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工曾应根:我在南极工作的那些日子
【manbetx体育 采访报道】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成并在南极升起了五星红旗,从此在南极大陆上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南极人一直奋勇向前、砥砺前行,为中国南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来自厦工的机械师曾应根便是其中一位。
从南极载誉归来的厦工机械师曾应根
刚从万里之遥的南极归来,曾应根肤色略显黝黑,见到我们,灿烂的笑容仿佛给我们带来了南极那边清新怡人的气息。温和、谦逊的他,在被问到有关南极的事情的时候,侃侃而谈,可以看出,在南极的那些日子,这位来自厦工的机械师有很大收获。
技术精英保障极地科考
曾应根在南极科考现场
曾应根是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员,厦工机械师,曾获得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竞赛金牌及“个人优胜一等奖”,还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光鲜的荣誉背后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在厦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的缩影。曾应根表示,在平时工作中喜欢钻研,琢磨,碰到难题不会轻易退缩,喜欢去把其中的原理剖析清楚,这种勇于钻研的精神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曾应根在南极科考站留影
在南极工作期间,曾应根作为机械师,主要的职责是保证所有车辆的稳定和安全,正常运行,此外,运送科考人员和物资,培训外出人员,使用检修设备等。他说,记得有一次,科考队从泰山站出发没几天,路上一辆牵引车的减震器坏了,因为当时面临的情况是任务重,物资多,距离远,车辆少,在这种时候,设备坏了无疑是雪上加霜,必须马上检修,才不能耽误第二天的行程。那天夜里九点多,机械师把设备从外面十几公里缓缓开回营地。当时维修库里没有这种配件,大家决定用别的配件,相同材质的材料进行改造使用,大家把设备吊起来,曾应根就钻进车底下,躺在雪地里维修设备。他回忆道:“那时候感觉后背到全身都是冷冰冰的,手也冻得由痛到麻木了。到夜里三点多,设备修好了,虽然觉得很累,但是想到第二天能顺利出发,没有耽误行程,心里就暖暖的。”
海冰卸货
在南极比较危险的工作之一--海冰卸货,这是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的事情。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重,加上泰山站二期能源建设,物资非常多,当时雪龙船到达的位置距离中山站40公里左右,距离较远,这对海冰卸货来说,挑战非常大。海冰情况复杂,随着潮汐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海冰每天都在变化,这使得裂隙隐藏在海冰里面都是可能的,危险随时存在。“当时车辆少,两个人轮流倒班去卸货,这个卸货周期持续两周左右。”曾应根至今对此记忆犹新。
曾应根在南极科考工作照
谈到在南极生活,曾应根向我们介绍到,他们是住在六人或八人一个标准集装箱,餐厅和厨房也是在一个集装箱,科考队一般都是白天行进,晚上露营,所以都是吃快捷方便的航空餐居多。从出发那天起,一个内陆考察任务下来60几天基本不能洗澡,只能简单地洗嗽。所有的生活用水都是靠雪融化来的,而且生活的废水的处理也比较麻烦,因为要保护南极环境,生活污水都要带回国内。
铁甲英雄挑战极限工况
厦工XG951装载机在南极工作
厦工设备在厚厚的雪地上作业
目前,厦工有5台设备在南极服务科考,分别是ZL40装载机、XG951装载机、XG822LC挖掘机、XG958H轮式装载机、XG520内燃叉车,其中,ZL40装载机已经在南极连续工作十多年了,曾应根告诉笔者,虽然外观看上去有点老旧,但是用起来还是得心应手,这也充分展现了厦工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自主民族品牌代表的可靠品质。
厦工XG958H装载机在南极风雪中傲然挺立
厦工设备在南极工作
“南极地上是冻土,就跟水泥浇灌过的地一样,挖掘机挖起来费力费时,加上气候环境恶劣,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具有很大的挑战。”厦工设备在南极用途很广泛,每次度夏的时候,科考队的任务很重,上站的物资多,只能靠设备到运输到具体位置。冬天积雪多,也需要靠装载机和挖掘机来铲雪,疏通道路,保证科考人员的外出通行。此外,厦工设备还要负责海冰卸货、极地基建项目建设,如停机坪建设、维修库建设、卸货道路维修保养等,叉车在仓库倒运物资,可谓是极地可靠不可或缺的“铁甲英雄”。同行的机械师由衷地赞叹:厦工设备在南极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了十几年,各方面的性能还这么好,性能的确是非常优越。
厦工XG958H装载机在搬运科考物资
自1992年以来,厦工已经连续24次参加国家南极科考活动。截止目前,厦工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挖掘机、叉车等先后助力南极科考事业的设备保有量已达到18台套,技术人员先后有20人,多达32人次参加南极考察。这一串数字凝聚了无数厦工人的心血,充分展现了厦工人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以及厦工产品在极端恶劣自然环境中的优良品质。
中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山站
厦工旗帜闪耀南极大地
漂洋过海,万里横渡,在南极,厦工人挥洒青春,书写着一首无愧时代的极地之歌;在南极,厦工设备战天斗地,冰天雪地绽放民族品牌光彩!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现场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