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如何开拓俄罗斯机电产品市场
俄罗斯机电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和机遇,国内企业应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制定适应性强的市场发展战略、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扩大某些特定领域机电产品的出口。
一、俄罗斯机电行业概况
机电行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之一,其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年销售额超过550亿美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达850多万人。目前,俄罗斯机电制造企业以股份制为主,国家控股的公司只占15%。
目前俄机电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缺少资金。2001年整个俄罗斯吸引外资142.58亿美元,其中,机电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吸引外资仅为7.03亿美元。
1.汽车工业
苏联解体后,俄汽车工业因资金不足、技术老化,整体产量有很大滑坡。目前,俄罗斯国内汽车总保有量约为2100万辆,汽车市场年销售量约为120万辆。与此同时,国外进口轿车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并迅速占有俄罗斯市场。其中,以非正规途径进入市场的车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在进口车市场中,由于国外二手车质量适中、价格较便宜,深受俄罗斯居民的喜爱。如2001年,俄罗斯二手重型车进口量仍呈大幅增长之势,约为同类新车进口量的2倍。在此时期,西欧各有关汽车厂商每年也向俄罗斯出口近千辆二手大客车(主要是德国车)。在进口汽车大量充斥国内汽车市场的同时,本国汽车厂家不甘心将自己的传统市场拱手相让,纷纷通过与美国、西欧实力较强的汽车厂家合作,生产汽车品种也趋向多元化。尽管目前俄罗斯市场对特小型汽车的需求量在大增,但未来俄罗斯轿车市场的基本发展趋势是中型轿车的需求将更大,其产量将会大增。
2.电子电器工业
如今,俄罗斯的服装纺织品与鞋类的进口比重已经在下降,而对电子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盛。近两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购买水平有所提高。由于俄罗斯居民现有的家电中相当数量需要淘汰更新,因此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俄罗斯居民对家电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但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俄罗斯电子工业一直处境艰难。从内部因素看,由于资金短缺,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自产电子家电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弱,在质量、性能、外观上远远落后于同类进口产品。从外部条件看,实行外贸自由化的同时,俄罗斯政府未采取相应必要的民族工业保护措施,国外家电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致使本土家电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家电企业步履维艰,生产规模一再萎缩。
但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外资进入俄罗斯的势头越来越大,俄罗斯的轻工业包括家电制造业也在快步前进,其产量自1999年以来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0%,如2000年俄罗斯国产电视机产量已达118.5万台,同比增长3倍。这清楚地表明俄罗斯家电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投资合作生产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韩、日、德、意等家电大国就已积极介入了在俄罗斯的直接投资活动。目前这些国家的家电企业已向建设全国性网络阶段发展,开始开拓边远地区市场。如1998年以来,LG电器组装线甚至已在俄罗斯比较边远的滨海边疆区运转;德国博施-西门子联合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已启动电子燃气灶生产线项目,2000年意大利梅尔洛尼家电公司入主利佩茨克市蒂诺尔电冰箱厂。同时,俄罗斯通信市场增长异常迅速。2002年,俄罗斯通信与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比2001年增长11%,其产值也增长40%。2002年互联网用户达到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4%,互联网市场增长了9%,超过4000万美元。专家预测,俄罗斯信息产业产值在2005年后每年将增长15%~20%,到2010年时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目前,俄罗斯大多数通信产品都依赖于从国外进口,俄罗斯通信和信息化部计划在10年内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330亿美元,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通信设备和技术。同时,俄罗斯也准备发展3G产业,这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将是个好机会。
3.机械设备工业
(1)机床:近年来,由于俄产机床价格过高,技术及售后服务落后,俄罗斯对非独联体国家的机床出口大幅衰退,并失去了东欧这一主要市场,严重影响了其加工设备的总体先进性和工艺的改善,造成技术人员大量流失以及产品和设备技术水平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机床工具行业发展极为不利。
(2)其他加工设备:自俄罗斯实行私有化以来,新出现了很多小型私营加工企业。因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对小型机械设备情有独钟。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使很多俄罗斯商人都有自己创办小企业的愿望,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在俄罗斯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
(3)农机:俄罗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集体农庄变为私人农场。因而大型设备必然为中小型设备所取代,而中小型农用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在俄罗斯市场十分看好。俄罗斯包括中亚一些国家在苏联时代留下来的农业机械大部分已经老化报废,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
(4)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俄罗斯食品和包装机械市场需求十分巨大。据了解,目前俄罗斯仅有200多家生产包装设备的企业,数量、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自动化程度均不能满足需求。俄罗斯现有5.5万个农工联合体企业,由于食品加工和包装工业落后,这些企业的食品在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损失很大,所以俄罗斯食品和包装设备市场缺口巨大。但是俄罗斯生产的机械设备大多粗、笨、耗能大,在民用工业方面,高精度、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几乎没有,在某些领域甚至空白,因此俄罗斯需要大量进口这类设备。而欧美、日、韩进口的设备大多价格较高,不适应新兴业主的购买能力。
二、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市场
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其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平均约为30%~40%,是俄罗斯第一大类进口产品。2004年,俄罗斯机电产品的进口额更高达314亿美元,占进口贸易的比重上升至42%。
俄罗斯从国外进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有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汽车及其配件、飞机、船舶等)、农用机械(包括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割草机等)、家电及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电冰箱、录像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医疗器械、各种硬质材料加工机床及成型机等五大类。
目前,俄机电产品进口的主要特点有:
(一)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增长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近年来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呈两位数增长,西方认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增长较快的工业品市场,增长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十分重视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市场。但是西方大企业几乎同时大举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局面,也造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的进入-占领-垄断周期非常短。
(二)俄罗斯机电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步入复苏期,经济累计增长达24%,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超过40%,市场购买力迅速扩大。莫斯科每天商品零售额达6000万美元。由于俄罗斯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至今仍未取得明显成效,机电产品尤其是电子电器产品需求日益扩大。而俄罗斯居民现有的家电中相当数量需要淘汰更新,俄罗斯居民对家电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如俄罗斯对彩电需求年增长率在13%以上。
(三)俄罗斯机电市场呈现消费多样化。俄罗斯的高收入阶层占总人口的3%~6%,其月收入在1万到6万卢布,中等收入人口占50%左右,月均收入1000卢布,其他属于低收入阶层。上述收入结构决定了其梯次消费结构。目前俄罗斯机电产品市场上的高档商品中,中国产品所占的份额很少,而在低档商品中,中国所占份额较大。1994年以前俄罗斯对质量、款式、性能方面的要求较低,现在则对商品的品质、款式要求日益提高,而对传统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和价格都在降低。
(四)俄目前引资规模难以满足其机电工业现代化改造的需要。俄罗斯的轻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通讯业、信息产业,都需要资金、技术和工艺装备改造,但目前俄罗斯引进外资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除外资引进规模不大之外,引资结构也不尽理想,其吸引外资最多的部门多为非生产性行业,以及附加值低的原料型生产工业,而机电产品生产加工行业则缺乏资金。
(五)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市场管理不严。俄罗斯边境管理不严,走私现象较为严重。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公开承认,俄罗斯目前进口的电视机中,只有10%~15%是合法纳税通关进口的,其余85%~90%均为走私货。如果俄罗斯不堵死走私渠道,将影响合法进口的机电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立足。
(六)近年来俄罗斯不断提高机电产品进口门槛。根据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俄罗斯对大部分进口机电产品实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制度,即要求其符合俄罗斯有关国家安全标准,并持有相应的商检证明。此外,为了带动本国机电企业的发展,推动家电、电子等消费类产品的国产化,俄政府除了在近年内不断提高部分机电产品进口税率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限制进口、鼓励本国生产的政策法规。
三、我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在对俄出口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据我海关统计,2004年我对俄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9.5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占对俄出口总额的21.5%。在我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以家电及电子类消费产品为主,出口增长最快的机电产品包括集装箱、打印机、传真机、洗衣机、以太网交换机、电冰箱及其压缩机、计算器及出纳机、光通讯设备、激光唱机、金属轧机。
扩大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建议如下:
1.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制定适应性强的市场发展战略。
尽管国内对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意义已有一定认识,但实际行动却与目标相差甚远。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摒弃对俄罗斯市场的歧视态度,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及时调整对俄罗斯经营战略。针对俄罗斯市场城市化、多元化、高消费化的特点,对俄罗斯消费市场要重新定位,消除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强化“以质取胜”意识。
2.通过科技互补,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
俄罗斯虽然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人才,但是在根据市场需求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开发,并使之产业化的能力不强,其在产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相对滞后,产业技术水平从总体上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不能直接适应我国企业起点高、更新周期短的竞争需要。因此,尽管科技水平很高,但在产业技术领域与我国的合作项目比较少。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正在加强利用俄罗斯科技人才和科技研究能力的优势,他们利用俄罗斯国防技术研究机构军转民或自谋生路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合作,廉价取得尖端技术成果,拿回国内进行二次开发,使其转化为能够贴近市场需求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3.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
(1)提高机电产品质量,树立自己的品牌。
一些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存在误解,认为中国货就是低档货、廉价货的代名词。因此,为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中国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在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同时,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完善售后服务,强化品牌宣传,敢于把我国最新的技术与最好的产品拿来与他国竞争,提高输俄商品的档次,创造良好的商品和企业形象,打开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的新局面。要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设计与提供不同档次的产品,要注意俄罗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环保规则等,取得必要的认证。
(2)健全营销网络。
要扩大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健全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十分重要。国内企业应当吸取以往的教训,可利用在俄罗斯开设的中国超市与俄罗斯电器批发城,开辟中国电器专柜维修服务综合点,或者联合起来开设专卖店。针对对俄贸易中存在的“灰色清关”、“包机包税”以及中俄民间贸易混乱的问题,有效规避是首策。我国到俄罗斯经商的企业可以尝试有组织的经营方式,由当地相关部门出面把大家组织起来共同规避风险。此外,还应该贸易和投资并重,注重品牌效益,借鉴日本、韩国经验把企业引入到俄罗斯本土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3)注重广告宣传,完善售后服务。
4.以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
俄罗斯政府近年来积极吸引外资进入实际生产部门,带动本国经济和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开展生产加工合作已成为俄罗斯各地方鼓励扶持的优先方向,这也正为中俄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扩大开展生产加工领域的互利合作创造了条件。俄罗斯相对薄弱的通讯、家电、电子等领域应是我国企业投资生产合作的重点。我国企业拥有成熟先进的技术,通过组建合资或独资企业,逐步扩大生产投资规模,不仅可以带动我国优势产品出口和富余生产能力的转移,还可以有效规避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以俄罗斯为中心辐射整个独联体和中东欧市场,真正实现“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但是,国内企业也应该看到,俄罗斯目前仍属高风险市场,政策法规不尽完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因此,在俄罗斯开展生产合作应注意克服畏难情绪,避免短视行为,做好付出较大前期投入的准备,勇于从风险中觅得商机,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企业要对俄罗斯市场进行充分的认知了解,研究有关政策法规、产品结构和居民消费习惯,开发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本地化生产管理和规模经营。对产品和市场开发要进行整体规划,协调实施,借助广告宣传效应和先进的营销手段,在与来自世界各地产品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5.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扩大某些特定领域机电产品的出口。扩大对俄罗斯家电产品(特别是电视机、空调、录像机、冰箱、洗衣机、空调、DVD机等)、农机产品、塑料机械及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出口,加强与俄罗斯通信市场的合作,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