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星马总经理刘汉如:面对严峻的重卡市场 做好最坏打算
尽管华菱汽车没有参加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作为企业一把手的刘汉如还是提前一天赶到上海,举行了小范围的媒体见面会。出炉不久的一季度国内重卡销售数据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深入市场一线了解到的情况更让刘汉如警觉。他有话要说。
库存:重卡行业当前最大的难题
刘汉如跑市场跑得勤,在国内重卡行业是出了名的。每次重大决策前,他都要到市场中进行详细的调研考察;遇到问题,他也习惯于到市场中寻找答案。
此次到上海前,刘汉如刚刚在几个重点区域市场一线转了一圈。“库存是重卡行业当前最大的难题,情况比我以前预计的还要严重。”他不无担忧地说。
去年,我国重卡销量突破100万辆,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成为世界上首个重卡年销量突破100万辆的国家。但据刘汉如介绍,这100万辆中至少有15万辆积压在销售环节,并没有到达真正的用户手上。“从终端数据看,去年我国实际的重卡销量应该是80万~85万辆。换句话说,经销商手上有10万~15万辆库存。今年前两个月,每个月又有大约5万辆的新增库存。”
更让重卡企业难受的是,由于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去年的库存很难迅速消化。刘汉如解释说:“企业做库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旺季到来时抢市场,如果库存过大,可以通过减产等手段进行调整。但是,由于今年的需求和去年不同,尽管库存已经很大,企业仍然要大量生产以满足新的需求。”据了解,受此影响的不仅是重卡企业,也包括委托改装厂。
让刘汉如感到庆幸的是,华菱重卡的库存一直保持在合理范围。“我们的月销量是3000多辆,目前的库存是1000多辆。”他透露。
外部:宏观环境不乐观
对企业而言,库存意味着投入不能及时产出效益。大量库存必然占用大量资金,给重卡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这也是最让刘汉如担心的事。
“今年,重卡企业最大的困难还不是销量,而是资金和效益。”刘汉如认为,在企业大量处理库存车的过程中,价格血拼难以避免,即使不愿意打价格战的企业也会“被降价”。因此,重卡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报表和半年报表都“不会好看”。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对重卡行业也越来越不利。
今年以来,橡胶、钢材等重要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让重卡企业叫苦不迭。据刘汉如估算,仅橡胶一项,在最高价位时,平均每辆重卡的成本要增加五六千元。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已有重卡企业带头宣布涨价。“真正打击重卡企业的不是产销量而是利润。”刘汉如预计,“今年重卡行业利润的降幅要远远大于产销量的降幅。”
与此同时,中央和各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抑制房价的政策,使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压,房地产投资规模下降以及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基本完成、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运费不断降低等的效应叠加,更加深了重卡行业的困境。“我今年做了最坏的打算。”刘汉如对记者说。
在刘汉如看来,出现这种状况并不偶然,而是必然的。过去的高增长虽然光鲜,但对需求的透支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的4万亿投资拉了商用车行业一把。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又把商用车行业拖了回去。”刘汉如认为,就像乘用车销量高增长引发各地纷纷出台治堵限购措施一样,重卡行业也要为前一段的高增长“交学费”。
华菱:保证盈利是关键
尽管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使重卡行业遇到了严峻挑战,刘汉如依然认为:“政策上‘收’是对的,而且比较及时。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定了调子,把GDP年均增幅控制在7%左右就一定要洗牌。”
在刘汉如看来,国内商用车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盈利能力不足。“市场好的时候不挣钱,市场不好就亏钱。没有一定的利润水平,企业怎么能够保持长远发展?”他说。
与许多同行积极拓宽业务领域不同,华菱汽车一直专注于重卡行业。“华菱是一家小企业,我们的特点是专业、精细和高端。”据刘汉如介绍,华菱汽车的收入99%来自重卡业务,部分产品已经通过欧盟相关认证,是国内第一家通过欧盟产品认证的重卡企业,单车盈利能力一直名列行业前列。
刘汉如也承认,今年的市场环境使华菱汽车的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要实现每个月都保持盈利的目标,难度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菱汽车绝不会盲目扩大产能。“我们会屏住呼吸,渡过难关。”他说。
在开发海外市场方面,华菱汽车同样坚持稳扎稳打的作风。“我们的海外市场还在打基础,虽然目前销量不大,但在一些市场已经形成了品质好的口碑。”刘汉如告诉记者,不久前,400辆华菱重卡批量出口印尼。
华菱汽车较强的盈利能力与坚持严格的资金管理也分不开。“我们的财务费用一直在降低,今年还要大幅降低。”刘汉如透露,华菱汽车目前是“无债一身轻”。
对于我国重卡市场前景,刘汉如依然乐观。“我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市场情况会好于上半年和去年同期。”他说,“从我国重卡市场多年的发展轨迹看,今年不好明年就会好,如果明年还不好,后年一定会好。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