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邹平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十三五”以来,邹平市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总目标,持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累计投资46.86亿元,完成各项水利工程67项,新建大型水库1座,新建提水泵站2处,治理河道126.79公里,除险加固中型水闸1座、山区水库5座,清淤疏浚沟渠373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8万亩,新增蓄水能力3078万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达到8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9.59万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十四五”时期,邹平市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邹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战十四五、再造新邹平”的战略部署,围绕“南拦、中连、北调”的治水思路,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涉水事务监管体系,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到2025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377亿立方米以内,户户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6,万元GDP用水量降到50立方米以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万元工业值用水量降到25立方米,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95%。
“南拦、中连、北调”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南拦”方面:在南部山区,投资1.8亿元实施抗旱调蓄水源工程、投资6亿元实施雨洪拦蓄引调水工程、以及芽庄湖、黛溪湖综合整治等工程措施,对南部山区21座小型水库和100座塘坝,以及黛溪河、潴龙河、淦沟河、白泥河、卧狼沟等64.49km长山区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塘坝提升改造、河道疏浚、新建拦水坝等措施,提升南部山区水利设施防洪减灾水平,提高地表径流的拦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雨洪水资源利用效率,涵养地下水水源,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中连”方面:在中部平原区,通过实施孝妇河提升改造工程、杏花河综合治理工程等骨干河道治理,拦蓄地表径流和过境客水,通过实施胜利河—杏花河水系连通、芽庄湖—郑一沟水系连通、潴龙河—新月河—黛溪河水系连通等工程,配套完善水网体系,构建不同流域兼顾相济、多线连通、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促进水资源协调均衡和合理配置。
“北调”方面:在北部引黄地区,以黄河水、长江水、小清河水为支撑,通过对引黄灌区改造、渠系综合整治、引水泵站等建设,抢抓时机,调引境外客水资源,以境外水补境内水,以丰年水补枯年水,以余区水补缺区水,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现代化水网体系。
提升监管能力不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强化河湖监管。紧紧围绕建成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全面强化河湖管理,深入推进河湖长“有名”“有实”“有能”。进一步修订“一河(湖)一策”和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积极开展河湖管理标准化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积极争创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强化水资源监管。开展农业用水量计量工作,提升完善工业、生活、商业用水量计量方式,落实节水优先,把节约用水纳入重点监管。2021年,重点实施邹平市水资源信息化系统模块升级项目和年度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质化验项目。开展年度节水型单位创建,组织20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小区或学校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积极争创省级节水型单位。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运行监管,完善水质检测体系,保障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继续加强对3条骨干河道和21座山区水库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实现21座小型水库、8座中型水闸及小清河堤防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下大力气消除水闸、水库安全运行隐患。强化对施工、监理、检测等市场主体质量和安全行为的检查,保障在建重点水利工程质量安全。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继续利用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成果,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严格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人为水土流失不发生。加强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加快转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覆盖面。
立足信息共享全面建设“智慧水利”
以“智慧水利”为目标,建设邹平水利大数据中心。通过加快河长制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水利信息采集站网建设,全面构建起覆盖中小型河流、水库的雨水情监测站网,覆盖监测断面、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中型水库和主要湖泊、主要水功能区、规模以上取水户和大型灌区的水资源监测站网,实现水利全方位感知,搭建水利全业务云海,打造水利全时空智能。(本文来自大众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