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昨天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将此案与我国此前对美国相关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合并调查。这意味着,由美国率先挑起,欧盟紧随其后,中方无奈反制的中美欧光伏贸易大战一触即发。
新闻事件
商务部调查欧盟多晶硅
昨天,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公告称,该案将与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据了解,这一调查是今年9月17日由国内4家多晶硅制造企业代表国内产业发起申请的,它们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太阳能级多晶硅主要用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和定向凝固多晶硅锭的生产,是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商务部公告显示,上述4家企业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月至6月期间占同期中国同类产品总产量的比例均超过50%。
欧盟委员会于9月6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本次反倾销调查将延续15个月。欧盟委员会表示,一旦倾销证据确凿,将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9个月临时反倾销税。据欧盟委员会统计,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价值210亿欧元(约合265亿美元)的光伏板及光伏组件。同年中国自欧盟进口多晶硅14643吨,总价值超过55亿元人民币。
专家观点
贸易战或将导致双输
对于光伏领域中美欧之间的制约与反制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昨天表示,贸易保护行为乃至贸易战没有胜利者,双方都会遭受损失,但现在光伏领域的贸易战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上升到政治和国家战略层面,西方对中国企业制裁的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崛起,中国的应对行为只是一种反制措施。
可能是产业转型契机
专家认为,虽然短期内面临重创,但从长远看,我国光伏产业或将借此迎来结构升级转型的新契机。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主任褚君浩院士此前曾表示,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只是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诱因,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自身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我国现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多晶硅产量世界第一;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九成以上的产品靠国际市场销售,国内应用不足3%,自身消化能力薄弱。
褚君浩表示,我国的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低水平的加工领域,重要设备和原材料都来自海外。通过此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业才会进入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掌握话语权。
多晶硅和光伏组件是上下游关系。如同美欧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制约措施遭到本国企业反对一样,此次我国的反制措施也会对我国下游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光伏联盟人士昨天告诉记者,对于多晶硅企业申请对进口多晶硅进行调查,产业上下游企业是有争执的。下游的光伏电池制造商反对立案调查,因为这有可能提高进口多晶硅的关税,增加企业的成本。
上游的多晶硅企业则赞成调查,因为进口多晶硅的价格几乎比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还低,导致国产多晶硅企业受到冲击。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体虎昨天就表示,目前美韩多晶硅厂商正在向中国突击出口,因此他希望商务部能尽快公布对美韩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