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港机的蓝海战略

三一重工 2012-04-06

蔚蓝的,除了高远的天空,还有浩瀚的海洋。对三一港机人来说,提到海洋最先联想到的,也许会是那一座座架设于海面的场桥、门座,和流动于港口的小型机械。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8年后,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片蓝海,托起的是三一海洋重工的梦想。

连续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3月27日,三一港机总经理彭国成又带着同事来到厂房,着手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三一正面吊的质量。作为资深研发专家,彭国成表示,“做研究就是要能吃苦,深入一线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深入一线,是彭国成做研发的“秘诀”,而他们也将这种“秘诀”传授给了自己的团队。

三一港机的蓝海战略

三一港机岸桥

作为三一港机的主要创始人,彭国成的豪迈气概让人叹服,道起港机如数家珍。2004年,他由混凝土机械研究领域转入港口机械的研究,与他一同开启这段“冒险”的还有现任三一港机研究院长的李翠英等同事。

当时的中国市场,正面吊堆高机等产品,85%以上都被国外企业如瑞典卡尔玛、意大利的范特斯、美国的特雷克斯等企业所占据,国产品牌没有话语权。

回忆起那段调研岁月,彭国成、李翠英印象深刻。负责在北方调研的彭国成,直面客户的质疑,“国产品牌正面吊质量过关吗?”而在华东各大港口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调研的李翠英也不轻松,除了上海港提出试用一台正面吊外,其他港口负责人对三一正面吊兴趣不大。

尽管还未开始,三一这个酝酿中的港机品牌就遭到了众人的冷落,但彭国成却敏锐地意识这片蓝海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客户需要港机产品,而且市场前景也很广阔。”他们坚持相信,只要拿出三一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客户接受三一港机,仅仅是时间问题。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05年,三一港机公司正式成立。加上招聘的工程师、销售人员,整个公司不到10个人。全新的产品、全新的技术,并没有难倒这些“门外汉”。

“没有什么就创造什么”是三一人的风格与特色。为了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彭国成当起了零部件“搬运工”。因为没有新产品研究所,等泵送事业部的工人下班后,他们主动将产品的零部件搬运到泵送的厂房,与工人协调,让他们帮忙制作。

刚开始搬这些几十斤重的“笨家伙”,彭国成“一天下来,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浑身疼。”

当年12月,三一港机首台正面吊研制成功,样机运往常德港试验检测。随后的两年多时间,在彭国成的带领下,三一港机两大主力产品——正面吊、堆高机相继打破国外垄断,并在国内持续热销。

2008年,三一港机实现销售额3.4亿元,一举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0%,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升至第二位。

2011年,三一港机实现销售收入10.05亿元,正面吊、堆高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3.8%、60.8%,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彻底扭转外资品牌独大局面。

三一重工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