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

2023-12-29

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

2013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现场,看望和慰问春节期间坚守一线的中国铁建员工。当他听到中国铁建的前身是铁道兵时,总书记满含深情地说:“铁道兵是一支能干的队伍,对祖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书记的赞许,跨越时空界限,既是对昔日的铁道兵、今天的中国铁建为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誉,也是对这支队伍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伟大的精神血脉的充分认可。

70多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一代又一代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牢记使命、薪火相传,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以及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70多年来,在书写传奇的奋斗中,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同时也铸就了以伟大铁道兵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铁建精神,形成了彰显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鲜明政治品格和独特精神魅力的铁道兵精神、登高精神等伟大精神。

一历史是精神的展开,精神是历史的升华。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养分的铁道兵精神,如同一粒种子,经历了血雨腥风、艰难困苦的洗礼之后,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展开70多年气势磅礴的画卷,从“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到筑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再到被誉为“铁道建设突击队”……铁道兵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源远流长。她是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的红色根脉,深深熔铸着这支队伍的政治信仰,铸就了这支队伍的文化自信。她不仅是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独有的标签,更成为社会广泛共享、共知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1978年7月4日,叶剑英元帅为成立30周年的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自此,“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成为铁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括。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铁道兵成立30周年叶剑英为铁道兵题词2021年9月23日,中国铁建召开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与品牌发布会,正式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确定为新时代中国铁建企业精神,将“听党指挥,人民至上;令行禁止,敢打必胜;以苦为荣,勇争一流”确定为其核心内涵。“听党指挥、人民至上”是铁道兵的政治本色。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党指向哪里,铁道兵就奔向哪里,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哪里需要哪里去,哪有困难哪安家。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铁道兵战士们在通(辽)霍(林河)铁路修建中劈山筑路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刚刚从朝鲜战场走下来的铁道兵,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转战大江南北,服务经济建设。1954年至1983年间,铁道兵走小路、修大路、穿戈壁、驻荒原,先后担负黎湛、鹰厦、成昆、嫩林、襄渝、青藏、南疆等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等一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铁路和地铁建设任务,共建成铁路12590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近三分之一。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中国铁建心怀国之大者,在央企中率先设立工作组,第一家进驻实体公司、承接劳务输出,喜获“雄安第一标”,投身京雄高铁建设,为国分忧、为民服务。“令行禁止,敢打必胜”是铁道兵的制胜法宝。纪律如铁、政令畅通,是铁道兵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志在必得,是铁道兵的鲜明特征。为打胜每一场战斗,为完成每一项任务,为攻克每一个难关,铁道兵不畏艰险、不惧牺牲,誓把红旗插上高地。兵改工之前,共有8314名铁道兵将士为国捐躯,其中在国内铁路建设中牺牲的有6615人,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一支部队。铁的信仰、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造就了无坚不摧、让党和人民信赖的钢铁队伍。“以苦为荣、勇争一流”是铁道兵的鲜明品格。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不畏难、不服输,时时争先进,处处争一流。“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他们肩扛一顶帐篷,手牵两根钢轨,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不停地向着险山恶水、戈壁荒滩、高原冰川挺进,向着没有路的地方挺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从历史深处走来,时刻准备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铁道兵精神就像一束光,既昭示来路,又指明去路,激发着一代代铁道兵、一代代中国铁建人,不怕流血牺牲,不畏市场浪潮,用铁道兵精神铸牢企业信仰、擦亮企业品牌,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迎接新的挑战,开创新的未来!二听党话,跟党走,一切为了人民,是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鲜明的政治底色和矢志不渝的情怀。70多年来,从未改变。戎装在身,则肩负华夏安危;解甲转工,则心系国家建设。无论身份如何改变,他们始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党指向哪里,他们就奔向哪里,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奋力拼搏,勇挑重担,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立了卓著功勋。智破难题,孤身攀登旧中国最高桥墩;一块木板作掩护,3天连续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桥墩顶面,提前完成陇海铁路“8号桥”抢修;入朝作战,从龙津江大桥到清川江大桥,凭借半截钢轨登上17米高桥墩,用“钢轨架浮桥”法12次架设铁路浮桥,保障铁路通车,最后把33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朝鲜大地——他是谁?他就是“登高英雄”杨连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信念坚定、勇于攀登”的登高精神!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杨连第带领18名勇士搭架云梯,成功把红旗插上45米高的墩顶“勇于攀登”是因为始终怀揣着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坚定信念,才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迸发出惊人的勇气与智慧,立下不朽的功勋。抢修清川江大桥时,部队遭遇40年不遇的洪水,不谙水性的杨连第被巨浪卷入6米多深的江中,当战友们在百米外将他救起时,不省人事的杨连第仍然紧握着那把从不离身的铁钳。战友们问他为什么不把钳子扔掉,他说:“扔了还怎么工作啊?”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杨连第带领战友用钢轨就架浮桥“勇于攀登”不仅仅是一个直观的动作,更是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精神,是面对困局主动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首创精神,是为达目的不计个人得失的决心和顽强毅力。这些品质伴随着杨连第的一生,也深深烙印在了铁道兵和历代中国铁建人的骨髓里。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70多年来,“登高精神”的火种撒遍大江南北,无数“杨连第”式的英雄模范前赴后继、筚路蓝缕,以生动的实践不断充实和丰富着“登高精神”的内涵,使“登高精神”代代相传、永葆生机,引领铁道兵和中国铁建历经多次重大变革而屹立不倒,成为指引中国铁建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价值灯塔。三源于铁路,长于铁路,心系铁路,生生不息。中国铁建人的精神,与一条条纵横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路一般,延伸在中国铁建人精神文化世界的“地图”里。犹记当年鏖战急。1952年11月,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铁四院前身)工程师方世錞等人,靠着老乡们的自行车,在八桂大地上开启了黎湛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当时的铁路沿线,仍有残余的土匪。设计人员冒着遭遇土匪的风险沿线开展勘察,啃馒头、睡牛棚,走小路、修大路,仅用6个月完成全线初步设计。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黎湛铁路桥梁铺架施工“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1954年8月,党中央一声号令,抗美援朝载誉归国、战尘未洗的铁道兵部队以临战的姿态担负起黎湛铁路的抢建任务。听党指挥、闻令而动,服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司令员王震毅然立下“黎湛铁路最多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军令状。一腔热血洒枕木、一身傲骨锻钢轨,铁道兵以上率下,分秒必争。铁道兵司令部从北京移驻广西贵县施工现场,王震亲临前线指挥。现场就是战场,铁道兵战士始终保持战斗姿态,夜以继日、分秒必争,一个月无法洗澡、拿大洋钉当筷子、吃着饭睡着了的现象司空见惯;军民协作,众志成城,广西、广东十万余民工投入大会战,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正式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靠前指挥、现场即战场”的黎湛铁路精神与这一奇迹一起,镌刻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熠熠生辉。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55年5月19日,黎湛铁路提前6个月全线铺通,7月1日正式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史奇迹一切伟大的奇迹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成昆铁路的建设亦是如此。华罗庚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调研的日子里,耳闻目睹了许多铁路建设者们的英雄事迹。他诗情勃发,写下一首《西江月》:今日梅花怒放,明朝杜鹃满山。铁道兵巧手绘蓝图,彩虹铺上云天。不畏艰难险阻,何惧水深石顽。十万大山已凿穿,凯歌直冲霄汉。以诗为证,名垂千古。1964年8月,党中央发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及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扩编至18万人,向大西南集结,成为成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成昆铁路修建里程1083公里,其中铁道兵部队承建667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1970年7月1日,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正式通车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考验中,铸就了“忠心报国,迎难而上,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成昆铁路精神。“迎难而上”,是铁道兵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的英勇气概,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精神的充分体现。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58年,被联合国誉为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开工建设党中央一声号令,铁道兵不讲条件、快速集结,把工地当战场,争分夺秒,毫不退缩。面对“地质博物馆”,他们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无私奉献”,是铁道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等条件下,最为突出、最为高贵的精神品质。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到1970年间,有2100多名铁道兵牺牲在成昆铁路线上。18万铁道兵,以“一公里一忠魂”的无畏付出,书写着荡气回肠的时代史诗,沿线22座烈士陵园,永远缅怀为了祖国建设献出生命的赤胆忠魂……四走出国门的中国铁建人,“铁”的责任和担当也从未褪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高达9.88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援建坦赞铁路。铁道兵和其他队伍5.6万余人次奔赴非洲,以坚定的信念、非凡的毅力,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提前建成工程质量一流的坦赞铁路,打消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坦赞铁路要建十几年”的空谈阔论。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坦赞铁路列车在东非大裂谷中穿行非洲大陆烈日炙烤、野兽横行、疾病肆虐,地质构造特殊、物资供应匮乏,援建队伍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在荆棘密布的原始丛林之中开荒拓土、铺筑铁轨,只为让非洲人民“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景得以早日实现,先后有69名中国专家献出宝贵生命、永远长眠于那片广袤的非洲大地。中坦赞三国人民也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共同铸就了“同发展、共命运、爱无疆、勇担当”的坦赞铁路精神。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76年7月14日,中、坦、赞三国政府在赞比亚新卡皮里姆波希举行坦赞铁路交接仪式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第二站便来到坦桑尼亚,当日专程前往援坦中国专家公墓凭吊,指出要弘扬坦赞铁路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使中非友好合作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坦赞铁路精神不断沉淀、传承,承载着责任、延续着情怀、凝聚着力量,成为中国铁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阔步“走出去”的一面鲜艳旗帜,也为新时代中国铁建践行“海外优先”战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坦赞铁路精神,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她不仅仅是中国铁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章,亦是人类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宝贵遗产。五1984年1月1日,铁道兵迎来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撤销建制,结束35年军旅征程,“兵改工”并入铁道部。15万铁道兵脱下军装,告别军旗,踏上由亦工亦战到向市场求生的新征程。在此之前,铁道兵依然创造了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那就是这支队伍身为铁道兵的“最后一仗”——引滦入津工程。20世纪70年代末,天津遭遇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荒。危急之中,党中央果断做出引滦入津的重大部署。引水的关键,是在200多条断层中打出一条12.4公里长的引水隧洞。铁道兵第八师和天津驻军某部队担负艰险的7210米施工任务。一支即将解甲的部队,又受命去冲锋陷阵,杀向战场。在党和国家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和时段,听从召唤、义无反顾,是铁道兵永恒的使命。时任铁道兵第八师师长刘敏告诫全体指战员:无论部队的体制怎么变,解放军的传统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变。他们下定决心打好“最后一仗”。接到命令后,铁道兵第八师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即刻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赶到引滦工地,在冰天雪地里开启改造山河的艰苦施工。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争分夺秒,苦干巧干,仅用了1年零4个月就完成了3年的施工任务。面对施工中一个个“拦路虎”,铁道兵战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用血汗精心灌注“地下长廊”,22名战士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那里。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铁八师40团连续7次创造月掘进130米成洞100米的纪录,被铁道兵指挥部授予“引滦入津猛虎连”称号1983年春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来到引滦工地视察隧洞工程,他由衷地称赞:“不简单,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大工程,真不简单!”1983年3月28日,当时全国最长的引水隧洞全线贯通,宣告引滦入津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1983年9月11日,甘甜的滦河水奔流入津门。海河两岸,一片欢腾。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海河儿女用滦河之水冲泡茶叶,献给亲人子弟兵。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通水燕山巍巍清流过,滦水悠悠润津门。时至今日,年均10亿立方米的滦河水一直源源不断地流经隧洞输供下游,哺育、造福着一代又一代天津人民,千秋永志。在时光的流转中,引滦入津工程已成为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以“为民造福的伟大思想、顽强拼搏的革命斗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高尚风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为核心内涵的引滦精神也深深铭刻在铁道兵和天津人民心中。“最后一仗”为铁道兵35载的光辉岁月留下了最后的荣光,铸就了闻名于世的“引滦精神”。但“最后一天”也始终还是要到来。六1983年12月31日,是每一位铁道兵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他们脱下军帽,擦干眼泪,敬上最后一个军礼。他们将听党指挥的忠诚镌刻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他们用服从大局、令行禁止的担当擦亮了铁道兵永不磨灭的番号。“兵改工”不是一个时代的消逝,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这个重大转变的周期中铸就的“听党指挥,敢闯敢试”的兵改工精神,是中国铁建历久弥坚、从困难走向成功、实现基业长青的红色基因,也是一代代中国铁建人精心培育、执着坚守的精神高地。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84年10月1日,由中国铁建员工组成的国旗方队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听党指挥,就是服从大局、令行禁止。“兵改工”的转折,战略意义重大。经历过战争、经历过磨难的铁道兵,在国家发展需要的紧要关头承接了这项战略性转变,这是铁道兵的伤痛,也是铁道兵的勋章。15万将士收起留恋,把党中央的决定变为自觉行动,用泪水和担当履行了神圣的诺言。听党指挥,源于他们把个人价值和国家命运融合到一起的政治自觉,根植于他们闻令而动、向险而生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担当。敢闯敢试,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图强。“铁道兵脱下军装走向市场,能活则活,不能活就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振聋发聩的“临别赠言”,让尚在阵痛中的铁道兵仿佛又听到了久违的“冲锋号”。1988年,刚刚脱下戎装不久的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揽了“引大入秦”7个关键隧洞14.32公里的开挖任务。他们提出“砸锅卖铁上引大、干完引大再买锅”的口号。领导力量不足,就从全局抽调110名精兵悍将,7天全部到位;设备不足,就新购和调配1000余万元的机械车辆;资金紧缺,就从局、处和其他工点调配数百万元资金……1993年3月22日,他们承建的7座隧洞提前1个月全线贯通,工程质量符合“菲迪克”条款要求,受到世界银行专家组的肯定。这是兵改工后中国铁建人搏击市场的一个缩影。市场不相信眼泪。快速渡过“阵痛期”后,中国铁建人振奋精神、不断挑战自我。他们坚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图强目标提升自己,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走出了一条前途光明的发展大道。如今,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码头机场、水利水电、地铁轨道、房建市政等工程建设的工地上,都能看到中国铁建的企业标识,经受了兵改工、改革开放、市场竞争的考验,这支队伍实现了由军队生产型向企业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一修铁路向开拓多领域施工转变,由钢性队伍结构向弹性编制转变,由劳务密集型向管理、智力密集型转变,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向建立稳定的职工基地转变,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最终跻身ENR“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前三甲,2022年名列世界500强第39位。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中国铁建入选2022年世界500强第39位光阴流转,岁月变迁。今天,新一代中国铁建人手握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始终把兵改工精神铭记于心、付诸于行, 融入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让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兵改工精神在中国铁建人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坚实的保障!七一条铁路动九州。牵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之心的还有京九铁路。1996年9月1日上午9点13分,首列北京至深圳的105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站台,当时中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大干线——京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一条纵贯南北的东方巨龙呈腾飞之势。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决战在京九,奉献在京九,立功在京九。中国铁建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投身到这场追风逐月、气壮山河的铁路大会战中,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实现全线通车,再一次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不朽奇迹。形成了以“振兴中华,人民至上,知重负重,不辱使命”为核心内涵的京九铁路精神。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1996年大京九接轨时刻“振兴中华”是京九铁路精神的灵魂,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渴望强国复兴、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人民至上”是京九铁路精神的基石,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知重负重”是京九铁路精神的底色,是这支钢铁队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坚强意志的充分展现;“不辱使命”是京九铁路精神的基调,彰显了建设者决战决胜、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许多老铁道兵还对当年京九铁路建设中的那些“战斗”场景记忆犹新:“天字第一号”工程——岐岭隧道提前46天贯通;“强攻京九”的赣南会战提前73天实现铺通;原铁三师副总工程师周竞之以70多岁高龄参建京九,优化工程设计10项,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时任铁道部部长韩杼滨说:“我们选择的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这支队伍。你们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与韩杼滨的评价一样,京九铁路是一篇豪迈的宣言,它向世人宣告,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能够经受任何严峻的考验,能够克服任何艰难困苦。八2020年10月23日,中国铁建参与摄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当日票房破亿,场次达15.84万场,刷新国产电影首日场次纪录。围绕金刚川上那座木桥的浴血抢修战役,让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泪盈眶、难以忘怀。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金刚川》上映这段历史的原型,是入朝作战的铁道兵团第1师第1桥梁团9连。1952年4月至6月,敌机紧咬满浦线咽喉——百岭川大桥不放,76天轰炸26次,投弹7000多枚,炸得河水改流、石山削矮,累计炸断桥梁34孔。“人在桥就在、人在桥就通”——伤亡99人、只剩40余人的9连仍誓死守卫阵地,做到随炸随修、再炸再修。百岭川大桥一役只是一个缩影,自1950年11月至1955年5月,先后有10万余名铁道兵战士入朝,在前进抢修、分段保障、粉碎“绞杀战”中,筑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至今传唱不衰的《英雄赞歌》,唱出了志愿军战士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有力诠释: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今天,位于朝鲜新安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依然巍峨耸立,接受人们的纪念与瞻仰。与抗美援朝精神的铸就一样,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青藏铁路精神,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是主要的参与者。1955年,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从朝鲜战场凯旋的铁道兵又踏上了新的“战场”——青藏高原。外国人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英雄的铁道兵却立下铮铮誓言:一定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1955年10月,铁道部西北设计分局(铁一院前身)工程师曹汝桢一行3人乘坐一辆破旧的美式吉普进入西藏,揭开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铁建承担了青藏铁路全线100%的勘测设计和格尔木至拉萨段60%的土建施工、68%的重点控制工程以及100%海拔4900米以上的施工任务。在举世公认的“生命禁区”,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树立起不朽的丰碑,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青藏铁路列车行驶在雪域高原这种精神在青藏铁路总设计师李金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时时放心不下”的李金城,2001年至2006年,在格尔木和拉萨间往返了上百次,行程数十万公里。在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他带领队员徒步工作两天两夜,没有合过一次眼。最终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无法支撑,滑倒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大家强行架着已经失去知觉的李金城,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出了无人区。然而正是那一次“突击”,为工程优化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2月,积劳成疾的李金城突发疾病猝然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9岁。人的生命是有极限的,但挑战极限的意志是无限的、勇创一流的品格是无限的。李金城用自己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中国铁建人的忠诚与担当。2013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FIDIC百年庆典中,青藏铁路和美国胡佛大坝、英吉利海底隧道、悉尼歌剧院等享誉全球的建筑一起,成功入选“全球百年工程”。它的获奖理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征服难以跨越的世界屋脊”和“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铁轨铺进圣城拉萨,汽笛响彻日喀则、林芝。雪域高原、人间天路成为中国铁建人永远的精神“圣地”。九从碎石枕木到无砟轨道,从哐哐当当的绿皮车到风驰电掣的和谐号和复兴号,从黎湛、成昆、京九、坦赞到秦沈、京津、京沪、亚吉、中老、匈塞……中国铁路、中国高铁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的心灵成长史。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在太子城站考察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成功的一个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京张高铁截至2022年末,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动车组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中国铁建是国内最早开启高铁研究的单位,设计、建设的高铁里程超过了50%。是中国高铁建设的主力军;30余万中国铁建人、20多年匠造攻坚,成为中国高铁起步、发展、腾飞的参与者、见证者、引领者,在中国阔步“强起来”的新征程中,合力铸就了“自主创新,勇于超越”的高铁建设精神。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国内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自主创新是“高铁建设精神”的旗帜与灵魂。从探索准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到中国高铁奠基之作——秦沈客专起步,以参建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为标志,中国铁建始终高扬创新旗帜,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从试验段、首件构造物、专用工装、新型工艺干起,先后攻克了特殊地质、生态环保、施工技术、工装设备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研发出一大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技术、和发明,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形成了引领世界的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方案。“立起硬币8分钟始终不倒”——勇于超越是“高铁建设精神”的志气与风范。中国高铁运营20多年,安全、准时、舒适、快捷,已成为中国高铁的显著标志。中国铁建全产业链参与到中国高铁设计、施工、维养等全过程,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把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匠心建造、智慧建造体现到高铁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成为国家级奖项和荣誉的富矿,在取得可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领跑世界的中国精度、中国跨度、中国速度。从“追赶”到“领跑”,高铁建设精神始终引领着中国高铁高速飞驰。这是一种责任担当——作为建筑央企的排头兵,中国铁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重要力量。高铁建设精神将鼓舞和激励着30万中国铁建人不辱使命、担当作为,为建设交通强国、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份初心使命——熠熠闪光的中国高铁“国家名片”背后,辉映的是中国铁建“编织大地经纬,成就美好未来”的使命追求以及矢志“美好生活建造者”的目标定位。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中国铁建人锻造的高铁建设精神,业已成为新时代鼓舞全员牢记初心使命、肩负“六种力量”的文化富矿、不竭源泉。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综述企业使命这是一条康庄大道——作为彰显建筑央企“硬核力量”的高铁建设精神,昭示着中国高铁建设走出了一条凤凰涅槃式的创新发展之路,也为中国铁建的未来昭示了新航向、标定了新航线。中国铁建人将薪火相传、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朝着全面建设“最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的目标阔步前行!十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回望来路,那些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背后,蕴含着多少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展望未来,中国铁建人永远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真正属于历史的,也属于未来。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的精神中,既蕴藏着这支队伍“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着这支队伍“到哪里去”的路标,是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中国铁建奋进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上,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必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谱写新的华章。听——“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一带一路”沿线、在每一个项目和驻地,中国铁建人激扬豪迈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歌声铿锵有力、响彻云霄。在他们凝视的前方,在炮火硝烟中,在市场大潮里,在风驰电掣间,他们的父辈,还有他们,以及他们的后辈,在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中,迈开大步朝前走,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内容来源:中国铁建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