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干不了的,我们照样能干”—记北方重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盾构机分公司装配一车间主任曹佰库

内蒙古北方重工 2009-06-10
        时代先锋

  去年12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一条新闻: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隧道正式通车。

  在辽宁沈阳,一个东北大汉看到这条新闻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就是装配制造开掘武汉长江隧道关键设备大型盾构机的领军人物、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北方重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盾构机分公司装配一车间主任曹佰库。正是他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成功创造了世界盾构机装配制造史上的神奇速度,并开启了中国国产盾构机“穿江越海”的新时代。

  “外国人干不了的,我们照样能干”

  在建筑界,大家都把21世纪称为“地下空间时代”;而这个时代的主角,就是盾构机。

  盾构机,全名叫盾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掘进专用工程机械。它集机械、电子、液压、传感、信息等多种技术于一身,号称“地下航空母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从1825年英国在建设海底隧道时首次采用开始,盾构机很快便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但在2006年以前,在大型盾构机领域,“中国制造”还一直是空白。

  2003年,国家推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这对于国家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北方重工沈重集团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集团放眼世界,把发展的目光紧紧盯住了“盾构机”这个世界级的重大产品。曹佰库时任集团制造厂装配车间主任,他和他的团队担起了盾构机的装配制造重任。

  发展盾构机,除了研发设计,重点难点都在装配制造上。曹佰库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装配制造一台直径11.38米、长60米、重1200吨的大型盾构机。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长江第一隧”所使用的重大装备。

  可以想见,它的诞生并不顺利。当初,与北方重工合作的外国专家来到公司的装配车间,询问工人学历,查看厂房设备……最后得出结论:“靠这样的人员和设备,根本不可能造出盾构机来!”

  听到这句话后,曹佰库的倔劲一下子上来了:“没有高学历,照样能干大事;没有洋设备,我们也照样能造出好产品来!”

  装配制造工艺,主要靠图纸说话。曹佰库就把突破口选择在了消化图纸上。他一头扎进上千张图纸堆里,潜心研究揣摩。15天之后,他把骨干召集起来,详解图纸,敲定方案,明确任务。同事们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地进入了攻坚状态。

  装配工作开始后,困难又摆在曹佰库和同事们面前。这台盾构机前盾部分重达156吨,按规程要通过吊车在空中翻过来进行装配,而车间现有的吊车只有150吨的起重能力。外国专家建议,添置两台吊车和工装辅具。这不仅要投入上千万元,而且按期交货也要泡汤。曹佰库顶住压力,凭借丰富的经验,提出不买设备,不添工装,改动盾体吊耳位置,让盾体重心前移,倾斜支撑地上,变空中作业为半空作业。这个大胆的想法,遭到外国专家断然否定。曹佰库反复耐心与外国专家交涉,最后,终于打动了他们。结果,操作一举成功。看完装配过程,外国专家们纷纷向曹佰库竖起了大姆指。

  此后,这台盾构机经受住了长江江底水压高、断面大和地质条件复杂的考验,在60米深的长江江底安全运行了475天后,把长江隧道成功贯通。人们交口称赞这台盾构机是“中国穿江越海第一机”。

  令外国专家赞叹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2007年7月12日,为沈阳地铁工程制造盾构机时,由于盾体的一个舱门太小,破碎机根本装不进去。一位外国专家因无计可施而请辞回国,同样的,接替他的外国专家也因无法奏效打道回府……面对这样的情况,曹佰库说出一句振奋人心的话:“外国人能干的,我们能干;外国人干不了的,我们照样能干。”在与大伙儿商议后,曹佰库采取了拆一根轴和一个油缸减少破碎机体积的办法,结果仅用了半天就大功告成。目睹这个过程的一位新来的外国专家感叹道:“中国工人真聪明,办法好用又实惠。”

  4年来,曹佰库和他的团队,累计装配制造25台大型盾构机,攻克了盾构机装配制造技术中的大量难题。

  “没有过硬的本事,就不可能给盾构机安上钢牙铁齿”

  曹佰库1959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1982年,曹佰库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工厂,当上了一名钳工,开始了他与“钢筋铁骨”打交道的生涯。

  曹佰库只有初中文化。参加工作后,大量的技术难题不但没有把他吓倒,反而激发了他学习钻研的热情。他立足岗位,学习技能,钻研技术。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只要看一眼设计图纸,就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活脱脱的产品来;只要有产品设计图,他就能把堆在一起的上千个零部件很快梳理出头绪。

  2006年,他接到了一项任务,在一个月内为宝钢装配一台5米宽厚板冷热矫直机。面对这个世界级的难度,曹佰库一头扎进图纸里,冥思苦想了三昼夜,直到最后拿出来了一个最优的方案。

  曹佰库当工人时,是全车间效率最高的工人;当班组长时,他的班组是全厂最能干的班组;由班组长到车间主任,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军人物。这时的他,一如既往,热爱车间,关心工友,始终注重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团队终于成为了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团队。[page]

  凭着过人的技术组织能力和赤诚的感情,他成为工友们拥戴的“专家”,并带出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队伍。在他带出来的团队中,老师傅求创新,小青年学本事,学习钻研技术蔚然成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团队成为一支敢打硬仗的团队,创造出一连串令人惊叹的业绩。

  轧钢用的滚切式双边剪切机装配技术难度非常大,别人要14个月才能完成,曹佰库团队只用了3个月;5米宽厚板冷热矫直机复杂程度非同一般,别人用1个月完成,曹佰库团队只用了不到20天;水泥立磨机、中速磨煤机、下拉式水压机等20余种产品,全国装配的最快速度纪录也由曹佰库的团队保持。仅在2007年一年,这支只有107人的团队就完成了8台盾构机、30台烧结机、1台1250吨快锻、4台大型立磨、3台轧机等的装配制造任务,几乎是别人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今年3月12日,沈阳市总工会把曹佰库的团队正式命名为“曹佰库团队”,并颁发了“工人先锋号”的锦旗。

  面对一项项斐然的业绩,曹佰库表示:“如果没有过硬的本事,就不可能给盾构机安上钢牙铁齿。”

  创新产生奇迹,让盾构机市场高扬“中国制造”大旗

  2007年4月初,曹佰库团队接到了在新厂区装配一台直径11.38米盾构机的任务,客户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位法国专家在新厂装备车间区考察了一番后,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可能!要完成这个任务,少说也得4个月!”

  带着昂扬的斗志,在春寒料峭时节,曹佰库率领他的团队进入了没有暖气、没有食堂的新厂区重装车间。采取吃住在车间、歇人不歇岗的办法,团结协作,全力抢工,结果只用27天就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创造了世界盾构机装配制造史上的惊人速度。那位法国专家在惊叹之余,向法国总部发了一封邮件:“中国工人太能干了!在中国,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去年,曹佰库团队共装配制造15台大型盾构机,几乎与世界最大的盾构机老牌制造商德国海瑞克公司产量持平。对于这一成绩,曹佰库总结为:关键在于“创新”。团队所创造出的“刀盘刀盒装配法”“左右臂组装法”“斜垫式空中翻转法”等,都带有鲜明的中国印记,这些技术创新,使盾构机的装配制造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今年3月,在北方重工新老厂区两个重装车间,竟然同时装配制造9台盾构机!吊车吊起庞大的盾体在空中翻动,工装架上数台盾构机及数十节拖车焊火飞溅,几个数十吨重的刀盘、上百只刀具正在有序安装……而指挥这一切的,仅仅是曹佰库和他手中的一部对讲机及一份由他自己绘制的装配作业流程图。

  亲眼目睹这一过程的外国专家彻底被折服,连连竖起大拇指:“曹先生,你不愧为盾构机的装配制造大师,你的团队也是最棒的!”

  4年来,曹佰库与他的团队形成了独特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硬岩三大类盾构机装配方法和生产组织方式,并实现重大技术创新上百项,自制工装卡具百余套,为企业节省经费上千万元,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同时装配大型泥水平衡、土压平衡和硬岩盾构机的团队,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2003年进军盾构机市场,到控股专长于盾构机设计的法国NFM公司;从25台大型盾构机的制造业绩,到新签订的41台盾构机的供货合同,北方重工不仅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盾构机制造商,也在世界盾构机市场上高高扬起了“中国制造”的大旗。

  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北方重工达成了一项向伊朗出口盾构机的协议,中国制造的盾构机行将跨出国门。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北方重工却保持着旺盛的勃勃生机。

内蒙古北方重工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