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工业太原从制造转向“智造”

2014-09-09

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接入平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太重采煤机的运行尽收眼底,通过对接用户,可以全天候监控、分析及诊断——这一幕并非远景规划,而是真实发生在今天的太重煤机远程运维中心。这家被誉为“中国采煤机之父”的老牌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笔者日前走进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太重煤机,找寻信息化对传统工业打下的烙印。

煤机云平台,千里化为咫尺

8月13日上午10时许,太重煤机远程运维中心大厅内,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一台采煤机的工作状态。太重煤机副总经济师赵小静告诉笔者:“这台由太重煤机生产的采煤机,目前正在潞安矿业集团的一个井下作业,大屏幕上全部是机器的即时运行数据。”

笔者看到,屏幕上既有采煤机的整机运行数据,包括整机电流、瓦斯浓度、煤机位置和工作面倾角等,也有采煤机各个部位,包括左右截割部、左右牵引部的具体作业数据。一目了然,如在现场。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据赵小静介绍,太重煤机依托“十二五”国家智能发展专项,于2012年率先建起了煤机云计算平台,依托该平台进行实时视频接入,对采煤机、综采工作面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分析及诊断。“云计算平台就相当于一台运算能力强大的数据中心,通过相关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或者专线,对设备上反馈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实现远程管理和运维。”

“有了这样的技术,再也不必担心产品售后服务滞后的问题了。”在太重煤机工作了33年的赵小静深有感触:以前用户出了产品故障,只能通过售后服务总机电话与我们联系,然后我们再通知技术部门,准备维修方案,费时费力,有时候因为电话难以说清楚,还得派专家赶赴现场。现在有了云计算平台的实时监控,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发现机器故障,由专家在线指导维修,甚至可以通过机器运行中的数据分析来预知故障,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变事后维修为即时的状态维修。

机床也联网,信息融入工业

如今,在太重煤机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烙印无处不在。

如果来到太重煤机,你甚至不需要迈动双腿,就可以随意走进任何一个分公司和车间,网络集成虚拟园区会让参观者领略到现场参观的感受。坐在调度中心的电子大屏幕前,一幕幕集成的园区、工厂和车间的画面扑面而来,连车间的设备摆放位置、设备的陈旧度都与现场一模一样,让你感叹网络技术的神奇。

同时,太重煤机各个分公司、生产车间以及厂区道路的实时监控画面,也通过网络技术即时呈现在管理者眼前。“设备有没有运行?”“有没有违章操作?”一切尽在掌握,极大提升了效率。

而在企业的核心生产部门,网络也发挥着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信息化时代网络化制造模式的“DNC数控机床联网”技术,正在太重煤机的生产车间应用。通过这一技术,10台联网的数控机床实现了信息集成和设备集成,管理者可对车间制造设备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集中控制管理,及时掌握设备是否“带病工作”、无任务停机或者故障停机,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证设备的持续运转,大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DNC改进了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方法,让操作工人从此可以一心一意地谋生产,实现了信息化支撑下的精细化管理。”赵小静说。

信息化让太重煤机的传统管理模式发生了蜕变,目前,该企业生产的大功率采煤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3%,牢牢占据着行业龙头地位。曾经一度沉寂的太重煤机,正朝着打造“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高歌猛进。企业数字化,助推“太原智造”

太重煤机云计算平台仅仅是我省、我市企业用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潮。

所谓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指通过 IT 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省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我省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资源性工业大省,亟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目前,我省第一部规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已经出台。我省将首先在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信息化科技工程建设。

市经信委介绍说,目前,太原市龙头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太原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借助信息化的翅膀,推进数字企业建设,可有效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太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太原市提出,将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借助信息化的翅膀,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实现太原制造向太原创造、太原“智造”的升华。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