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坚守——访三一消防装备所副所长徐国荣
从2010年接手三一消防产品开发任务至今,徐国荣在这个项目里已经投入了近7年的时间与精力。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对人或事物的情感会因为太过熟悉而感到无聊乏味,到达倦怠期。但徐国荣对于三一消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但没有懈怠,反而充满了信心和动力,因为就在这一年,三一消防车迎来了最为光明的前景。
不到最后一刻 绝不轻言放弃
2009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在考察三一时得知了三一拖泵的超高层输送性能,提出能否将这一技术运用到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之中,由于此前刚刚发生过央视新址的重大火灾,超高层建筑消防装备的开发迫在眉睫,三一决定接受这一建议,研发超高层供水消防车。2010年,入司三年、专门负责新产品开发的徐国荣接到了这个任务。
经过两年的潜心研发,徐国荣和他的同事们在消防这个从未触及过的领域终于取得了突破,研制出“超高层建筑供水消防车”样机。这一产品以三一重工的核心科技为基础,完全能够满足任何高度高层建筑的灭火工作。但由于该装备的泵送机理与常规消防装备不同,要做到大面积推广有一定难度,公司决定暂缓这个项目的推进。
但徐国荣并没有就此完全放弃消防项目,在与北京市消防局两年的合作中,双方建立了良好而默契的伙伴关系,北京市消防局非常认可三一重工的研发水平,并建议三一继续将现有的技术向消防领域移植。因此,徐国荣在被调到其他项目工作的同时,仍然保持着与北京市消防局的沟通联系,将公司泵送产品的施工资料发给对方或参与相关的消防试验。一次,北京市消防局看到三一泵车的打水试验,认为这一技术可用于大体积建筑的灭火救援。因为泵车臂架的横向工作范围广,还可跨越障碍物展臂送水,是常规举高消防车无法做到的。
得到讯息后,徐国荣也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项目,但当时对于消防设备的研发已经全面暂停,重新启动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仅凭一己之力能否让这个项目出现转机?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能轻言放弃!经过精心准备,徐国荣向泵送事业部总经理代晴华先生提交了一份技术报告——《泵车折叠臂架消防救援领域的创新运用》,详细论证了这项产品研发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报告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次讨论,公司决定开启“大跨度高喷消防车”的研发工作。
项目的重启给徐国荣和同事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仅用一年时间,样机就制造了出来,然而,更为艰难的是样机的调试。那半年时间,徐国荣每天都要往试验场跑,当时正值流火7月,露天试验场的地表温度超过40℃,碰上下雨,试验也从未停过。就这样,经过反复的测试、改进和提升,机器终于在2015年1月通过了各项测试,被送往北京进行消防实战试用。
2015年6月30日,北京大红门木材厂突发大火,由于面积大,道路障碍又多,其他消防设备只能望洋兴叹,但三一消防车却大显神威,成为火灾现场唯一能够使用的灭火机械。三一消防车一战成名,随即收到订单,实现销售“零”的突破,徐国荣和同事们几年的心血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申报科技经费 研发自给自足
除了潜心研发产品,徐国荣还积极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及立项。由于消防车项目属于三一与政府部门联科攻克社会难题,符合政府拨款进行新品开发的条件,为了让这个项目取得资金上的自给自足,徐国荣多次去往北京,提交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答辩。这一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琐,每次的申报材料多达几十页,为了答辩他常常通宵加班,几年来徐国荣往返长沙与北京的次数甚至比陪家人出门的次数还多。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2015年间,他共完成了3项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及立项,获得政府科技经费支持。
当问及新时代的研发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时,徐国荣说:“不管市场环境如何改变,三一‘品质改变世界’的核心理念始终是我们研发人员需要遵循的首条定律,要想打造高品质的产品,从研发环节开始就应该高标准、高要求。尤其对新产品而言,一个很小的问题就可能会导致产品开发、推广的失败,只有重视细节,才能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另外,研发有时也是孤独的坚守,哪怕到了最后一刻,也可以做更多的努力”。(本文来自三一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