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大量投资路网建设,公路提档升级,路面质量大幅提升,通行条件全面改善,养护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相对降低了公路人的劳动强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公路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身体健康、生命保障等基本情况并不乐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业队伍的稳定性,尤其是公路养护行业,现状堪忧。毋庸置疑,要想养好路,必须从关爱养路人开始。
社会地位低下, 日子没有“奔头”
过去,公路行业的商品粮户口等福利待遇,让公路职工占据较高社会地位,如今,这种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路行业一线养护队伍的人数锐减。在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之前进入公路养护行业的人员占绝大部分比例,转换之后进入的人员则屈指可数。根据调查发现,现在公路养护行业的基本结构为:35岁~50岁,所占比例为70%左右;50岁~55岁,所占比例为30%左右。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在养护一线干了几十年,路越修越好,车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心也越来越失落。有的养路工说:“在公路上干活儿,没了奔头。”
有能力、有办法的职工,办了停薪留职手续,或调到了更好的部门;留下来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蠢蠢欲动,有的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深知养路工作不仅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既不“光鲜”,也没什么“出头”之日,几乎没有人再愿做一名“脸朝公路背朝天”的养路工。当前,养路行业面临老职工退休,中青年职工想离开,青年人不愿意进来的局面,公路养护作业人力资源形成了断层,公路一线养护局面岌岌可危。
记者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社会对养路工人的认知度。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养路工感受到这项工作的光荣,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自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将提拔升职政策向一线倾斜。对在公路养护一线默默无闻、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人,给予提拔,委以重任,更加激发基层一线工人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生产效能。再次,要将奖励政策向一线倾斜。少设门槛儿,让他们感受到付出与收获能够成正比,保持队伍的基本稳定,更好地服务养护生产一线。
物质待遇较差,生活举步维艰
众所周知,一线养路工人十分清苦,上路生产没有公用交通工具,也无交通补贴费用,日常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交通闭塞。同时,在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还没有全额落实工资待遇政策。
多数不发达地区养路工人还要自备摩托车、自行车,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风险。携带铁锹、扫帚等生产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简单生活。另外,同样是付出体力劳动,泥瓦匠月薪可达5000元~10000元不等,搬运工月薪也能达3000元~5000元不等,而养路工月薪只有1000元~2000元不等,收入还不及其他工种的一半。在巨大的收入落差刺激下,这些在职的70后人员,上有老,下有小,住房也无保障,不得不硬着头皮,挣着微薄的工资,艰难地维持生活。现实条件下,势必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行业稳定发展,公路一线改革迫在眉睫。
记者认为,一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全额落实工资政策,切实解决一线养路工人的“温饱”问题,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二要针对一线养路工人实际,尽可能提高福利待遇。一线养路工人不管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都战斗在生产第一线,长年在高温、严寒条件下劳动,野外作业时间长,对身体健康影响大,因此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和保障他们的基本福利。三要组织职工出资,以包工包料的形式,由承建商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公路沿线镇村修建养路工人公寓,减少房屋建设、经营、销售成本,让职工买得起房,抛开没住房的烦恼,安心上班,踏实工作,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效能。四要结合养路工人不能享受法定节假日和水毁、冰雪时段奋战在第一线的实际,按国家政策,给予经济补偿。五要在基层站点创建娱乐平台,如配套图书、棋牌、蓝球等基本娱乐设施,开通互联网,让一线养路职工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方式和了解社会的平台,丰富工作以外的健康生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
机械覆盖率低,通行保障滞后
虽然在养护生产上逐步使用了空压机、冲击夯、挖掘机、装载机、清缝机、灌缝机、打草机等设备,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职工劳动强度也有所降低,但是机械化作业的覆盖面仍不广泛,人工作业还占90%以上。如日常清扫保洁、小型翻浆坑槽修补、边沟涵洞清淤等,仍然需人工完成。
另外,在城区出口、开发区、人口居住密集区、集镇过境等路段,车流量大,路面污染严重,保洁任务量大。
为了确保路面整洁,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养路工需要不断清扫,劳动强度大,繁忙的车流也给养路工的工作埋下了人身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普通公路线长,受资金投入影响,养护人员相对配备不足,遇到小型翻浆坑槽修补等情况,往往发现后处治率低,而且处治时间过长,以至于通行保障相对滞后。
记者认为,为了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减少职工作业时的安全风险,提高通行保障能力,机械化覆盖率要大大提高。对线形平顺、路面较宽和交通繁忙路段,配套道路清扫车;对线形曲直不定、路面较窄、陡坡较大的路段,配备除尘(渣)吹风机械,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对山区易结冰积雪路段,配备铲雪车或融雪(冰)剂撒铺车等。全面实现路面保洁机械化,并且配备小型翻浆坑槽挖掘设备和日常养护沥青热拌料生产设备,对小型病害即发现即处理,及时保障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