吃肉喝汤、我们专啃骨头”,最终不利于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用户群体多元化带来新烦恼,购买群体由以国有企业为主逐渐向集体、个体转移,社会财富的快速贫富分化,以及人们对“一夜暴富”的渴求,使得高、中、低档设备都有一定的用户群。这虽然对我国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却不利于我国工程机械整体使用水平的提高,因此也就不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配套件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国外压路机产品已经进入电子及信息时代,随着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压实过程监测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辅助选择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新技术已经开始在国外压路机产品上应用。而国内的产品水平特别是配套件产品水平,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较大。我国压路机等工程机械配套件厂家中拥有自己的关键技术的厂家较少,许多配套件厂家技术更新能力不强,往往只能在原有产品水平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没有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产品,必然走不出价格战的困境。

  压路机等工程机械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且与相关工业关系极强的产品,涉及技术面广、业务多,主机厂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需要众多配套厂家的密切配合,约有60%~70%的配套件需专业厂提供。压路机主机生产以产品总体设计、结构件制造、产品配套件选购和组装为主要内容。工程机械现代制造企业往往采取典型的哑铃型生产管理模式,主机厂家只加工生产一些特殊的关键件和进行整机的组装调试,大部分零部件往往采取委托专业厂制造或直接采购。配套件生产趋于严格的专业化生产,即便是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也在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重组。由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配套件质量不过硬,往往导致整机可靠性不高,最终造成产品后期费用急增。这也是用户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我国工程机械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尚未形成专业化配套化生产厂家群体,专业化配套没有强有力的支撑,专业化协作能力和水平较低,往往导致技术更新缓慢、产品可靠性低。

  差距明显守城还是突围

  专家指出,我国压路机产品的技术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品牌差距则更加明显,因为即使是国内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和配套件品牌,与发达国家的品牌相比也是地地道道的“小字辈”;这就决定了我们目前还主要是“守城”。然而,近两年,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规模每年都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工程机械出口数量庞大。据统计,2006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9.4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25亿美元,增长48.6%,占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9771.7亿美元的0.92%。其中:进口占全国机电产品进口总额的0.92%;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0.91%,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41.4个百分点。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出口是突围的必由之路,并且从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上已经实现了突破。我国压实机械发展成高、中、低三种档次,基本上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价格优势向来是国产工程机械与进口产品抗衡的核心支撑,而且曾经和仍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整体技术落后潜在的危险性很大。相对应的,相关配套件的技术差距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主机技术提升的障碍,最起码是支撑不力。

  专家强调,国内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用户,比较看重进口品牌,企业应当充分理解这一部分“上帝”,同时也应该反思,他们为什么那么看重进口品牌?当然,忽视了国产压实机械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进步,一口“咬定洋货不放松”,是不对的。但是这能怨他们吗?要么是我们没有及时将我们的进步告诉他们,要么是我们的产品曾经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伤痛”,连补偿的机会也失去了,这恰恰是我们的“最痛”。

  专家认为,随着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量和保有量的增加,良好的回报将使他们逐步改善服务体系。多年来我们为之骄傲的服务优势,将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是摆在主机厂家和配套件厂家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如何共同做好这道选择题,是民族品牌能否守住国内市场的关键。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