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雪设备多是“舶来品”冰雪大省期待“龙字号”
一个装备制造业大省、一个冰雪大省,为何没能在清雪产业中抢占一席之地?
冰雪大省拱手相让清雪设备多是“舶来品”
效率提高,是这两年哈尔滨清雪最大的变化。据哈尔滨市环卫办副主任孙明磊介绍:“从去年开始,我们的清雪方式由以人工为主变为以机械为主,清雪速度也随之疾速上升。目前对清雪设备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原来哈尔滨共有200余台清雪设备,去年市里花8000万元购置了300多台(套)清雪设备。今年入冬之前,哈尔滨市又购置了28台(套)清雪设备,充实清雪‘队伍’,但这其中地产设备几乎没有。”
据介绍,哈尔滨负责清理B类、C类街道的街道办事处多使用国产设备清雪,这其中少有本地产品。在哈尔滨市城管局存放清雪设备的后院里,记者在车身上看到了“柳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厦门工程机械制造厂”等字样,没有找到一个“本地老乡”。
在对清雪速度和质量要求更为苛刻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清雪设备的身份同样也是“舶来品”。机场场务保障部经理李炳辉告诉记者,在19台清雪设备中,有16台是从国外进口的。省外购买的铲车有3台,只有1台配合铲车使用的清压实雪机产自哈尔滨。
研发之路困难重重科技热情遇冷“抛锚”
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我省到底有没有自主研发的清雪设备?
找到一个清雪机械的研发人员并非易事。最终记者找到了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马君。十多年前,他曾经研究过清雪机,但早就不干了,现在专攻畜牧机械研发。
马君介绍,十多年前,我省对融雪剂的使用限制很严。大雪过后,城市路面压实冰雪多。为将市民从清雪大战中解放出来,当时院里一位老科研人员提出研发专用清冰雪机。这个项目得到了省科技厅的支持,给予30万元立项资助。
项目结题时,生产出样机,并销售了两台。“但设备的可靠性并不理想。”马君坦言,“压实的陈积雪中多伴有冰层,研发中的关键难点就来于此,而且机械对路面有一定的损伤。另外,当时的哈尔滨路面不平整,这也是研发的难点之一,需要对破冰工具的材质进行进一步研发,但此后融雪剂的使用越来越多,市场对清冰雪机的需求减弱,再加上资金不足等原因,研发清冰雪机就此搁浅。”
马君所说的问题在记者采访哈尔滨市环卫办时得到印证。孙明磊说:“我省的清雪设备研发的主攻方向是清冰,这种设备更适于清理冰雪压实的路面,可现在的清雪要求是尽快保证交通的畅通,不能等到雪被压实了才进行清理。现在一类街面上用的都是美国生产的多功能清雪车,作业宽度可达3.2米,清雪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
但像这样的大型设备,国内几乎没有,所以不得不花大量资金进口。我们也非常希望本地能够尽快生产出符合我们雪情的清雪设备。”
民间行为小打小闹清雪设备生产难成大器
记者在网上只搜到了一家生产清雪设备的本埠厂家——哈尔滨环隆卫生工具厂。据该厂厂长和静伟介绍:工厂自主研发的清雪机,每台机器大约售价4万元,每年大约生产五六十台,主要供给南岗区的18个街道办事处使用,只有少量设备出售。显然,这种小型的清雪机械和这样小型的生产规模远远难以满足冰雪大省清雪的需求。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是,近年来,我省鲜有高端人才研发清雪设备,清雪设备的研究竟成了民间行为。林甸县汽车修理工毕迎军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自掏腰包70余万元,研制出了全液压破冰除雪机。今年入冬,这部机器已初步经受了考验,但首批只生产了5台。据老毕讲,这种机器可以使用2000个小时,价格为23万元一台。记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台价值23万元的清雪设备也就只能使用一个雪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机械化清雪在我省的许多地市刚刚起步,清雪设备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国内的许多清雪设备公司又以设备能在哈尔滨销售做宣传的噱头。因此,能否依托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迅速夺回本土清雪设备市场,并借力占领国内市场。我们期待着,在清雪机械队伍中,唱主角的是“龙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