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机会不敲懒人的门
无论是2003年入司的李开新、2006年入司的王林还是2008年入司的易跃华,他们都拥有一份漂亮的绩效成绩单。人力资源总部总监王务超说,正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和旺盛的学习精神,机会才降临在他们身上。
这句话对于王林来说更是如此。入司4年来,他5次受到董事长的接见,每次见面都给他带来了职务上的提升,更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从管理100余人的泵送调试车间,到管理1300名员工的泵送总装部部长。王林说,这几年来,每天都有挑战。让他颇感骄傲的是,今年在没有增加人手和场地的情况下,泵送总装部产能由每天10台增至20台,月产由300台增至600台,故障率持续下降。
李开新的绩效绝对惊艳,去年拿了7个上,5个中上。在他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入司7年了,很多同事都已担当大任,我会继续努力。”李开新把这次任命当成自己的第三次创业。成都分公司是搅拌设备分公司里最早建成也是最成熟的,每月40套左右的产能,170余人的员工队伍,管理涉及人财物、产供销及外部环境等。李开新担任了多年的管理工作,像这样独当一面还是第一次。李开新对此信心满满。
由正科直接提升到正部级总经理,30岁的易跃华研究生毕业两年,就得到了这样一次绝佳的事业发展机会。这与他入司时的理想相差不远了。那时他希望能在3年内成为管理300人以上的厂长。两年来,他从研发工程师到车间主任再到计划调度部部长,发展得很稳健。“最难的阶段是下车间,做生产管理。”易跃华回忆。从一名研究生到研发工程师,跨度并不大,但从研发到生产一线做管理就不容易了。易跃华说,那段日子,他每天泡在车间里到晚上12点钟左右,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天,终于打通了现场的所有环节,之后就好多了。现在他要去的大连分公司刚刚起步,月产混凝土搅拌站20套左右,员工多是实习生,管理难度大,协调事项多。“但容易出成绩啊。”易跃华乐观地说。
这次与董事长见面的7位员工是人力资源总部从上百位具有相应专业背景、职业资历的后备人才中,通过16宫格模型找到的。人才发展部部长陶洋介绍,公司根据4万名员工的平时表现,即月度绩效或年度绩效,导出表现优异的员工,再从这部分员工中根据绩效和潜力的16宫格模型,将处于双优的员工组成后备人才库。当公司发展出现管理岗位空缺或需要时,就从后备人才库中挑选出合适的人员,并将其中某些重要岗位人才推荐给董事长,由董事长见面确定。李开新、王林、易跃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表示,人力资源部的推荐让他们既意外又惊喜。但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充满信心,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