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谋势——城镇化路径已有共识,但地方政府较量的鼓点正急。
长沙经开区正在打造一个汽车产业高地;2003年,中联重科项目的入驻,让地处常德一度空心的灌溪镇,成为“中国吊车第一镇”;蓝山县,通过承接广东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
密集的地方较量背后,是国家的顶层设计。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便是“城镇化”。湖南的版本是,未来5年,要做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
产业新城或者城镇产业化,两个路径,如何选择?寻找最适合的城镇化与产业化的结合点,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命题。
产业版图的变迁背后,是地方政府城镇化的野心和谋略。
地方政府的产业较量
在担任十余年“招商官”的蓝山县商务局副局长陈文生看来,城镇化就是产业化,产业化就是项目招商。每个项目引入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一场激烈的项目争夺战。今年他的任务是引入1500万美元外资,22亿人民币内资。
城镇化,搅动了地方政府的产业较量。
6月6日,蓝山县街道两边的早茶店,冠名为“国际”二字的酒店,让这座小城“粤味”十足。
北上长沙400多公里,南下广州只有300多公里,一条湘粤路,似乎可以理清蓝山与广东的内在联系。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蓝山人基本靠吃广东人的饭。依靠从广东“舶来”的产业,2008年以来,该县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45个,如今,蓝山已成为全国第三、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针织基地。
产业对城镇的带动,数据或可证明:蓝山县城镇化率从2002年的22.23%,直奔至2012年的40.1%,10年城镇人口增加了5.58万。
“只要听说有好的项目,就来神。”招商让陈文生接近痴狂,他手机开通国际长途,随时为项目的进入敞开一条信息通道,“每天两块电池打完,一个月话费要600-700元。”
如何在与周边县城的招商比拼中胜出,陈文生的理解是,招商引资跟做生意一样,谁的服务态度好、条件优惠,项目就会相中谁。湘威鞋业项目就是顺着这个逻辑进入蓝山。
这已是2005年的事了,陈文生依然记得,湘威鞋业母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去隔壁某县签合同的高速公路上超速,“他的司机恰好跟我是老乡,希望我出面协调,我得知他们是过来谈项目的时候,就立即对接。”
大家一起吃完饭已是晚上9点多,“由于他们看到了我们的真诚,连夜看地方,第二天就把合同签了。”
与蓝山的城镇产业化不同,长沙经开区则是另一个“参照系”——产业造城。
福田汽车长沙汽车厂党委书记孔朝阳记得,14年前与长沙经开区的谈判。长沙经开区在飞机场接福田汽车的考察团时,就提供了一份时间表,上面写着公司落户后需要政府支持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
1999年5月7日,福田汽车长沙汽车厂正式成立,这也成为湖南从外省引进的第一个整车制造厂。2012年,该厂实现整车销售7.5万辆。
“布子长沙的路径完全正确,主要看中了城镇建设迅猛的南方市场。”十多年过去,孔朝阳如是回忆,“其实,在决定落户湖南之前,还考察了四川、江西、广西、重庆等地,相中湖南的原因除了区位优势,关键是瞄准了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零部件基础,同时被当地政府的诚意所打动。”
“北汽福田的南下,让其他厂家在长沙看到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潜力。” 孔朝阳说。2013年1月,长丰集团总部正式入驻长沙经开区,5月16日,上海大众湖南(长沙)项目在此开工,将湖南宏大的汽车产业梦拉进现实。当前,经开区集聚的汽车制造品牌还有众泰汽车、博世、广汽等。
地方政府的产业化已有更大的棋局。
对于未来,长沙市经开区招商局局长马鑫有自己的思索。经开区要和长沙主城区有通道,但最好有一定隔离,不要实现无缝对接。因为,以产业为支撑的经开区,其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确保园区内物流畅通,第三产业基本上能够满足开发区的产业工人和当地居民等的消费需求,不需要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到经开区消费,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大城市的城市病。
蓝山县规划局局长曾喜庆也认为,其方向是“湘粤边界生态工贸型城市”,因而用来支撑城镇化的产业,要有发展后劲,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有青山绿水的城镇化。
这或许是未来最大的较量。
农民工“还乡”之后……
他们曾经是群候鸟,如今,城镇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6月4日,位于灌溪镇的中联重科生产基地,一排排黄色的建筑起重机高高耸立。2003年中联入驻之后,这个曾一度陷于萧条的小镇,瞬间被激活——中联进入之前,灌溪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过万,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曾在外多年的打工族,还乡了。
人是城镇化的肌理。新型城镇化,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
“80后”张春花就是“还乡团”的一员。目前,灌溪镇每户至少有一人在镇上的企业上班,常住人口中至少有7000人是在灌溪工业园入驻后新增的。
2001年,张春花在东莞打工时,最低工资拿到700元/月,2010年进入中联一配套公司上班后,包吃住,每月工资1500元,已在镇上芳满庭园小区购房,从窑顶村村民变为灌溪镇居民。
而中联的入驻,直接让“60后”农民朱四文,变身为“大老板”。2007年,朱四文和大垱村另外3个失地农民共投资100万成立了常德市荣程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给中联重科提供建筑起重机(塔吊)的零配件,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对于这一转变,朱四文说,“以前想都不敢想”。
中联进来以后,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财政投入开始倾斜,“灌溪镇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至少1000万,同样的乡镇,那是不可比的”。
“像我们这个地方,国家投资和地方财力有限,大跃进的城市化搞不起来。”曾喜庆表示,只有借产业之力来推动,主要通过BT代建的模式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即利用非政府资本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缓解政府在城市基建项目的资金压力。
传统城镇化时代已经作别,新型城镇化试水,新的瓶颈逐渐浮出水面。缺人、缺地、规划滞后,在财力和产业引力相对薄弱的城镇比较凸显。
6月8日,长沙经开区内的蓝思科技发布的招聘简章显示,将招聘操作工、质检员等5000名;2013年一季度,蓝山县规模企业中,有17家企业总缺工3487人,缺工最大的是毛织、制鞋业等。
缺地瓶颈也难以突破。蓝山县商务局副局长陈文生透露,征地时间太长,审批手续烦,“由于征地户的预留地安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创业园还有8家企业没有开工建设”。
最为关键的瓶颈是,规划的相对滞后。1984年开始,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在灌溪起步。灌溪镇企业服务管理站站长朱协祥说,那时候的规划和现在相比完全不配套的。
长沙经开区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一知情人士透露, 经开区成立之初,当地部分政府官员没想到会发展到这么大,当时规划的起点太低。目前,经开区的门槛已经提高。马鑫透露,原来要求每亩地的产出要200万元左右,现在这个标准提到300万元。
人,是城镇化流动的元素,如果瓶颈没有被破解,那些因产业而进城的人们,有一天也会弃城而去。
避免底特律之殇
在城镇化的产业版图上,不仅仅是制造业一个标注。
灌溪镇街道两边,餐饮门店生意红火。这也不是一家灯火。到2012年年底,灌溪镇餐饮、住宿等服务企业达37家,比“十五”末期增加了18家,常德大部分餐饮企业均在灌溪设立连锁店。
热的还有房地产业。朱四文回忆,2011年,芳满庭园第一期60多套房子,开盘3天内就一抢而空,房价由当时的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涨至现在的3000多元。
房价上涨是有底气的。灌溪镇企业服务管理站站长朱协祥介绍,当前灌溪机械产业园有产业工人1.21万人,以每人一年消费1万元计算,就有超过1亿元的消费需求。
在蓝山县城和长沙经开区,产业工人成为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的主要购买对象。长沙经开区的康桥长郡一期900多套房子去年就销售一空,均价5000元左右/平方米。
城镇人口的逐渐聚集,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来看,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也就是说上海每10元GDP中,有6元是服务业创造的,而早在2007年,美国、英国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达到了77%、76%。
就湖南来说,第三产业起步低,发展快,仍然滞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湖南第三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从1978年的18.6%上升至2012年的39%,但依然低于同期全国44.6%的平均水平。
湖南省统计局综合研究室主任张昭红建议,湖南应注重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涉及的行业有金融、保险、商贸、交通、通讯、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
资本和项目是流动的,将产业“请进来”之后,并非一劳永逸。
灌溪镇早有前车之鉴。1966年,浦沅工程机械厂从上海内迁至灌溪,带来了周边的车水马龙。20世纪90年代,浦沅将重心转至长沙,灌溪归于平静,连曾经开通的公交车也停运了。
“浦沅来了之后,三四千工人来到这里工作生活,灌溪一下子热闹了,消费也旺了,浦沅来之前灌溪每天杀猪10头左右,来之后,每天要宰80头左右。”朱协祥至今记得。
当地的执政者也意识到,时下的灌溪镇不能独依中联“静享”繁荣。
鼎城区一政府官员表示,如果有一天中联撤资,那些跟中联配套的企业会不会是树倒猢狲散?这一点,朱四文自己看的很清楚,为了防止龙头企业撤资,朱四文现在重点开发中高端产品。
据媒体今年6月份披露的最新消息是,债务负担高达170亿美元的底特律市已经濒临破产。
为避免底特律之殇,长沙经开区在产业布局方面早有事先规划。马鑫介绍,当前长沙经开区引进的产业,既要集聚人气也要集聚财气,引入多层次的产业布局,防止某一产业撤退,导致空城现象,“依靠某一类产业,风险性较大”。
蓝山县商务局局长齐新华也有同样的思考,现在新接的项目可能种类繁多,有大项目,也有小项目,先引进来,再留住生命力强的和合身的。
各地的城镇产业化谋略,在改变与被改变中,轮廓渐渐清晰。
【样本价植】
三个样本:长沙经开区、灌溪镇、蓝山县
为什么选择长沙经开区、灌溪镇、蓝山县这3个城镇作为以产业支撑城镇化的样本?因为这三个城镇走出了城镇化的个性产业路径,也代表了三种不同层次,也是湖南当前正在布局的产业化路径。
在这三个样本中,长沙经开区产业路径处于比较高的层次,建立在技术优势、资本优势、政策优势和区域辐射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内生和外引产业的聚合,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进而成为长沙乃至湖南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此类支撑城镇化进程的产业,生命力和辐射能力相对较强。
中国吊车第一镇——灌溪镇的城镇化选择内生、特色的建筑起重机产业作为支撑,迅速将一度陷于“空心”的城镇复活,该产业路径值得湖南省内的其他中小城镇借鉴。
而位于省“尾”的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蓝山县,通过承接东南沿海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请进城,吸引外出民工返乡,直接解决了城镇化的核心元素“人”的城镇化问题。这一模式,值得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城镇参考。
对于长沙经开区、蓝山县、灌溪镇分别选择汽车产业、毛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起重机产业作为支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这三个地方因地制宜,都选择了相对较好的产业定位。但定位只是一个点,更重要的是去研究一个过程,即从一个正确的定位出发,研究如何把产业发展之路走长、走宽、走扎实、走得丰富多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的建议是,长沙经开区应发展高端的制造业,灌溪镇发展层次相对低的装备制造业的同时,产品研发要跟进,而蓝山县布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借鉴广东珠三角的经验,搞产业集群、专业镇,提高它的产业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