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桥箱公司:“玩转”刀具的“那些事儿”

中国重汽 2016-06-28

自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升级年”活动以来,作为刀具使用大户,桥箱公司通过抓管理、重技改、推行改善提案等活动,努力在提高刀具寿命和降低刀具生产环节浪费上下功夫做文章。各生产单位互比互学互交流,积极开展刀具优化活动,并将降低刀具费用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管理制度、优化为管理流程、提升为管理标准。

(一)

中减壳拨叉轴孔φ32孔口的型腔处,本应是一个铸造出来的小平面,但是由于毛坯铸造缺陷,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圆角,导致轴间差速锁拨叉轴头部无法正确装配,拨叉不动作。毛坯厂家虽多次派人用风砂轮机将圆角打磨掉,但由于问题毛坯数量较多,打磨效率低,严重影响生产。

为解决此问题,员工另辟蹊径,使用同样是加工拨叉轴孔的φ40暴力钻,在加工完φ40孔后,继续向前加工一段距离,将φ32孔口处毛坯上多铸出的圆角钻掉,钻出的孔底近似平面,保证了拨叉轴头的装配。

通过巧用刀具,解决了因为毛坯铸造缺陷而严重影响装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减壳的生产效率。

(二)

曼后减壳拨叉轴平面,有一个厚度为11毫米的方肩结构,由于平面边缘距工装侧板仅有25毫米,方肩铣刀无法切入,一直以来都是使用φ20棒铣刀加工平面和方肩。而棒铣刀因直径小、抗振性差,导致轴向吃刀量小、进给速度慢,而且一次吃刀要由外向内走两圈才能将平面铣掉一层,如此走刀三次才能将尺寸加工到位,所以效率很低,工步耗时9分钟20秒,致使整个工序耗时59分钟。

经过仔细观察,操作者们将φ40暴力钻钻孔工步提到铣平面工步之前,钻出φ40孔后,使用φ40的方肩铣刀,将铣刀先伸入到φ40孔内,就可以用铣刀铣削平面和方肩了。此方法工步耗时只需2分30秒,比原来节省了6分50秒,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优化刀具,通过巧妙地改进走刀路径,使切削效率更高的新刀具得以使用,大大提高了减壳的生产效率。

(三)

曼后减拨叉轴减壳最初试制时,加工一件70分钟。一个班次只能生产6件,经过近一年刀具更换及切削参数调整优化后。加工时间最终锁定在了51分钟,但也存在刀具寿命降低的情况。特别是轴承孔D205,由于速度太快,经常造成研刀。曼减壳加工效率提升一直是减壳分部一块心病。

减壳分部员工一把刀一把刀测时。通过一周详细观察,发现了影响曼后减壳加工效率的几大重要因素。一是在铣刀加工中,将铣刀由外部切削改为内部切削,使用大进给顺铣方式,将原有的2刀加工变为1刀,同时刀具切削路程降低30%;二是在拨叉轴端面加工时,通过修改工装,取消了小直径棒铣刀加工方式,直接采用精铣刀扎铣端面。不仅节省1把刀具,而且精铣刀的直径是小直径棒铣刀的4倍,切削速度也是棒铣刀的3倍。

通过15处程序的优化,曼后减壳整个加工时间缩短至38分钟,减壳单台班产将提升到每班10件,产能提升达43%。

(四)

曼后减壳毛坯φ205轴承孔,一直存在个别毛坯有硬点的问题,由于数量很少,毛坯检验难以检出;且硬点在毛坯表层以内,加工之前肉眼无法看到。一旦毛坯存在硬点,就会导致在粗镗轴承孔时,硬点将粗镗刀片崩坏,一次事故就会造成两个刀夹和两个刀片损坏,造成刀具经济损失1900多元。

由于只是极少数个别毛坯存在此问题,如果在毛坯检验上做文章,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效果不理想。于是,曼减壳生产线上的能工巧匠们积极探索、群力群策。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研究,他们发现,本工序所用的粗铣刀可以进行轴承孔内壁的快速绕铣,且粗铣刀片的强度和韧性比粗镗刀片都要大得多,强壮、耐崩,能将绝大多数的硬点铣削下来,从而排除了硬点对粗镗刀的威胁,避免了刀具的损坏。

轴承孔经过绕铣后,粗镗余量减小,还延长了粗镗刀片的使用寿命。而粗铣刀片的单件加工费用比粗镗刀片低,总体算下来单件刀具总费用有所降低。所有加工工步均由数控机床完成,只需前期一次编程,后面所有工作都是由数控程序自动完成,简单高效,无需增加任何的后期人力物力投入。自从增加了绕铣工步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粗镗刀具损坏的情况。(本文来自中国重汽)

中国重汽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