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话题

“挖掘机指数”成经济“晴雨表”

如要盘点近期媒体频频提到的热门词汇,“挖掘机指数”绝对能算上一个。无论是工程机械行业媒体还是社会财经类媒体,甚至连新华社、新京报等权威媒体都专门撰文分析“挖掘机指数”。“挖掘机指数”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周路面机械网每周话题栏目就将为您就这一热门词汇进行独家简析,让我们一起来透过“挖掘机指数”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挖掘机指数”成经济“晴雨表”

前言

如要盘点近期媒体频频提到的热门词汇,“挖掘机指数”绝对能算上一个。无论是工程机械行业媒体还是社会财经类媒体,甚至连新华社、新京报等权威媒体都专门撰文分析“挖掘机指数”。“挖掘机指数”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周路面机械网每周话题栏目就将为您就这一热门词汇进行独家简析,让我们一起来透过“挖掘机指数”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什么是“挖掘机指数”

什么是挖掘机指数,来自百度百科的权威解读如下:挖掘机指数,是指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大数据精准描绘出基础建设开工率等情况,成为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挖掘机指数最早见于新华社报道,三一重工利用该指数完善企业经营,并成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依据。

媒体聚焦“挖掘机指数”

如上文述,“挖掘机指数”一词最早见诸于新华社的报道中,当年新华社最早撰文提到“挖掘机指数”这一词汇是在2015年12月20日,一篇名为《挖掘机指数”告诉你不一样的中国经济》的文章中,该文章由新华社记者刘景洋、乌梦达共同撰写。文章以三一挖掘机销量为引子,引出“挖掘机指数”这一词汇,进而分析出挖掘机指数与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的关系,得出结论:挖掘机运行的好坏从一个特殊的维度揭示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凉热”。

时至2017年,随着今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企稳回暖,挖掘机销量大幅攀升,有关挖掘机指数与中国经济运行关系的分析类文章再次出现在媒体报端,新华社也再次发文《中国经济华丽“转弯”:挖掘机指数走出U型曲线》。随后,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网、第一创业研究、海清FICC频道等各类媒体和自媒体开始撰文分析“挖掘机指数”与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关系。

以上各家媒体的分析文章大致观念和思路大致为,受益于三大类原因从2016年8月至今挖掘机销量大增。

三大类原因:一、煤炭等能源产业需求量增大;二、国内基建增速维持16%-18%左右的较高增速;三、尽管目前处于宏观调控期,但下游房地产投资仍旧处于较高水平。媒体同时指出,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将在三、四季度开始缓步下行,而基建投资预计将在PPP和“一带一路”的协同拉动下将维持稳步增长。

挖机销量大增的表现为:2016年全年行业累计销售挖掘机70320台,同比增长24.8%。挖掘机销量增速自2013年以来首次转正,比最低迷的2015年多销售了11354台,其中,12月份同比增长高达75.0%。

2017年1月至7月纳入分会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82725台,同比涨幅101.3%,远超去年全年销量。有机构预计,全年销量在11万台至12万台,同比涨幅在50%以上。8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要挖掘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设备约8700台,同比涨幅近100%。

翻阅往年销量数据,2015年8月份挖掘机销量刚刚达到3000台,仅为今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挖掘机达到历史最高年销量的2011年,8月份销量也不过7800多台,不及今年;事实上,挖掘机8月份历史最高销量出现在2010年,为8800余台,比起今年8700台也不过才高出100多台。

“挖掘机指数”成政府经济会议热门词汇

诚然,媒体大篇幅的报道是让“挖掘机指数”这一词汇火热的原因之一,而真正让“挖掘机指数”成为全民讨论热点的事件还是在今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中,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着重提到了“挖掘机指数”。

贾康说,2016年,该指数的分析已清楚表明,一度低迷的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市场触底回暖,“当一台台设备成为屏幕上的跳动的亮点时,这不就是基础建设行业的活力图吗?”贾康曾对媒体记者解释说,基础建设行业的活力在挖掘机指数上有非常鲜明的表现,该指数反映工程机械的订单、交货、入场、开工率等,指标上升表明经济景气回升。

“挖掘机指数”来源何处

既然“挖掘机指数”如此之火,那挖掘机指数到底来源何处呢?目前日本的小松株式会社和中国的三一重工都有各自的挖掘机指数监测系统。截至目前,日本的小松株式会社已经卖出了47万台工程机械,更重要的是,小松出售的每一台机械都会将相关数据回传给公司,从这些数据中,人们可以看到全球哪些地区的建设活力更强。

小松株式会社不仅仅制造和出售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还会将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客户就能看到自己购买的挖掘机情况,判断机械是否损坏、何时需要保养。此外,小松还会将所有机械信息进行整合,并在每年10月份发布在自己的官网上。通过这些集合数据,所有人都能对全球的经济情况一览无遗。

例如,某地区基建等活力可以从当地的工程机械平均使用时间中得到体现,工程机械使用时间越长,建设活力就更旺盛记者在小松株式会社提供的最新数据中发现,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的一年中,除了今年1月和2月(中国春节期间),中国的工程机械平均使用时间都在130小时/台以上,其中,4月和5月的平均使用时间超过了150小时/台。相比之下,日本工程机械平均使用时间为55小时/台左右,欧洲为80小时/台左右,北美为70小时/台左右。从这组数据看,中国的建设活力最强。

小松株式会社的“挖掘机指数”被广泛采纳的原因之一是,它会在每月10份发布数据,早于几乎所有经济体的官方经济数据,而且,仅从日本来看,小松的数据和日本官方随后发布的经济数据非常契合。

而三一重工则表示最初监测“挖掘机指数”,是从“挖掘机病例”里长出来的。一台北京的挖掘机出了故障怎么办?过去要派出工程师实地勘察,费时费力成本高。通过技术研发、攻关,如今的三一重工,在长沙数据中心就可以对故障进行“确诊”并就近派出维修车。设备是否开工、作业时间多长、工作量是多少、零件磨损和油耗情况怎样……用手机客户端就能看到详细数据,并开展售后服务。通过大数据,三一重工实现了用户的精准服务和成本的精确控制。

数据不断积累产生了奇妙的变化。通过多年积累,三一重工形成了上千个维度、几亿条大数据资源。当一台台设备成为屏幕上跳动的亮点时,数据分析师们突然发现,这不就是基础建设行业的活力图吗?行业人士也指出,三一是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数据代表性远超过统计抽样,具备指数条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过去经济供给端的数据,主要依靠企业上报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汇总后上报中央,数据在层层报送中容易出现扭曲,时效也严重滞后。而实时数据能真正反映出经济的晴雨,让政府调控更加精准。

“挖掘机指数”精准反映经济晴雨

新华社的观念指出:挖掘机指数从另一个维度揭示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凉热”:下降、触底、反弹、回升的U形曲线,折射出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降温、企稳、换挡、提质。

五年来,挖掘机的施工时间形成了一条明显的U形曲线:2014年6月,大挖掘机的平均开工时间76.03小时,2015年6月开工时间72.9小时,2016年6月88.7小时,2017年6月达到113.35小时,同比增长28%。

这一数据是通过国内超过20%的挖掘机数据统计而来。春江水暖“机”先知,五年来,从开工下降低迷,到触底反弹,再到浴火重生的“一跃”,不会说话的数据,用无言的方式给出了一份五年来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成绩单。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举世瞩目的改革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表示,综合挖掘机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进出口等多方面综合观察,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正日趋明显,新旧动力正有序转换。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纷纷提升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世界银行10月4日在最新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报》中提升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世行预计,中国2017年和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6.7%和6.4%,这高于世行之前预估的6.5%和6.3%。

半年报认为,中国的增速超过预期,2018~2019年中国经济成长有望趋于温和。这些变化源于中国经济经历重新平衡,减少对投资和外部需求的依赖,并转为依靠内需消费拉动。

9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世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共同举行“1+6”圆桌对话会。

与会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赞赏中国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所作努力,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势头强劲,前景更加可期。这得益于有效的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举措,也是双创蓬勃开展、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结果,为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和增长势头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

除了世行,其他一些国际机构也调高了对中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期。10月10日,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上调了2017年全球GDP增速预期,其中,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被上调至6.8%,此前预期为6.7%。这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增长预期。值得注意的是,IMF对许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不乐观。该组织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不会持久,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经济复苏,比如一些欧元区国家,中期经济前景依然令人失望。对中国经济有好感的IMF,能在世界上找到许多共鸣。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花旗银行、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室等国际机构,都在近期上调了对2017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诸多外媒,也对中国经济不断创新和飞速发展的现状纷纷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