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北方交通矿用可移式救生舱内部

北方交通 2011-05-30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更加重视,“安全生产”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而安全、实用、高效的矿用抢险救援装备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国家煤矿安监总局要求,我国所有煤矿要在2013年前完成包括救生舱和避难硐室在内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增强煤矿井下“五大性质”突发事故处置、救援能力。

  针对目前国内抢险救援装备制造情况,我们深入北方交通矿用可移式救生舱——JYC—100/8内部,详细了解该救生舱各项性能优势。

  当井下发生瓦斯或煤层突出、爆炸、火灾、顶板垮塌等事故,导致巷道内充满有毒有害气体,逃生路径被阻而无法安全撤离灾害现场时,集团研发的可移式救生舱可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环境,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时间条件。

  把矿工安全放在首位

  人性化设计:最大可供12人生存100小时以上

  北方交通研发的JYC—100/8矿用可移式救生舱,长7150mm,高度1800mm,宽度1400mm。救生舱体由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共三个部分组成。

  整个救生舱抗爆炸冲击为1MPa,是一种可移动、生存保障条件较好,能满足最多12名避难人员在井下断水、断电、无讯号、无氧气、无后援的紧急情况下生存100小时以上的新型紧急避险设备。适用于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爆炸、火灾、顶板垮塌等灾害事故危险性的煤矿。结构方面,救生舱由舱体、风幕联动系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舱内照明与指示系统、动力保障系统和生存保障系统组成。

  双重密封门:隔离、清洗有毒有害气体

  救生舱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在于舱体的气密性和可靠的生存保障系统。JYC—100/8可移式救生舱设有双重密封门,第一道门设有风幕联动系统,在门口部位形成一道“风帘”,隔离外界有害气体进入,并对刚入舱的人员进行有毒气体的吸收清洗之后再进入第二道门等待地面救援。

  为按质按量完成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实施,北方交通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救援装备工程试验中心,克服研发任务重、试制难度大、时间紧等困难,专门设立了生产场地,抽调专用生产设备,圆满完成了该救生舱的研发生产任务。

  现场模拟:系统运转状态良好

  为了模拟矿井灾变环境,测试救生舱的综合生存保障能力,考察救生舱内外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系统地掌握密闭空间人员长时间生存的试验数据,研究所组织专人进行了多次模拟试验,进行了多次瓦斯模拟爆炸试验,并对每次爆炸时舱内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现场模拟显示,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顶板坍塌等试验后,舱体均无变形、无移动、舱内氧气等生命保障系统运行稳定。通过显示,救生舱各系统运转状态良好,具备在矿井灾变环境下,为12人100小时的生存条件。

  救生舱各种设施配置基本合理,功能较齐全,试运行正常,该移动式救生舱达到技术规定要求,生存保障安全可靠。除移动救生舱外,集团还将陆续研发其他抢险救援装备,共同构筑井下生命安全防线。

  “每个井下避难硐室加上配套设备,成本大约在200万元左右。我认为,这个成本目前可以在国内大部分煤矿推广。而且,配备这种避难设施也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技术条件。只要能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即使再多的投入也值得。”北方交通矿用抢险救援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波介绍。

北方交通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