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样本”

中联重科 2012-09-20

2008年9月下旬,中联重科收购CIFA的第二天。意大利,米兰。

  黄昏,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出CIFA大门。初来乍到,随从在旁轻声说:“下面我们要自己安排去哪里吃晚饭,CIFA没有安排,也没派人陪同。”

  3年后的3月7日上午8:30(美国时间),詹纯新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这件趣事。

 “这在西方文化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中国,企业老板到下属公司考察,该下属公司的老总必定全程陪同,精心安排。如果以中国人的逻辑去琢磨这件事,我肯定会想,‘我收购的这个企业是不是不尊重我?’但这其实只是一种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有了包容,人心才会天涯咫尺。”詹纯新说。

 詹纯新此次在哈佛讲坛上的演讲主题为“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概括起来,可用三个关键词表达:包容、共享、责任。

 翻阅中联重科20年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这6字也是中联重科近年来国际化过程中屡战屡胜的“秘诀”。

 东方雄狮 呼啸20年

 中联重科英文名为“Zoomlion”——意为呼啸的狮子。

 1992年,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8名员工,依靠50万元借款,创立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开始了做产业的尝试,中联重科,破茧而出。

当时,“狮子”虽羸弱,但长势强劲:当年创产值400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使该院在科研体制改革中找到了突破口。

 1997年,刚满5岁、已学会奔跑的“狮子”中联重科就提出“以技术、资本、市场三根纽带,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等方式联结国内建机行业企业,整合行业资源”的企业发展构想。

3年之后,9月15日,中联重科正式踏入资本市场——登陆深交所,融资6.37亿元。

 2001年,人类迈入新千年。是年8月,中联重科扩张利剑直指“重工业发祥地”的欧洲,收购非开挖设备领域的知名企业——英国保路捷公司,并在老牌工业强国——英国的伦敦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海外工厂。在这里,中英两国科学家携手合作,生产开发全球最先进的水平定向钻系列设备。

“公司当时刚刚上市不久,能够完成这宗跨国企业并购,是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崛起作后盾的。”2011年,詹纯新曾如此评述中联重科的首起收购案例。

 此后,中联重科的重组并购步伐,一直未停止。

2002年,中联重科承债式兼并原湖南机床厂。2003年,同时名列“中国工程机械500强”的中联和浦沅走到了一起,外界称此为“我国工程机械史上最大的一宗重组并购案例”。此后,湖南车桥、华泰重工……

 2008年9月28日,长沙世界之窗。当晚,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曼达林基金与CIFA在镁光灯下正式签署整体收购交割协议,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完成对CIFA股份的全额收购。

是年,中联重科16岁,正值花季。此时,这只“东方雄狮”已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中国样本 世界侧目

  着名的“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跨国并购,看上去很美,但文化的差异,却是最大的阻隔。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近年来,中联重科等湘企相继走出国门,也引起了中央决策层的关注。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湖南团座谈时指出,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兼并的企业失败案例不在少数,如何探索一条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新路子很有必要。

而中联重科收购CIFA,取得成功,融入了当地文化,做当地企业,没有裁掉一名员工,没有更换管理团队。这群中国人的到来让意大利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企业的看法——中联重科不是去新建“唐人街”的,而是让罗马大道更加舒畅、和谐。

 2011年1月,詹纯新获得了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亲手颁发的2010年度“莱昂纳多国际奖”,此奖专门表彰对意大利经济作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这也成为首次获得这个国际奖项的中国企业家。

中联重科成功收购CIFA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写入哈佛教材中的收购案例。在哈佛大学的师生们看来,这是一个很高明的收购,特别是联合收购、分摊风险,是一个妙招。而且他们觉得中联重科是站在战略高度来收购的,是将CIFA的高端技术和中联重科的制造能力结合起来,而不是就事论事。

雄狮长啸 世界共舞

中国企业要国际化,一定要本土化。也就是要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詹纯新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告诉在座的师生,“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并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即包容、共享、责任。”

中联重科认为,所谓包容,就是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大障碍。清除障碍最需要的是包容;共享意味着坦诚和开放,意味着合作与共赢。国际化不是经济殖民,不是文化殖民,不是谁买下谁、谁征服谁,而是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共同的利益体,实现共同的发展;责任意味着企业在国际化中,要在当地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要在企业承担应尽的责任。

 事实上,这一理念已经贯穿于中联重科全球化竞争的每一个细节中。

 “中联重科在收购CIFA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包容、共享和责任,改变了欧洲人对中国企业的看法。以前他们看到的是温州人开的小餐馆、小作坊,甚至有人做假货,但现在他们发现,中国企业有了包容、共享和负责的新姿态,这对于以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是有大益处的。”中联重科一位高管如此评述。

  回望过去,布局未来。

  中联重科提出了“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的蓝图。走向国际化,并非一味兼并收购,海外单独建厂、合作办厂也是道路之一。

  2012年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下称“EM公司”)在长沙签订协议,双方合资在印度建厂。此为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项目,也是并购意大利CIFA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其主营业务为塔式起重机

  “前几年,我讲过融入世界,要坚持包容、共享、责任。今天要加上‘与世界共舞’。”签约后,詹纯新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

国人都在期待,这种年仅20岁的“呼啸的雄狮”能“与世界共舞”。

中联重科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