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退休科技人员成为私企抢手货

柳工 2014-02-13

广西柳工股份公司有不少科技人员,在临近退休前,都纷纷被私企老板提前“预订”,一办完退休手续,他们就到这些私企里去发挥“余热”了,液压工程师韦祖广就是其中一个。

没有金刚钻,不揽技术活

韦祖广退休前是柳工液压厂的工程师,技术骨干,技改能手。他与油缸筒打了几十年交道,对其中的“奥妙”知根知底,了如指掌。行内的人都知道,油缸筒内孔尺寸精度和形位工差要求都很高,而表面粗糙度要求更为严格,摸起来要像镜子一样光滑,看起来光可鉴人。而深孔镗又无其他设备可替代加工,它自身工效已无法提高,进度缓慢,成为油缸加工的 “瓶颈”。为了突破这个技术难关,作为革新能手的韦祖广和其他技术人员大胆设想:制造一个精镗头和滚压头的二合一组合刀具,将这两道工序合为一道来加工。经过研制和试制及不断改进完善等过程,最后攻下了这个“堡垒”,使深孔镗精加工上了一个新台阶,既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加工成本。

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动脑筋,是韦祖广的最大特点。比如精镗头使用时间长了,导向条外径磨损变小,于是韦祖广就采用在导向条下边垫铜皮的方法,使精镗头的外径增大,再拿去磨外圆,一个不能用的二合一镗头又可以正常工作了。粗镗头导向条上的合金,过去都是采用焊接式,这样维修周期长,影响生产。韦祖广认真考虑后,他把几十年来合金由焊接式改成压紧式,这样合金又耐用,维修又方便。过去跟韦祖广一起共事的技术人员都知道,韦祖广这个工程师还特别讲究节约,注意废物利用,爱捣鼓一些“破玩艺”。当然,这些破玩艺经过他的“妙手回春”后,又重新唤发出青春与活力,在车间的舞台上华丽转身,不仅加工的产品出落得个个标致,而且为公司节约了一大笔资金。

由于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每天都要和生产打交道,韦祖广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要解决;就是问题不来找他时,他同样会去找问题来加以解决。有些难题,不但在上班时考虑,有时在路上,在家里,同样还要考虑,用他的话说:天天过着“困难”的生活,但过得很开心。日积月累地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韦祖广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这些经验自然为他赚足了吃技术饭的本钱。加之他在工作上一贯勤勤恳恳,技术上勤学苦钻,精益求精,做项目,搞技改,搞攻关,一丝不苟,因此一退休,就成了个体老板的“抢手货”。

人在江湖里,敬业心依旧

第一家聘请韦祖广的私企老板,也是做机械加工零件的,并且这个厂生产的很多零件都是柳工的配件,这让从柳工走出来的韦祖广倍感亲切。由于初入江湖,心中没底,韦祖广很谦虚地跟老板说自己只熟悉几个零件的几道工序,怕做不好。老板给他吃“定心丸”说:“像你这样优秀的技术骨干,工作让我放一百二十个心。”同时还鼓励他大胆去干,就是做错也不要紧,不会怪他。

经过一番“视察”后,韦祖广就开始甩开膀子大干开了,他觉得这个厂有好些零件加工方法可作改进,改进后工效将会大大提高。他先从改进锯床下手。他看到这里的锯床锯几种管料零件,每次只能加工1至2件,觉得太慢了,于是他设计了个一次可加工6件或9件的专用工装。还有几种方接头体,要在一个平面上钻1个大孔和4个小孔,他们也是一次钻1件,当钻完大孔或小孔时,就要换钻头钻另一种孔,这样换钻头花的时间太多。他又给设计制造了一个通用的定位框架和专用的钻模板,一次可钻8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换钻头的时间。

管生产的副总见这些改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于是又叫他解决一个焊接上的问题。这家工厂有一种油箱上面要焊一个圆的法兰盘,他们原是采用手来运转焊枪进行焊接的,这样焊缝既不均匀,也不美观,操作者也辛苦。副总叫他设计制造一个自动转盘,工件自动旋转,焊枪固定,不再用手工操作。这要涉及到电机、减速器、变频器等多方面的新问题,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很生疏的。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还是知难而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自动转盘最终制造成功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age]

此后,韦祖广又帮这家工厂将一种机油箱的由三块钢板焊接组成改为冲压件。这项改进有几点好处,即没有焊缝,不会漏油,外观好看,工效也高。只是要在这家工厂的现有条件下制造这样一个庞大的冲模,并非易事。但为了产品质量,为了工厂的利益,他还是大胆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和相关人员一起,因陋就简,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将这个合格的模具给制造了出来,并且试制一举成功。副总高兴得说要放鞭炮表示祝贺,老板也夸赞他技术好,肯动脑,还主动给他加了工资。他心里也特有成就感。

换了新雇主,本色永不变

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韦祖广所在的第一家工厂生产一度不景气,老板不得不考虑截员。因为老板爱才,不舍得他走,就把他推荐到自己朋友的厂里去帮忙。这家工厂也是做机加工的,老板得知他技术好,人踏实,就让他在搞好技改的同时,再帮带一两个徒弟。

这个厂机加工的工艺,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工作让韦祖广大有用武之地,有的急需改进。比如有几种圆盘零件,工人们采用平放来铣,即要横向走完再纵向走,这样一来,花时间多,而且要固定直径的铣刀。韦祖广考虑后,就把它改为竖起来铣,一刀就把两面铣好,直径φ15mm以上的任意一把立铣刀,刀口磨一个需要的R尺寸便可以用,这样既缩短了加工时间,又节约了大量的刀具费用。还有一种零件要在上面铣一个宽为8mm,深为30mm的并带R4的深槽,工人们也是采用立式铣床来铣,用的是直径为φ8mm,长度为50mm的加长立铣刀,一把刀只能铣几个零件,光是这道工序,一个零件刀子的费用就高达五六元。他又考虑改用卧式铣床来铣,刀子改为圆盘铣刀,刀口磨成R4,这样一改,一把刀子铣上千件不成问题,刀子费用不过几分钱,而且工效也翻了几番。

韦祖广还发现,这家工厂有很多零件钻孔没有钻模,工人们都习惯划线钻孔,这样不但工效低,而且难以保证质量。所有这些,他都建议全都配备钻模。在其他方面,凡是有问题的地方,能改的他都主动去改,直到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操作者满意为止。老板看到他做事这么用心,这么帮忙,特感叹柳工培养出这么好的技术尖子。也正是这些优秀人才,把大国企的高素质带到私企中来。

在私企工作中,韦祖广还保持着当年在柳工这样的大国企里培养出来的“吝啬”习惯,尽管他手握技改“材权”,但他很懂得节约成本,从不大手大脚,他说这不光是为老板节约,而且也是为国家节约能原。在技改中,每一寸钢材,每一颗螺丝钉,他都会斤斤计较,从技改中要效益,让老板觉得他很够朋友,也让那些工仔们大受感染。

在工厂里,人们都知道技术就是饭碗,所以有些老师傅在技术上就比较保守,不愿将技术全部传授给徒弟,在关键时刻就把徒弟支走,生怕徒弟学到自己的“绝招”。不过韦祖广并不这样,他会地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始终认为好师徒就应当这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不但在技术上帮助年轻人早日上道,在人格方面,也要求自己成为徒弟的好榜样。他常说,“我是从柳工走出来的,干什么都要像模像样,就是出到社会,也决不给柳工丢面子。”

柳工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