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召开
1月18日,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天津大学会议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舒歌群,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潍柴、玉柴、长安汽车等协同单位共16位理事出席了本次会议,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以及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宋轶民、副院长尧命发和王天友以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力学学科和机械学科负责人列席了本次会议。
协同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主任舒歌群介绍了协同中心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介绍了2011计划及其他协同中心的建设经验,协同中心理事会秘书长谢辉汇报了协同中心2013年度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2014年的工作计划。理事会充分肯定了协同中心建设以来的成绩,并就协同中心章程围绕人才培养机制、资源有效共享、人事制度与考核机制、技术成果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2014年的工作要点。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 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内燃机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成为全球内燃机生产和使用的第一大国。内燃机消费石油占我国石油总量的60%以上,内燃机排放的尾气是我国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内燃机的节能减排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其意义极为重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内燃机产品在节能环保指标上差距较大,关键核心技术欠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天津大学作为国内外高校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内燃动力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近10年来在我国内燃动力领域发挥了“开拓和牵引作用”,“引领了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内燃动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天津大学于2010年5月8日牵头组建了我国“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合我国内燃动力领域20余家高校、研究院所以及骨干企业,开展非竞争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研究,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了进一步有效汇集和融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贯通技术链和产业链,促进新技术创新与应用,在“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以“3+X”模式成立了“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中心面向我国内燃动力行业“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需求,以“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为两大抓手,依托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三所重点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协同内燃动力领域的高校、研究院所、整机及零部件骨干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学科融合”和“资源融合”,贯通技术链和产业链,突破八大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近期、中期和长期科技目标。
协同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有战略咨询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和若干职能办公室。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舒歌群为常务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长禄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为副理事长,理事会聘任舒歌群为协同中心执行主任。
3年来,在联盟协作机制和协同中心协同新机制的有效推动下,累计投入协同科研经费(不包括各单位独立承担的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成功研发了10余款车用、军用和航空内燃机新技术产品,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和科技进步奖2项,在我国内燃动力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通过汇集多元化技术创新资源和教育资源,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连续举办3届暑期内燃机夏令营、3届内燃机暑期国际培训学校、2届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国际会议、3届先进发动机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以及若干个高端人才海外培训班,为我国内燃动力行业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