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作标准决定工作质量
企业标准化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广以来,随着国家,行业各项标准的颁布实施,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产品不论从设计水平、生产水平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
企业标准体系从其所涵盖的内容上,可划分为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三个部分。
在标准化工作三大体系中,三者的关系为: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他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工作标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各项技术指标的重要保证。
工作标准在标准化工作的三个体系中,是最基础的,也是具有决定性的。只有人的高质量工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两个单位业务性质相同,条件相似,原有基础相近,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事业发展状况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执行的工作标准不同,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毫无疑问,工作标准高的单位事业发展就快,工作标准水平低的单位事业就差就慢。这说明,工作标准决定工作质量,应慎重对待,值得深入研究。
标准激励精神。事在人为,人在精神。精神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对一个单位而言,要振奋员工的精神,除了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觉悟,还需要实行必要的激励。而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因为较高的工作标准可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斗志,达到工作上的高标准必须有精神上的高境界,精神上的低境界必然导致工作上的低标准。
标准规范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系统。系统能否高质量运行,与其成员的合作情况密不可分,如果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彼此配合,相互协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如果各个成员离心离德各行其是,力量就难凝聚,步调就不一致,系统的效能就低。实现系统效能的最大化,离不开统一的工作标准。统一的工作标准对系统成员的工作行为有规范作用,能够促进系统的有序进行、健康发展。
工作标准制定的水平要科学。一般来说,标准水平太高、脱离关系,会欲速而不达,既无益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又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标准水平太低,落后实际,对员工没有激励作用,同样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所以,确定什么样的工作标准,应当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讲科学。但客观地看,较高的工作标准水平,往往能够确保较高的工作质量,平庸的工作标准只能带来平庸的工作质量。所以,在制定工作标准时应当有不甘平庸、创先争优的追求,乃至适度的超前意识,使之成为“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果子”。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出水平极高而合适的工作标准呢?除了认真研究本单位的情况,还应善于“走出去”看问题,多比较,多借鉴,有时候仅仅根据原有的认识和片面的信息制定工作标准,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走出去看一看,于其它单位一比较,差距就显出来了。所以,要使标准水平制定的较高而合适,不能局限于自我和局部,而应着眼于全体和全局,做到“知己知彼”有理有拒。当然,有了高标准,还要严要求,确保标准执行不变形、不走样,才能确保工作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