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物联风口,一“网”尽收天下“智慧”

徐工 2017-03-21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这些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名字频频出现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精准诠释了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导向,彰显物联网与现代制造的融合和创新。站在中国“智慧”制造与服务的前沿,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信息”)积极探索物联网、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新型竞争优势,充分挖掘互联网+新力量,快速辅助客户抢占服务型制造业的至高点。

一张物联网,全球服务“零距离”

站在物联风口,一“网”尽收天下“智慧”

徐工信息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基于海量数据,借助核心算法,可以快速、准确、便捷的预测宏观行情“雨晴表”,让企业及时、准确的实施战略决策调整,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第一时间响应市场需求,并且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平台通过多达6000余项工况数据的采集、清洗、因子提取、关联数据分析,描绘出一幅精准的机群作业情况画像,为远程智能诊断奠定坚实基础;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一套设备预防性维护模型,高概率的、高可信度的命中即将发生的事件,变事后被动服务为事前主动服务,让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最大化,提升其使用效率和价值。

凭借对服务型制造业打造的独特理解,不断拓展独创性的产品研发和持续升级支撑能力,通过物联网信息终端实现设备的基础信息采集与传输,支持远程自动升级,实现远程控制、异常报警等,为“零距离”服务提供基础工具。伴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行动计划的有序推进,这种硬件逐步转变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基础数据采集的桥头堡,其生命周期必将伴随设备本身。

同时,徐工信息积极研究海外物联网业务推广方案,在业内第一家实施了物联网信息终端海外入网认证工作和海外物联网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可以适时对远在巴西、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工况展示、开工率统计、维保管理等诸多功能,大大支撑了徐工集团国际化业务拓展。从而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做到了全球服务的“零距离”。

互联网+制造,提升企业全价值链

站在物联风口,一“网”尽收天下“智慧”

未来的全球制造产业,面临向客户的定制化转型。没有互联网+,这种变革无法实现,无法打通生产和客户之间需求的交流。目前大部分制造型企业,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如何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企业产品,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以客户和服务为中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表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双重创新,实现制造业变革。”

徐工信息定位发展目标,综合现代化技术,将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作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在徐工大吨位manbetx.com 智能化制造基地,现场独具特色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对话,设备与设备的对话。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互,解决“信息孤岛”,实现智能生产。终端就是工厂的大脑,工作人员通过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触控,就可以下达生产指令,这时机床、机器人就可以识别指令,智能生产。

事实上,通过发力智能制造,徐工集团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大吨位manbetx.com 智能化制造基地在基地建设之初,就定位于行业样板工厂,从生产管控、物料配送、质量检验等方面均制定了智能化方案。原来1500人一年只能生产1.7万台产品,在智能工厂,相同的人员,可以实现年产4.6万台。不仅是产能提高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特别是焊接机器人和涂装机器人的应用,使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未来,徐工信息将积极探索物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与应用,整合资源与渠道,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先进的信息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稳步的更新迭代,有条不紊的完善研发和持续推广新一代产品,提升产业多样化、产品智能化、制造服务化,以“技术领先、用不毁”的行动金标准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飞天、进化之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百年徐工、进入全球行业前三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本文来自徐工)

徐工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