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市将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包括地铁14号线、苹果园交通枢纽等126个试点项目将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是记者从最近召开的第五届投资北京洽谈会上获悉的。
北京拟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推动六大领域建设
洽谈会上首次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政府新出台的《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北京市将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推动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镇域供热等六大领域建设,并随方案推出了126个试点项目,总投资3380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元。
126个试点项目涵盖市政基础设施的六大领域,轨道交通领域包括地铁14号线、地铁16号线、地铁7号线、燕房线等;道路领域包括国道110二期高速、京良路东段等;交通枢纽领域包括苹果园、北苑北、望京西等;污水处理领域包括郑王坟、定福庄等中心城再生水厂,以及一批新城、乡镇再生水厂;固废处理领域包括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等;镇域供热领域包括门头沟区斋堂镇镇区供热工程等。
总体来说,试点项目的选择主要是从完善城市功能、满足民生需求和具有代表性三方面出发。
方案最大特点是可操作性强企业可“对号入座”
除北京外,全国其他省市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推动重点领域民间投资的政策,和它们相比,此次出台方案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仅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路径。对每个领域,都详细设定了市场化建设运营的实施模式、政策条件,以及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企业参与市场化建设时,行业部门进行管理和服务时,都可照着这份方案来“对号入座”,有利于政策最终落到实处。
市政基础建设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意味着价格放开
北京市发改委表示,价格在方案中有详细的设计,一方面特许经营项目应执行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其他项目执行行业统一价格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及社会可承受的原则,加强投资成本和服务成本监测,建立定期审价制度,逐步调整理顺价格收费水平,建立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
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
对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是否会带来安全或供给不稳定等问题的担心,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针对的是投资人身份而言,即无论企业的规模、属地、所有制如何,都可以公平地参与。但在专业方面的准入限制依然是有的,为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市行业主管部门会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分行业设定技术规范,明确准入标准、服务质量和监管细则。
对于在特定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有投资意愿,但缺乏相应技术实力和专业经验的投资人,可以通过与现有企业组成投资联合体的方式参与相关项目,实现优势互补。