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出生率下降倒逼机械化,属具市场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推进机械化进程”的口号听了很多年,但从没有像现在一样感觉到迫切。起因是近来看到一组关于中国人口的数据: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31个省份的自然增长率数据中,20省的数据为负,据推断2023年出生人口下降更为明显,断崖式人口危机即将到来,但我们的机械化进度还远没有跟上来。
与生育率下降伴生的,是中国正在加速老龄化。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就步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2022年的老龄化率已经接近15%,2023年估计有2900万人口超过60岁。
回看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助推。如果人口红利不在,谁来填补生产力的空缺?恐怕答案只有一个:机械。
劳动力短缺改变传统观念
倒逼机械化加速
“机械化”的概念由来已久,是指用机械来代替人工劳动完成生产作业。工厂机械化的生产流水线,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工程作业中的机械化施工等等。尽管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但在我看来,中国机械化发展在传统行业和基础施工行业的衍化并不快。
从草根崛起的很多企业家,固化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力。能雇人搞定的事为什么要上机器?凑合能用的机床为什么换新的?于是我们往往能看到,在农业生产、市政相关工作、城镇基础建设、中小规模制造业的很多领域,有大量基础岗位的从业者,而且年龄普遍偏大。地方管理者出于就业考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化作用。这样的观念和生产结构有个前提:能雇到人,且用工成本便宜。
三年疫情让这样的固有观念改变了很多。某位从事工业机器人销售的朋友介绍,“疫情期间,很多工厂的关键位置工人被封在家里,整个生产线都面临停工,即使三薪也没人来上班。老板们尝到停工的苦头才决心买我们的机械臂,效率提高了、产能更稳定、还节省了管理成本……”新的观念和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回去了。
很多时候并不是优秀的机器推进了行业发展,而是生产力的短缺、人工成本上扬倒逼了机械化的推进。何况,当抱着数码产品长大的年轻人踏入社会,谁还愿意去工厂打螺丝呢?
中国城镇化加速
工程属具或迎来“黄金十年”
从另一个视角看,生育率还与城镇化率有关联。尽管生育率可能受各国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但城镇化率越高、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越低的规律非常明显。比如,城镇化率高、生育率低的国家里既包括了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也有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还有阿联酋、卡塔尔等伊斯兰国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工程机械属具普及率较高的区域。
中国自2014年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近十年来,城镇化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个阶段中小型工程机械发展迅猛,终端小挖越来越普及。但是在很多细分应用领域、在施工属具端,我们对比城市化率75%以上的欧美国家仍有明显滞后。
比如在欧美,一台滑移装载机搭配不同属具就能搞定所有的园林施工,但国内园林工作仍以人工为主。如果从成本效率看,一套滑移装载机加属具的解决方案抵得上20名熟练的园林工人,而一次性投入成本不会超过10个人的年薪资支出。
再比如道路养护的铣刨作业,一台滑移装载机搭配自调平铣刨机等属具,就能完全胜任道路坑槽病害日常维修,如:铣刨、清扫、铲装工序,一机多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国内还没有太多案例,传统的解决方案要么小范围人工破拆,要么封路动用大型设备整体铣刨。
其实很多人看到了工程属具市场的前景,不过从“看到”到“接受”再到“普及”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如果说中国城镇化在过去十年里推进了小挖的普及,相信未来十年会是工程属具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房地产遇冷的底层逻辑
看工程属具的发展前景
观察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大转变”值得我们格外关注。楼市从几年前的大热到遇冷,宏观调控从“限价限购”到“限跌”,归结原因还是人口问题带来的需求不足。与房地产对应的建材骨料、钢铁、电力、煤炭矿石等等整条供应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也是今年工程机械行业周期低谷的底层逻辑之一。
当房地产受挫、矿山遇冷,当城市基础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当铁路、公路骨干网络形成。大刀阔斧的土石方工程会明显减少;新房需求量降低,旧房改造增多;市政维护、精雕细琢的工程会增多;资源再生、回收再利用会成为趋势……
随着房地产遇冷,不难推断工程机械主机设备需求量会逐渐减少。但中国的城市道路、房地产有着足够的体量作为基本盘,这都将支撑多用途工程属具迎来发展春天。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将成为许多行业变革的“诱因”。未来,随着劳动力的减少、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用工成本的上扬,施工将高度依赖机械化,依赖工程属具的专业化。现有的主机企业乃至属具企业或将迎来几次“洗牌”,这是属于工程机械行业的阵痛,也是市场走向成熟与发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