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疑中联重科高价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

中联重科 2008-06-28
       中联重科(000157)历时半年的海外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该股昨日复牌后,直接被封死在跌停板上,最终报收于18.94元。据深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有两家机构成功杀跌出逃,其中一个机构专用席位卖出1800万元,另一家营业部卖出113万元。

  中联此次的大手笔海外并购,二级市场却并不看好,原因何在?

  中联重科高价海外并购

  据昨日中联重科发布的公告,公司联合高盛、曼达林基金和弘毅投资,共同出资2.71亿欧元购买意大利CIFA 100%股权。中联实际出资1.6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27 亿元)间接控股60%,其余三家共持有40%股权,合计投入1.084亿欧元。三年后,中联可再收购其余股东持有的40%股权。

  “此次交易完成后,中联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但是这个价格高了。”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一基金人士也认为,按照中联出资17.27亿元,CIFA去年的利润折合8000万元,算下来30倍PE,远高于海外产业6~7倍的PE。那么,中联重科为何不惜巨资买入呢?

  三一参与竞争 双方抬价

  “这都是因为三一和中联为争取到CIFA,互抬价格的结果。”一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事情还要从今年1月说起,CIFA抛出了出售股权的绣球,随即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都参与了竞标,在国内就是对手的两家公司,将竞争拉到了国外。

  今年2月第一轮竞标中,三一重工两次先低后高的报价,大有与中联竞争到底的势头,经过一轮轰轰烈烈的厮杀,三一重工却戏剧性地退出了收购。

  “三一的退出,应该是政府在背后做了劝导工作。”一业内人士说。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一和中联相互竞争, CIFA自然乐不可支,并趁机抬价。不少业内人士对中联的高价收购也颇有微词。

  广发证券的刘智分析师认为,此番收购,中联的规模是扩大了,但有规模并不代表有实力,也不等于有质量优势,中联此次的国际化脚步跨得太大,短期对中联的业绩不会有什么帮助。

  兴业证券朱学东告诉记者,从长远角度看,这个价格也不算特别高,但目前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低迷期,CIFA确实是卖了一个好价钱。此次收购对中联今年的业绩影响不大,预计今年下半年,对中联的业绩贡献大概6分钱左右, 2009年将有1毛多。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低迷

  CIFA主要生产混凝土机械,在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位居第三 。 它近两年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远远不如它头顶全球第三的光环亮丽,2007年公司净利润872万欧元,约9000万人民币。此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而中联是看重了它的国际品牌和22%的欧洲市场占有率。

  次贷危机爆发,欧美房地产市场低迷,钢材涨价,使得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国内企业来讲,还要受制于信贷调控,属于周期性行业的工程机械行业,现在已进入了低迷时期。

  刘智认为,今年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将在低迷中度过,中报或许还不会反映出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趋势,但今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必定减缓。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工程机械行业现在正面临着信贷紧缩,钢材涨价的双重压力,行业的景气度和走势都不容乐观。

  “在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中联的股价也将继续下挫,短期看,中联此番收购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不大,所以市场对该股的认同度不高,但是长期来看,中联的发展仍然可期,我们对中联的投资评级仍然维持“推荐”的评级,如果股价跌幅过大,建议买入。”一券商研究员这样告诉记者。

中联重科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