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及以“两合并,两分开,一加快”(即县乡与专业公路养护管理合并及路政管理合并、公路养护体制管养分开及事企分开、公路养护市场化步伐加快)为主要内容的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及养护市场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理清思路,更好地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2003年省公路管理局组织调研组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基本情况
全省养护机械发展状况
“九五”以来.随着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公路管理局为全省15条重点保障线路配置了养护机械,市、县各级公路部门也积极采用多元化方式筹资配套资金。“九五”期末,全省公路系统拥有养护机械6700台套,总原值达5亿余元(比“八五”期末增长了150%),使重点保障线路的沥青路面修
补、绿化维护、部分路段的路面清扫及洒水等养护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十五”以来,全省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2年,实现了“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目标。至2003年底,省公路总里程达461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8公里,二级以上公路9637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为31 787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8.81%)。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对公路养护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全省每年养护机械总投资达1亿多元,已进口180T/H吨级沥青拌和站10余座,进口沥青摊铺机、路面铣刨机、双钢轮振动m.1manbetx
、热再生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等国内外高精尖机械设备数百台套,养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资金安排及政策扶持情况
1 986年以来,为了加快全省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省公路管理局每年在公路养护计划中安排机械购置补助经费并逐年增加。其中“七五”期间为200-800万元.“八五”期间为1000—1300万元,“九五”期间为2100万元左右,自2002年起增加至3000万元。“九五”以来,还对不同类型的机械采用不同的补助标准(日常养护机械补助50%.筑养两用机械补助20%,工程机械不予补助),形成了对养护机械多购多补的激励机制,不但大大激发了各地发展养护机械的积极性.而且引导了各单位按省公路养护机械发展计划的要求配置机械设备。
设备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一直以来,省设备管理机构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省、市、县(市)三级公路管理部门中设置机料(设备)科(股)。公路养护体制实行“两分开“(管养分开、事企分开后,省市级设备管理有三种模式:一是仍保留机料科(或设备科、安全机料科),二是将机料科改为资产管理科,三是将机料科并入养护科。县公路段的机料股大部分并入养护股。
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养护机械配置仍以公路管理机构为主导
2002年底,我省公路养护体制基本完成了“两分开”改革。除个别公路段完成“两置换(国有资产产权与职工身份置换)”,使原下属养护公司变为股份制企业外.全省绝大多数养护公司均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从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国有养护公司,企业化改造的道路还很长。养护机械配置及产权关系仍由公路管理机构来主导,即设备由公路段租赁给养护公司,产权归公路段,养护公司只有使用权。。
新生养护公司实力尚弱
由于新的公路养护体制刚刚建立.养护公司作为养护市场主体亦刚从事业单位分离出来.大多数公司生产能力不足,经济是一个地域,尤其是改革试点单位余姚公路段.一下子分离出了四家养护公司.将原本就不多的设备资产一分为四,每家公司生产能力可想而之:而该市每年的正常养护经费约300多万元,即每家公司平均生产产值不足1。0万元,除去人在我国保险及养护材料费等,所剩资金又能添置几台机械设备7因此,在改革初期,养护公司实力较弱,需要继续大力扶持,才能增强其市场的竞争能力。
高等级公路养护需要高科技装备
目前,全省高级次高级路面达3万公里,高速公路网也已投入使用。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发展及高密度、大吨位的交通运输.对现代公路的养护质量与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养护单位所装备的主要还是适用于普通公路养护作业的中小型机械设备,科技含量高、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大中型机械设备较少,对公路检测与应急保障的设备过去也几乎没有考虑,全省公路机械装备水平还难以满足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养护和公路交通应急保障的需要。
加快养护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继续极大投入,提高机械装备水平
全省高速公路沿线的公路管理部门及养产品。已陆续进入了高速品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应急能力及养护人员的安全.必须加大主渠道的投入,尽快提高各单位的机械装备水平.以达到交通部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施工规范要求,确保道路畅通、路况稳定。
继续扶持养护企业,加快养护市场培育
为使养护体制改革能继续深入.对新生的养护公司要“扶上马,送程”,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行政策扶持,使改革后的企业能正常运转,确保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应加快养护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利用市场机制促使其自我武装、自我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调整机械配置重点
为适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需要.应将原来鼓励配置中小型养护机械以适应大道班机械化养护作业要求的导向目标,改变为:重点配置先进的、专业化的大中型公路养护机械.达到养护资质设备配置标准积极配置清方除雪、夜间抢修等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设备,提高抢险救灾和公路应急保障能力;按照交通部规范要求,为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配置先进的公路检测设备,提高科学养护水平。
改变机构费使用方法
机械购置费的使用范围应从原来仅对中小型日常养护机械与筑养两用机械按比例进行补助.改变为对符合各级养护资质配置标准的大中型养护机械、公路检测设备和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设备进行投资和扶持,并鼓励配置科技含量较高的、能显著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的机械设备。
因势利导,转变设备管理模式
为适应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应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将设备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统一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两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并将各级设备管理的职能由生产管理型转变为资产管理型,即不介入对完全企业化的养护公司的设备管理。对持有国有股的养护公司的机械设备,应由具体的技术管理转变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对养护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还应加强对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程度和技术服务水平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