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装载机,35万台背后……
2017年5月26日,柳工装载机全球销量突破35万台庆典仪式当天,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更新了一条朋友圈:
显然,这是一个很难再被对手超越的数字;而凭借超过36万台的累计销量,柳工也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manbetx.com 产品销量最大的制造商。
尽管销量一路领先,但柳工的发展观和文化中,并不愿意太多渲染规模优势;反而,在产品、技术上,柳工更为在意和重视。
这和柳工集团“技术导向的理念”不无关系。作为柳工集团、柳工股份现任董事长,曾光安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是:
◎ 柳工为未来储备了多少项前瞻性技术;
◎ 柳工产品在哪些方面、哪些指标上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在哪些方面又实现了新的升级与突破;
◎ 还有就是柳工又在全球研发上投入了多少资金。
而为了让技术和全球产业,和市场需求深度接轨,曾光安还首开行业先河,在企业内部设立了“首席科学家”一职。相较于很多品牌,柳工由“首席科学家”站台讲演、展示的发布会,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显得更有感染力,更加“独出一格”。
显然,超过半个世纪的沉淀,技术已经成为柳工最重要的基因;而即便是在过去十几年,“营销导向”占优的中国manbetx.com 市场,柳工亦不曾改变这种坚持。也恰恰是借助这种技术优势,柳工不止一次开创了中国装载机行业的“第一”,带领中国品牌打开全球产业新局。
“第一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装载机产品的发展历史最长。而其中每一次潮流和变革,柳工都全身投入。
1966年,柳工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装载机——Z435型装载机。此后,柳工又借助一款经典机型——ZL50型装载机,驰骋中国市场30多年,并一直保持出口冠位。以ZL50为基础,柳工延伸拓展出了包括高原型设备在内的一系列细分装载机产品。
进入到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后,柳工的优势进一步明显,亮点也更为突出。作为首款全球同步上市的中国品牌产品,柳工H系列装载机无论在配置还是性能指标上,都再度刷新了各方对“中国产品”的传统认知。而其中,CLG8128至今还保持着中国最大装载机的记录。
2016年年底,柳工祭出了“黑科技”——推出全球首创的垂直举升装载机。
跟传统产品相比,垂直举升装载机能够举起更大的重量,举起更高的距离。“实际使用中,5吨垂直举升装载机能够干7吨装载机的活儿,就好比50公斤级的举重选手举起70公斤选手的重量。”柳工技术人员这样解释。 而这代表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使用成本。
尽管2017年才开始量产,但这款产品的面市,让柳工以及整个行业都颇为振奋。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全球装载机行业的创新,特别是产品、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很少。
“ “坚持以自主创新、品质为先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柳工不仅成为中国第一台装载机的创造者,也带领中国装备品牌,在全球塑造更大的竞争优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说。”
“30年第一”&“40年不坏”
中国装载机行业,柳工不仅创造了竞品,更打造了一款难以超越的爆品标杆。
根据协会以及第三方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推出以来,柳工ZL50C轮式装载机30多年间一直占据着行业5吨产品销量第一的位置。
可观的规模之外,柳工5吨级装载机还创造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使用寿命记录”。
“ 40年前,华宏水泥购买了其第一台柳工5吨级产品——经典款ZL50装载机。40年后的今天,尽管外观已经有些斑驳,但常规的保养之下,这台“高龄设备”的动作依然流畅有力。“对于水泥厂的工况而言,这台装载机目前依然很好用。”华宏水泥设备部长黄超源说。”
超长待机时间背后,折射出柳工对“产品价值”的通盘考虑。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柳工是第一个提出“产品生命周期价值”理念、并在此持续深耕的企业。“一方面,我们依靠高质量的设备,保证产品的效率、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我们从产品设计源头开始,就让每一个细节能够承载起尽可能多的价值,保证用户能够通过设备获得更多收益。”柳工研发负责人表示。
出口最多的中国装载机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装载机领域发展历史最久,积淀也颇深。早在十几年前,中国装载机产品就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成为整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此先行一步的细分领域。
显然,不论从产品、技术实力还是未来趋势把握上,中国装载机都是最有希望第一个具备真正世界级竞争力的产品。在这场“全球竞赛”中,柳工是牌面最好的参与者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推进“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柳工上世纪90年代,就携“王牌产品”——ZL50C,首先批量实现海外出口。几十年间,尽管柳工的主导产品不断升级,但中国装载机出口销量年度冠军的位置,柳工始终在握。
长时间在发展中地区以及发达地区的滚动积累,扎实布局,让柳工成为目前海外产业资源最丰富的中国品牌之一。而就在大多数中国竞争者仍在模式选择、落地上“摸爬滚打”之际,柳工已然在全球市场拉开了一场品牌形象升级大戏。
越来越多的地区,比如东南亚,比如北非,比如中东,甚至欧美,柳工凭借品牌之力,逐渐摆脱中国品牌固有的价格战羁绊,和全球老牌企业直面竞争。
“ “在越来越多的市场,比如印度,柳工的当地份额都已经挤入前五甚至前三。而在被所有中国制造企业看做高地的北美,柳工几年前就实现了盈利。”曾光安强调。”(本文来自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