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是三一北京桩机不可或缺的“软件”
近几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重大工程,诸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特大桥等项目的投入建设,带动了我国桩工机械的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用桩数量已达世界第一,桩和深基础的设计施工技术、桩工机械及桩基测试和检测技术均获得空前的蓬勃发展,这也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加多面、立体的要求。北京桩机怀揣着“成为全球基础施工领域领导者”的梦想,在不断进行产品研发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桩工机械配套工法的研究。
为何在桩工机械领域工法的作用如此关键?这是由桩机的施工特性决定的——有句行话叫“上天容易入地难”,指的是地下施工的难度远远高于地面施工。桩机的施工过程全部在地下进行,施工人员看不见地下情况,只能凭工作经验判断各种地层的作业方法,加之中国的地质相当复杂,这就对桩机的工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0种地层就有100种施工方法。”吴方晓说,“针对不同的地层要选择不同的钻斗钻具、调节不同的动力档、确定不同的加速度等等,而目前机器的智能化远远无法达到这种程度,因此施工的技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能在于人。人选择的方法对了,机器干起活来就事半功倍;方法不对,机器就干不了活儿,甚至会引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
配套的工法支持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三一旋挖钻机市场的开拓。据介绍,江西省多为灰岩溶洞地质,一直是桩机领域一块难啃的骨头,此类地质极易在旋挖钻打孔时引起卡钻、孔斜和塌孔,某世界著名品牌设备就曾在这里铩羽而归。三一工法团队在仔细勘探地质,研究钻进方法后,与三一旋挖钻并肩作战,首次在灰岩溶洞地质上打孔成功。奇迹的创造令客户又订购了8台机器,由此,北京桩机一举打开了江西市场。
2010年,北京桩机直接进行工法支持的机器达到130多台,占总销量的五分之一,间接影响营销出去的机器则更多。
链接:
什么叫工法
工法一词来自日本,日本《国语大辞典》将工法释为工艺方法和工程方法。在中国,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必须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环保、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
我国工法的产生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没有工法。1984年11月至1988年12月,日本大成建设公司承建了我国鲁布革水电站工程长9km、衬砌后内径8m的输水隧道。该隧道工程标底价1.496亿元,日本大成公司中标价8463万元。在施工中,日本大成公司采用了许多本公司特有的工法,如输水隧道采用《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工法》、混凝土拌制采用《分次投料搅拌工法》,仅此两项技术就节约工程造价2070 万元,在我国引起很大反响。从此,我国开始推广应用工法。20多年来,我国在促进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提高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北京桩机基础施工
整体解决方案
以绝对优势设备为载体,以工法和服务为两翼,整合行业协会、勘探设计院、资深基础施工公司等组织资源,集成工程信息对接、机手支持、项目培训、法律援助、二手设备回收再制造等附加值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