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扎根成长——埃塞甘贝拉项目参建者的奋斗之路
有人恨这片荒芜的土地,有人爱这片温馨的热土
有人在深夜里无声悲哭,有人在人群中会心欢笑
有一种寂寞叫非洲!
——题记
身体或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生活中可以没有荣华富贵,但不可以没有信念、理想;人生中,可以没有扶摇直上,但不可以没有快乐和守望。
对于毕业不到一年的我,海外工作意味着挑战和机遇。走进埃塞甘贝拉已经八个月了,如今依稀记得刚到项目时的迷茫、无措、自卑和不适应,每天细数着时间煎熬过日子,纵使心中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与渴望,但也是万般无奈。于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出国,想想那个满怀抱负的自己,看着这些艰苦奋斗的同事,我不断沉思、学习,之后的状态就是每天马不停蹄的忙碌却又不知道做了些什么,细想一下都是琐碎的小事,这让我更加失望。但我知道必须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需要不断调整、适应、提供,到现在能够有条理、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很充实,很满足。一步步走来,有苦有累有抱怨,曾经也有想过放弃,但只是一闪而逝,有学有获有欢喜,每一件成功的小事都在催促着我不断变强,也在不断践实着我的座右铭:
“TO BE A BETTER MAN!(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面对复杂的当地环境和具有文化差异的当地人,在工作、生活中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调整思路,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环境。有时候对于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非常不理解,会被他们搞的头大,会心累,会愤怒,但这都是成长、适应的过程,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碰撞。入乡随俗,适者生存,不学习语言就没办法交流,不吃牛羊肉就没办法生产,“英吉拉”让我难以下咽,慢慢的却也会觉得这是一道美味的食物。不适者终将被环境所淘汰,所以必须要做出改变。慢慢,一切都变得那么熟悉和美好。
最开始见到当地人会有些害怕、嫌弃,觉得他们落后、野蛮、不开化,深入了解之后会觉得他们认真、上进、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条款,而那些不好的名词只适合于少数人,我也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和他们一起喝酒聊天,谈生活、谈理想,谈“一带一路”政策等等,我也可以自己开车去机场购票。我们不断引导、支持他们,更好地推动属地化管理,让他们不单单觉得生活只是工作和领工资,而是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中。某天午后煮一杯咖啡,望着蓝天,也会感叹生活的美好。
之前因为要参加考试而申请回国,看着国内各项设施的飞速建设,快捷的生活方式,感受着国家的强大与和谐,心中无比自豪和优越,但却有些许的不适应,或许是留恋远方的那个“家”。回到项目的那天,就像是回到家一样,欣喜、欢笑,因为这里是我奋斗的地方,是我实现理想的地方,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人: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每天早出晚归,没有假日,没有休息,顶着烈阳,迎着灰土,扛着责任,背负理想的一群建造者。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用图片将生活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我一直期待着项目竣工的那一天,想象着大家热烈庆祝时的场景,然所有美好背后的辛酸只有我们自己明了。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记得项目经理郭希庆讲过的一个故事:猎狗追一只受伤的兔子,到最后还是没能追上,悻悻返回,只受到了主任的责骂,而受伤的兔子却坚持归来,因为猎狗是在尽力而为,而兔子却是全力以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工作中亦是如此。哪怕环境是多么的恶劣,哪怕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仍需拼尽全力为梦想而奋斗。累了,困了,倦了,甚至想要放弃了,就想想那个怀揣梦想的自己,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青年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后继力量,有着无限的生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公司“走出去”的大战略下,青年有语言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海外复杂的环境,创造人生价值,谱写青春华丽的篇章。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我们将团结一致为海外发展做出贡献。
我只愿青春无悔!
生活中你不必让所有人都开心,不必每次旅游都要带礼物,不必一次不落的随份子;工作中你不必每晚写资料到凌晨,不必承担那么多责任。你不必背负这么多,你不必成功!因为只有两种人才会对别人说不必成功,一种是成功人士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种是永远也不会成功而只会找理由的懦弱者。所以要么破釜沉舟扶摇而上成为人上人,要么甘于颓废碌碌无为成为垫脚石,SO,加油吧,为了辉煌的明天!
有人羡慕我年轻,我却怕自己经验不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安于现状,不困于牢笼,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终将属于不懈奋斗的你!
让我们尽情的将青春挥洒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