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公路圆满完成“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评价工作

2020-11-04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10月22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测评组对烟台市“十三五”期间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核查,烟台市干线公路圆满完成迎评工作。

记者在现场随车发现,栖霞英灵山进出学校的车辆与匝道行驶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S306海莱线废弃路段“变废为宝”,设立专门的停车区;十八盘隧道内“增添”彩色防滑标线,既提高抗滑性能又降低事故风险;2+1车道、错位人行横道、图形化标识等创意安防设施逐一映入眼帘,以创新举措极大提高对应路段安全系数;五间屋桥上“牛栏式”石条栏杆“摇身一变”升级成加装防抛网等环保设施的混凝土防撞护栏,不仅为群众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也为水源地再添一道有力防线……据了解,烟台公路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评价为契机,按照“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要求,切实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增强公路治理能力,优化公路路域环境,因地制宜、因路制宜,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增绿添彩。

强化风险管控 隧道提质防患

近年来,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覆盖”的原则,开展公路隧道出入口专项整治、安全风险防控专项行动和隧道提质升级专项行动,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目前,烟台普通国省道公路隧道2座,水石岭隧道、十八盘隧道,均位于G206威汕线栖霞境内。“隧道入口断面发生变化,就容易造成车辆碰撞洞口,还有洞内外指示标志信息辨识度,路面抗滑性能以及照明效果都增加隧道的安全风险。”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李忠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在隧道入口处设置加强型波形梁+翼墙的形式延至隧道检修道,避免车辆与隧道壁或检修道发生正面碰撞,同时通过优化标志设置、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等措施来消除风险隐患。”

隧道内增设彩色防滑标线

在对隧道进行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制定《关于印发烟台市国省道隧道养护办法的通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推进联防联治,实现隧道视频监控、交通事故等信息共享,定期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组织应急演练,达到了“制度健全、高效联动、隐患清零、风险可控、防范有效、运行安全”的目标。

聚焦道路功能 立交标本兼治

旧时英灵山立交修建于80年代末,受当时建设标准限制,一些技术指标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缺点越来越突出。除了校门口与匝道冲突问题,还有立交出入口过渡段长度不足,转弯半径、匝道路面宽度不足等风险致因。

在英灵山立交附近的栖霞四中,来送孩子的周先生说,“现在接送孩子有了停车场更加方便,我们进出学校也没有和匝道的车产生冲突的现象。”现场看到,进出学校的车辆与匝道行驶车辆交织冲突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独立而安全的进出学校道路,校门外还有修整一新的专用停车场,极大保障了师生的出行安全。

改造后的英灵山立交

改造后的英灵山立交重新设置渠化岛,将“Y”型改为流线清晰的“T”型交叉,开辟右转专用车道;拓宽路面,延长过渡段,加大转角半径,确保“进得去,出得来,转得开”;迁移互通区域的苗木,改植草皮,打通视距视区,确保“看得见”;还将桥前增设柔性限高架和净高限制预告标志,控制超高车辆意外驶入,将公路安全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亮线品牌示范 打造“智慧公路”

国道204莱阳山前店马耳山到冯格庄长江路段是烟台市首个“山东省亮线品牌示范工程”。该工程以交通运输厅“深化工程质置管理年活动”为总抓手,科学审定施工组织方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作业,科学调度,压茬推进,提前两个月交工通车。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合理布局,依山造景,优选乔灌木进行靓化,将生态景观和公路文化融入一体,还依托BIM系统的支撑,通过“虚拟”模型感受公路三维实体化,使信息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进行全周期传递、调取及使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1月该路段启动“智慧公路”科技创新项目,成为山东省普通国省干线首个(次)试点项目,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道路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通行能力。

“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的动态干线网络,汇集基础数据,融合行业信息、出行信息,我们绘制了路网GIS地图,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路产管理一张图、事件管理一张图、巡查管理一张图,实现对路网运行监测的动态可视化管理。”烟台市数字化管理监督中心技术科科长李晓阳告诉记者,该中心在业务流程中注入事件触发机制,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养护、路政事件通过移动端上报,系统立即推送给相关人员进行处置,可以极大提高协同作业的工作效率。

“智慧公路”事件管理一张图(涉路事件展示)

目前,烟台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共上线地理信息系统、路产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等23个子系统,年均处置公路事件1.8万起,养护作业效率提高30%、平均修复周期缩短50%。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创新,把智慧公路建设作为提升公路服务品质的有力举措,助推新时代行业管理提档升级,不断营造烟台公路 “新、奇、特”。

资源集约利用 汇聚人本交通

“把这里改造成专用的停车区,真的是非常舒心,安全而且便利,称得上是我们的‘安全港湾’。”曹先生把车停在S306海莱线海阳段原废弃路段改建成的接送学生专用停车区后,笑着告诉记者。顺应民意、摸准需求,贴合实际、因地制宜,是烟台提升公路服务品质的重要思路。在公路沿线因地制宜,改造废弃路段与改造闲置设施相结合,实现废弃路段“变废为宝”,闲置设施“功能再造”。

单侧“安全港湾”

近年来,市公路中心不断精心雕琢升级独具烟台特色的新时代精品国省道公路驿站,以更优质的停车休息、便民服务、汽车充电、自助洗车等诸多服务,提供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烟台公路出行体验。“对内我们开放适合的沿线公路站,对原有资源整合升级,公路站人员兼职驿站‘服务员’,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便民设施和贴心服务。对外积极沟通对接,利用沿线企业场地,打造融入公路‘元素’的休息区开放使用,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让更多的人享受安全便捷的公路惠民新‘舞台’,也为合作企业聚拢了更多‘人气’,实现了“多赢”效果。”李忠告诉记者,烟台公路立足打造“人、车、路”和谐交通环境,让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工作迅速“开花结果”,持续提高公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挥创新驱动 助力安全升级

双向两车道公路上坡路段存在一定违规超车风险,为解决该问题,烟台公路探索打造国内首个二级路“2+1”车道实验段。“实验段采取偏移中心线,压缩两侧硬路肩的方式,增设超车道,将车道类型由双向两车道调整为双向三车道,并设置渐变段,施划中心双黄线,同步配套增设车道数增减的指示标志。”李忠介绍,通过改造提高了车道利用率与通过率,规范了超车行为,实现了安全系数与通行效率的双提升。

“2+1”车道

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两个颇有创意的细节,为了提高警示效果,该中心将前方道路走向与分叉小路进行“图形化”标记,急弯路段的线型诱导标也由蓝底白图案更换为黄底黑图案,以做到路况提前预告,缩短驾驶人判断反应时间,提供更精准的指引服务。

“2+1”车道提高行车效率,“图形”路标提升导引质量。同样具有创意的公路安防工程还有“错位”人行道和“多元”标识等,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引导,以新思路、新举措突破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新活力、新动能、新举措,实现了行车速度、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交通事故率、伤亡人数“双下降”。

双重改造整治 桥梁防护提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桥梁安全防护的工作精神,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按照规范,对采用牛栏式栏杆、压顶石以及防撞等级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公路桥梁防护设施全面排查,分类整治。

五间屋桥位于海阳市东村河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上游,原桥采用人行道+牛栏式石条栏杆,防撞能力较差。“2018年,我们结合省道210烟凤线中修工程对栏杆进行改造,改造后两侧栏杆形式为混凝土防撞护栏+加强型波形护栏顺接,大大提高了此路段的安全系数。”烟台市海阳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养护科科长李秀河介绍,2019年还对该桥实施环保安全设施隐患整治,在桥梁护栏上设置防抛网,增设危化品收集池,桥两侧设置排水管连接横向泄水管,将桥面径流引入危化品收集池。

“双重”改造下的五间屋桥

据了解,经过“双重”改造,既可以满足安全行车要求,减少了交通事故地发生率,又提升了水源地防护等级,保证了群众用水安全,实现了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来自海报新闻)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