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随和·勤俭·恭谦——波兰柳工吴荫登剪影

柳工 2017-05-23

前言:人们在谈论成功人士时,看到的往往多是他们令人瞩目的当下,而比较容易忽视这些人的努力与付出。其实,在成功者的背后,一路走来都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亲切·随和·勤俭·恭谦——波兰柳工吴荫登剪影

图为本文主人公吴荫登留影于美国加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会上

一、备受欢迎的“洋“老总

“你今天怎么在这里浮头啊?”

“我昨天就已经在这里浮头了。”

以上的这两句对话,是一次下班时,我与波兰柳工吴荫登总经理在楼道上相遇时的问候。吴荫登因为常驻波兰,在总部大楼露面的机率颇少,故此对于他的出现,我会感到有些意外。走在我们身后的一个小年轻后来跟我说,她听了我与吴总的对话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在他们这些小字辈看来,领导多少都有些“道貌岸然”,没想到吴总给他们的第一印象,竟是如此随和。

我跟吴荫登讲话之所以“比较随便”,是因为他这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变迁,其本质上的亲切恭谦依然如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次他“浮头”于我们办公室时,都会受到热烈欢迎,尤其是他的那些老同事,老部下,见到了他,都会流露出平时少有的热情,小年轻们还会表现出欢呼雀跃,即使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也会用手势、点头和微笑跟他打招呼。有时,他也会“顺道”过来跟我聊上几句,以表示对我工作的支持。他曾是我的特约作者,几年前他在《柳工文苑》杂志上发表的那篇《英伦留学记》的纪实文学,就是我约他写的。当时,因为考虑到柳工有不少驻外人员,为了让更多员工了解驻外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我提议开设一个“人在他乡”的栏目,于是就请他在百忙当中对这项工作给予支持,没想他欣然同意了。

二、“阴差阳错”到柳工

说起来我与吴荫登也算得上是老相熟,过去他在液压件厂上班时,我们就在同一栋办公大楼共事。当时因为要重建总部大楼,我们报社就临时搬迁到原薄板件厂和原液压件厂院内的综合办公楼办公,我们在三楼,而一楼和二楼是薄板件厂和液压件厂的处室。吴荫登那时就在楼下的技术科。不过平时很少见他在办公室里呆,他的大多数时间都用于跑车间现场了。

吴荫登喜欢跑现场,跟他小时候对工厂的向往有很大关系。他的家乡在南宁郊区,家附近有个明阳糖厂。小时候他曾去那里看过人家榨糖,觉得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种有糖吃很幸福的年代,糖厂就好比一个大蜜罐,令多少人心驰神往,故此,他非常崇拜这个企业,憧憬着将来若能来这个企业干活多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后来上大学时就特意选择报考了“流体传动及控制”这个专业,主要是想弄懂榨糖流出来的糖水如何控制。大一大二都在学基础课,还没有真正入门,直到大三进入专业学习后,才逐渐了解到液压的作用与功能,才知道这门被简称为“液压专业”的学科,与他想弄懂的那个“糖水控制”压根是八杠子打不着一撇。1992年7月毕业时,他从校友通讯录中看到有个学长在柳工液压车间,于是就投奔学长到柳工来了。

三、现场当成战场练

今天我们看到的吴总,成熟干练,儒雅大方,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其实他初来乍到时,也跟今天的许多初入职的菜鸟一样,对在厂的规矩丈二摸不着头脑。报到的当天,他是穿着凉鞋来的,满以为这才是一副投奔劳动的样子,殊不知工厂里有严格的规定:穿凉鞋不能下车间。当时也没听说有劳保服劳保鞋发。为了能够尽快下到现场,他中午就跑到生活区门口的力达公司去买了一双布球鞋。记得那天是周六,当时还没有实行双休制,下午下班前,液压厂的统计员邓健雄便拿着加班条过来通知人加班,并对他这个职场新人说,“得加班”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看到那些没拿到加班通知的人表现出几分失落,他为自己刚入职就能够得到加班的份美差而高兴。没想这一加,便加到国庆节才有休息。那时加班也没有加班费,但会有一些实物,诸如方便面、饮料、粉丝之类,这也是他的意料之外。另外,由于他当时入职时主要是在一线像工人一样开机床干活,而当时的政策是凭完工入库单可算工时,员工凭工时领取奖金。到了月末,作为不用记工时考核却在一线干活的他手上攒下了一大把工单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他就把这些工单全都给了师傅。师傅也很喜欢他。

车间里的一切,令吴荫登这个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大男孩充满好奇。他学开过钻床、铣床、数控车床等加工产品。因拜一切能者为师,他的进步很快,他总是主动去帮师傅搭手,肯帮他的师傅也很多。见有个车工老师傅忙不过来,他就自告奋勇去给那位老师傅当搬运工,老师傅干一件,他搬一件,后来听人家喊这位老师傅为耿厂长,才知道这位师傅叫耿发,车工出身,生产忙时,当时这位生产副厂长就亲自上阵,继续操刀自己的老本行,难怪被他误以为是工人老师傅呢。

大忙时节,厂长都可以这样当工人干,起表率作用,这样的场景对他这个职场菜鸟的触动很大,他在心里默默发誓:将来自己也要做一个像耿厂长这样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四、踏实肯干最光荣

现在不少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走关系,找捷径,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哪怕走歪门邪道也属“正常”。但在吴荫登的骨子里,压根就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为人纯正,做事踏实,肚子里没有那些花花肠子,只想一心一意,把本职工作干好。在车间半年,他就跟技术组长韦祖广在一起设计小工装;在车间呆上一年,他的车工活就可以与当时车工活干得一流的劳模周俊才师傅比美。也是在一这年,车间里有一台南京大方数控系统产的机床出了故障,他就拆下来弄。此后,遇着机床上的数控板坏了,他就拆下数控板来修;当时这种机床上有一块驱动板的大功率三极管常烧坏,厂家都没辙,他也拆下来修。人家都以为这小伙是学电工的,很投入,也很专业,竖拇夸这小子不仅活儿干得漂亮,还为车间修好了好多设备,为工厂节省了不少钱。

为了肯定他的工作成绩和突出表现,年终评先时,液压厂的厂长张德明推荐他这个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一年的新人当上“先进工作者”,这个荣誉相当于现在的标兵。厂党支部书记赵纪庆还特意安排车间里的优秀通讯员伍朝阳前来采写他的事迹报道。当时吴荫登正在开铣床,伍朝阳来到机床边,见他的衣服又油又脏,就问:“你是哪个技校毕业的?”这一问,才知道这个活儿干得顶呱呱的年轻人原来是“潜伏”在车间里的大学生。那时大学生还比较紧缺,分配来的多半是在处室当“白领”,像吴荫登这样把自己弄得跟普通工人没两样的,还真找不到几个。故此,伍朝阳这个文采过人的采访者也颇感意外。

五、机遇来自功底厚

机遇总是为那些有着良好基础的人准备的。虽说入职时吴荫登与一同前来的那些新人,大家都还是看似差不多的菜鸟,但由于在工作中的付出与努力乃至机遇不同,其职场人生的分水岭就会迅速彰显。吴荫登因为好学上进、在工作中屡出成果,因此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菜鸟到凤凰的转变,被任命为液压件厂主管技术质量的副厂长。这样的转变也令他这个不会走捷径不懂搞关系的实在人忐忑不安。他反复扪心自问:我这是何德何能啊?上有潘安珍大师兄、技术科长李勇、师父韦祖广,怎么都排不到自己嘛!但张德明厂长还是很看好他。其实在提拔他之前,张德明厂长就已经离开液压了,但还是力荐他,相信他跟耿发厂长会成为一对好搭档。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跟耿发这对都是以实干而立的搭档,合作得非常默契、愉快。

但更大的舞台还在等待着他。那是2002年的一天,分管人事的温小华副总裁到液压找班子的多名成员谈话,大家都在猜想,可能有人“要动一下”。 几人就在那里八卦,猜猜会是谁。没想到上午刚谈完话,下午他就接到干部处的电话,说是曾光安总裁找他谈话。这让他到十二分意外。

当时曾总因身体原因刚戒烟,只嚼口香糖。见他进来,就扔了一块口香糖给他,随后问了他的工作情况。他由此得知,那时人事劳动部的宋部长已去外地挂职做县长了,人事劳动部部长的位置空缺。他心想,人事部除了招人,还有什么功能,他一概不懂,一窍不通,不知自己是否合适。曾总见他犹豫,就对他说:“我观察过你有两三年了,认为你做事稳,可以挑战。今天周末了,你不急回答我,下礼拜一再给答复。”

究竟是去还是不去?因为一时拿不定主意,吴荫登就征求液压件厂领导们的意见。结果大家都支持他去,因为据他们所知,当时从没有人从车间这种地方上到那种位置,觉得他这一去,是为生产系统争了脸。

六、“空降”落地扎根深

红头文件发了以后,没有工作交接,也无人叫他到新岗位报到。直到3周后,领导才把他叫去,到人事劳动部上班。因为前任去挂职时,办公室锁着,也没人敢动他东西,人事部门的人也都各忙各的事务,也没人理会他这个“空降”来的主。他就坐在大办公室里,感觉很尬尴,就看看这个干什么那个干什么,然后就跟办事员一起学业务。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冷遇”,让他迅速摸清了各模块业务,掌握了人力部门的职责范围、业务流程,成全了他后来跟市里劳动部门“混得溜熟”,从而使人力资源工作得到全面顺利地开展。

“空降”之所以让人“冷眼相看”,主要在于人们普遍认为“空降者”不懂业务,还爱讲外行话,做外行事,工作起来会形成一种外行领导内行的被动局面。吴荫登这个“空降”心里清楚,要做好人事这摊子工作,必须把事务捋顺,把政策吃透,是一大关键。

让部门员工真正对他这个“空降”来客刮目相看的,确实取决于他对千头万绪的庞杂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当时正遇着营销部门裁员,因为劳动关系,其中会涉及到许多棘手的事情。按照当时的规则,裁员将分为两种情况:解除合同及自主辞职,其中的细则,需要运用劳动法规来解释和把控。他为此把劳动合同法通学巩固。依照条文规定,对公司辞退的,会按法规规定给予经济补偿,而自己辞职的,要付违约金给公司。这是基本原则。但有自己辞职者前来跑要补偿,还跟他拍了桌子。在合理解释无法让对方接受时,吴荫登也拉下面子,据理力争,义正辞严。因为在整个裁员工作中,他对政策的解释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行事果断,无私无畏,使裁员难题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一时间,他的人气迅速飙升。

据悉,在此之前,因为劳动关系的颇多棘手事情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常有人到办公室慢泡,自从他做了人事部长之后,由于对业务的熟悉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使许多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多为职工谋福利,是吴荫登勤俭恭谦的又一面。他说这种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怀,得益于深受时任董事长王晓华的影响。因为人事工作,会遇到一些模糊地带,即同样一件事情,可以参照按这个依据来办,也可以参照那个依据来办,但他通常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倾向员工利益的方案来操办。比如在他走马上任后处理的养老金的调整问题,也是一件棘手之事,在解决当年上海华钢厂与包福记(原一个私营企业)公私合营时老员工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认定而带来的养老调整标准问题时,他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柳工前身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并根据档案记载的一些微小的事实,与上级有关部门反复沟通,终于为这些已经本来退休了很多年的老员工争取来更加有利的参照标准,使得这些退休老员工领取的养老金有所增加。

七、天宽海阔景迷人

到波兰任职,是吴荫登人生历练的又一个大跨越。他曾留学英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曾在车间干过多年,了解工人,熟悉工厂、机器,懂得技术、质量,又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对人事、劳动关系了如指掌。这些,都是在波兰任职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要管理好一个企业,你懂得和掌握的东西越多,考虑到的面就会越全方位。

其实,早在2010年参与波兰并购谈判时,当时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的吴荫登就参与了谈判,主要职责涉及人力资源和工会这两方面。当年他40出头,与他谈判的五个工会主要成员都是年届60的长辈。有一次谈判后,他们问为什么柳工有很多像你这样看起来年纪轻轻就干到这么高的职位。而吴荫登却告诉他们40岁在中国正当年,正是中国人勤奋勤劳,肯付出,讲次序,中方才能做到一年干波方两年的活,先忙后闲。这些,都为以后的谈判埋下伏笔。

波兰人67岁才退休,无论男女,而且除了公共假日之外,每年还享受带薪休假26天。中方一年最长休15天,还有人不休,乐于奉献,这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休假期间,他们会放下一切,对工作上的事情不管不顾。在谈判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该休假的老总照样雷打不动地休假。在收购谈判成功之后,波兰副总裁斯洛卡作为代表发言,其中的一句话,代表了当时波方人的普遍心态。他说:“走到这一步被卖掉,是预料之中,没想到会卖给中国人。”可见他们内心从开始并不认可中国人。这位叫斯洛卡的代表年方65,至今仍为波兰柳工副总。吴荫登说,斯洛卡的这句话,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让他很震憾。也因为如此 ,他一直不敢有半点松懈,他得更加努力地做好表率,让他们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柳工波兰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在波兰最大的投资项目和海外并购的成功范例,这几年在波兰的发展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从入主HSW的3个月内,柳工品牌挖掘机装载机就在波兰成功下线,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下,仍能实现收购初期的扭亏奇迹,到荣获波兰全国最佳雇主奖、波兰最佳投资大奖;从与热舒夫工业大学签建实习基地协议,到对公益事业的不断加大投入等,柳工波兰不断得到波兰人民的认可与好评,并成为深受当地人民热捧的“网红”。而所有这些,都与吴荫登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柳工波兰,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亲切·随和·勤俭·恭谦——波兰柳工吴荫登剪影

吴荫登(左一)代表柳工波兰公司签订收购波兰ZZN厂合同

亲切·随和·勤俭·恭谦——波兰柳工吴荫登剪影

吴荫登(右三)接受外媒记者采访

柳工设备推荐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