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煤大省“保煤运动”
靠行政手段让本地电厂买本地煤炭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深化“煤—运—电”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才是真正救市之道
“我在山西搞煤。电厂要消化煤电互保的任务量和高煤价,就得搞些便宜煤对冲,不然厂子就完蛋了。”某央企发电集团河南分公司燃料部负责人在电话中一直强调,“不能写企业名字,企业得罪不起地方政府。”
5月至今,该负责人经常辗转于“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其奔波的背影后,是一场地方政府拯救日益疲软的煤炭市场而掀起的“保煤运动”。
5月1日,河南率先实施“煤电互保”政策,即实行本省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和“发电基础电量”挂钩的制度。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发电单位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分摊确定基数,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煤炭,奖励1000万度基础电量;少采购1万吨省内煤炭,扣罚1200万度基础电量。
紧随其后的是安徽。该省国资委正式向各省属企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合作发展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在煤炭合作领域方面,各煤炭消费大户及各主要电厂,要加强与该省的淮北、淮南矿业集团等煤企对接销煤。
产煤大省山西,除了酝酿通过公路限制外省煤炭入晋,还将省内的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进行了拉郎配式的战略重组;山东等产煤省份也在考虑实施“煤电互保”,拯救处境日窘的本省煤炭企业。
今年原本是电煤价格并轨的“市场化元年”,但这场地方政府发起的救市之举,给了改革当头一棒。
但煤电互保本身却说易行难。其要面对政府部门之间、煤电行业之间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多层博弈。即使是煤电互保的始作俑者河南,主管部门之间也“互踢皮球”、无人牵头。煤企与电厂,则既不互信,亦不相信政府。政府一次次“救市”,行政干预痼疾一次次加深。
煤炭行业急转直下
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河南省四大煤业集团之一的郑煤集团,陷入了产销失衡、库存增加、亏损扩大的泥潭。
今年1月至5月,郑煤集团煤炭累计销量584.83万吨,同比减少81.65万吨,导致主业亏损1.8亿元。纳入合并报表的18家直管矿井一半亏损,兼并重组的矿井仍在停产;36家地面经营单位,亦是半数亏损,亏损额达3000万元。
郑煤集团有约7亿元的应收账款未回收,还出现大量承兑汇票。今年集团的到期贷款、认购郑州煤电(5.11,-0.08,-1.54%)(600121.SH)增发、安全费用、项目投入等,预计共需资金超百亿元。
郑煤的窘态,仅是河南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一个缩影。由于国内外经济走势和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动,中国煤炭行业在“黄金十年”之后急转直下。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煤炭产能已达40亿吨/年,而实际需求量至多35亿吨,每年均有5亿-7亿吨的过剩产能。
2013年上半年,中国煤炭全行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近50%,多数重点煤炭企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80%。其中,“一哥”神华的上半年平均利润下降了近20%。
海外资产较多的山东兖矿集团,今年一季度亏损约20亿元。“煤炭行业必须吞下前些年自己酿成的苦果。”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院长牛克洪说,“煤炭产能急剧释放,投资额度却丝毫不见下降,2012年达到了5268亿元,相当于整个‘十五’期间投资额的两倍。”
牛克洪认为,除宏观经济下行、煤炭需求下降外,“黄金十年”中煤炭产业超量投资和重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是更主要的原因,“煤炭行业此次面临严峻危机,市场呈现L形走势,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好转。”
北美页岩气革命所导致的全球能源结构巨变,也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页岩气革命后,从2012年到2013年,全球能源结构进入了丰富化、低成本化时代,导致全球煤炭行业的衰退。美国煤炭消费量从每年9亿吨下降到7亿吨,中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也由70%下降到5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室主任钱平凡称。
一家美国大型煤炭集团的高管甚至担心,此轮衰退将成为煤炭退出历史舞台的前奏。
在中国受影响最大的,除了煤炭主产地的“三西”地区外,首推河南、山东等有一定产煤规模的省份。
郑煤集团党委常委崔书平,将河南煤炭企业的困难总结为三方面:“西电东送”的影响,“三西”煤炭的南下冲击,进口煤抢占市场。
他认为,“西电东送”每年会替代掉河南4000万吨的煤炭,而河南每年煤炭产量也只有1.2亿吨;进口煤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则比以前更加深入,从东南沿海登陆后,可沿长江而上,直接冲击湘鄂赣这些河南煤炭原有的销售市场。
“三西”煤的冲击则最大。崔书平认为,“三西”地区煤炭开采成本远低于河南,一个年产量近2000万吨的煤矿用不到1000人,而河南同样产量的矿山可能需要7000人-8000人。“他们的吨煤开发成本可能仅有百元,而河南等地需要300元左右。”
一位资深电力专家认为,诸多煤企所列举的困难“有言过其实之嫌”。煤炭行业从2003年到2011年的总利润为1.5万亿元,仅2007年到2011年的利润就有1.3万亿元;而同期电力企业利润不足4000亿元,2007年到2011年,电力企业的利润仅有1700亿元。
“现在煤价掉到500元-600元/吨,相当于当初的重点合同煤价,这是当时发改委制定的相对均衡的价格,不会大亏大赚。”该电力专家认为,“煤炭行业远未到哭穷的时候,这些年挣了1万多亿元,都干嘛去了?”
中国煤炭贸易专家黄腾也认为,现在的煤价仅是“黄金十年”的高煤价挤出了“非正常成本”后的水平,“这种挤泡沫的时间会很长,煤价还有相当长的下降走势”。
在崔书平等煤炭界人士看来,煤电互保类似于煤企和电企之间的“江湖道义”,“煤电从来是一家,当年煤价高的时候,我们响应号召全力保电;现在煤企遇到困难,电企也应来帮我们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