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无数的预测和争论声中,铁路改革方案最终尘埃落定。新产生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一扇美好的大门似乎开启,但对煤炭行业而言,却可能成为将其推向长期低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铁改”引“多米诺”效应,价格上涨或无悬念
中煤远大煤炭分析师张志斌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铁路系统政企分开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导致煤炭铁路运费增加。我国铁路运输煤炭相比公路煤炭运输优势巨大,运量大、速度快、价格低。例如从大同至秦皇岛煤炭火车运费仅为86.3元/吨,而公路运输价格超过240元/吨。同时铁路总公司现在有超过2.6万亿的巨额债务在身,铁路电、水、人力等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铁路的货运收费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涨价不可避免,同时也或引起与铁路相关服务的“水涨船高”。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则更为悲观,他认为,铁路是垄断行业,即使取消了铁道部,但是铁路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引入竞争机制。铁路运输公司化改革,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铁路运输成本。这将进一步压缩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煤炭行业的经营难度。所以铁路系统政企分开更像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
还有多重制约
“目前,煤市供求形势整体低迷,动力煤持续下跌,煤炭贸易商对煤市的不明朗预期,造成近期后市看跌心态,煤炭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依然在观望中,港口动力煤继续延续跌势。”卓创动力煤分析师刘冬娜说。“3月2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期热值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报收618元/吨,较前期再跌2元/吨。港口库存持续走高和下游需求疲软,使港口动力煤持续下跌。两会刚结束,未来市场并不明朗,具体情况要看会后政策方向指导,整体观望态度浓厚。北方集中供暖结束及两会后各地煤企复产,都将对动力煤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就目前而言,内蒙古地区动力煤市场近期处于供大于求局面,未来市场可能将会是买方占主导权,煤价或仍将弱势运行,不排除后期主产地动力煤下滑可能。”
李朝林说,中国是全球煤价最高、消费量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国内煤价明显高于国际煤价,如果继续竞争不足、运输物流交易成本继续偏高的话,进口煤的增加将无法阻挡,进口煤数量将可能继续大幅度增加。如果没有特殊政策因素影响的话,他预测我国今年煤炭进口量有望突破3.5亿吨,比去年增加20%左右,从而增加国内煤企竞争难度,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刘冬娜也补充道,国内方面对进口动力煤需求不减,目前华东、华南地区依然是动力煤进口的主要地区,尤其南方沿海地区向来是动力煤供应紧张的省份,对进口需求较为迫切。另外,美国是中国动力煤主要进口国之一,2012年奥巴马的连任给美国煤企很大打击,他支持“清洁能源”页岩气,美国煤炭行业将在2015年面临更多限制规定,比如:美国环境保护署将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等,都将导致火电厂的成本提升。因此可以判断,美国煤炭将继续加大出口力度,而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无疑是第一选择。
刘冬娜认为,政府提出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是煤炭企业不得不说的“痛”。《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10年的8.6%提升至11.4%,煤炭消费比重则由目前的70%降低至65%左右。刘冬娜认为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煤炭行业即将进入调整时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可能会对煤炭需求构成双重制约。面对不断加大的碳排放压力和日渐凸显的能源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越来越意识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必要性,同时更加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未来几年,煤炭需求量或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煤企要置之“危”地而后“生”
李朝林认为,面对当前煤炭市场的大环境,煤企更要置之“危”地而后“生”。一是应积极的应对市场竞争,压缩生产成本,强化煤炭销售,搞好安全生产,确保煤炭企业在低效益情况下正常运转。二是要合理进行多元化发展,甩掉亏损甚至濒临倒闭的非煤产业,轻装上阵,参与竞争,避免包袱太重,全军覆没。三是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办企业,不然,煤炭企业将死路一条。四是在煤炭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企业要搞好分配制度改革,不仅不能让一线职工收入降低,还要适当稳定或提高煤炭工人的福利工资水平,不然,煤炭企业的收入水平将不存在竞争优势,煤炭企业的职工队伍将无法稳定,甚至出现大量流失,煤炭企业的生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