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西安经开区升级 打造央企西进的陕西典范
随着“央企进陕”战略的实施,我省在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中抢得先机。而作为陕西省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承载区,西安经开区在“央企进陕”中脱颖而出,目前已经聚集了23家央企,建设项目58个,总投资近70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900亿元,成为产业西进的陕西典范。
效应积聚:从花开一枝到春色满园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之际的2000年,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试水”西安经开区,其后发展重心逐渐转入西安。2012年底,北车永济已在经开区先后成立了四个子、分公司,并与世界500强日本日立制作所、法国阿尔斯通合资组建了2家公司。累计完成总投资55亿元,上缴税收1亿元。2012年12月17日,西安市政府与中国北车集团签署第二轮战略合作协议。北车集团将在首轮投资的基础上,继续在西安追加投资50亿元,力争使其在西安的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以北车集团与经开区的“联姻”为缩影,12年间,经开区已经成为央企西进的一个重镇。记者翻开长达11页的园区对接央企合作项目册,23家央企、58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其中涉及高端装备制造24项、商用汽车1项、电子信息2项、电力机械7项、新材料2项、新能源2项、总部研发12项……均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经开区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央企聚集的效应带动下,2012年,经开区连续出台《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等战略,为区域经济谋篇布局,使产业发展春色满园,全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67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
拓展裂变:从几个亿到数百亿
由“城北”到“北城”,由西安发展的“边沿区”到城市的“新中心”,经开区走过了一条产业的拓展裂变。曾经以陕汽集团为引领的商用汽车产业、以西部钛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搭建起经开区搏击市场的工业雏形。这种陕西工业的新气场,激起央企大举进军经开区的浪潮,投资额度也从亿元拓展到数百亿。2008年,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兵器集团西安产业基地入区;2010年,中航工业产业园开工建设;同年7月,中国电子产业集团牵手经开区;2011年底,国家云计算西安平台落户,标志着经开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
目前,在西安经开区,北车集团轨道交通装备和风电装备研制基地、中钢西重公司1.5兆瓦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中国兵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3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中航工业集团中航重机西安基础产业园、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主园区等1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总部研发、中航华燕军民品产业园等6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备。23家央企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产值900亿元。
内涵提升:从单一制造到整体迁入
2006年,中钢西重整体落户西安经开区,拉开了经开区国企进陕的新模式。随后,大型央企项目持续投资经开区,不是在一个产业环节,而是几个环节、甚至某个体系整体进入成为经开区的常态,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对记者说。2010年,在陕拥有10万员工、年经营收入逾500亿元的中航工业集团,斥资65亿元在西安建设中航工业基础产业园。随着新项目实施,中航重机的锻铸事业部、国家级难变形材料研发中心等重要业务板块将整系统入陕,从而形成一条涵盖特种航空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条。
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北车、中国电子、中国节能环保等一批大型央企项目“组团”入驻,为经开区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借力大项目,特别是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央企项目投资布局,经开区经济结构逐步提升,经济体量和后发动力大大增强。央企聚集不仅带来了项目和资金,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新理念。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认为,大型国企投资经开区的项目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产业中高技术含量的领域,为我省工业发展塑造了一个制高点。在国家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综合评价结果中,西安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184个国家级经开区中,一年跃升3位,综合实力在西部22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继续保持西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