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中,城镇化也会遇到一些难题。主要包括三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安居乐业,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化,以及城镇服务体系建设。
与土地分离的农民,大多缺乏必要的技能,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而且可能返贫。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补贴,关键在于培育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以服务业为主的城镇服务体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聚集和经济繁荣。缺乏独特资源和实业支撑,服务产业难以发展。反过来,服务产业发展的不匹配,影响城镇的投资环境,难以吸引各类生产力要素的聚集。
这些因素会影响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中联重科(8.66,0.06,0.70%)是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中联重科在湖南的工业园区,分布于4个地市、12个县市区,在长沙向西、长达260公里的沿线上,打造了一条平均每35公里就有一个园区的工业走廊,并成为3个地市、7个县市区重要的工业企业和纳税人。
实践显示,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就是要促进产业向城镇集聚。
成熟并且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带来了新观念,带来了人才,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市场,从而实现“建设一个园区,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能很好地化解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问题。
成熟产业进入城镇,农民就业机会更多更稳定,和企业各得其所。农民进入城镇,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收入稳定,生活成本低,安居乐业;企业用地成本低,用工实现本地化,就地招工、就地培训,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稳定性。
成熟产业进入城镇,地方财政得到改善,使城镇化建设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有产业的反哺,城镇化就会更有活力,更能持续。政府有了财力,就可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为城镇居民提供均等的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不断地改善民生。
成熟产业进入城镇,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有稳定消费能力的人的聚集和城镇环境的改善,为第三产业繁荣提供了需求,城镇功能配套会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
以中联重科在常德市灌溪镇的园区为例,2012年产值120亿元,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带动了当地153家配套企业。灌溪镇居民3.5万人,90%的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就业,三产服务体系也日益完备。
新型城镇化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笔者建议国家鼓励企业进入城镇,出台企业落户城镇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增强成熟企业进入城镇的动力。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经济布局、地域产业特色、城镇区位优势,对交通、能源、环保、城镇建设等进行通盘的统筹规划,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